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5-礼忏部

22-中国撰述礼忏部-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清-西宗-第8页

眾等。今日運此增上勝心懺悔三障。欲滅三障者。當用何等心。可令此障滅除(此正起。下出意)。先當興七種心以為方便。然後此障乃可得滅。何等為七(下立名)。一者慚愧。二者恐怖。三者厭離。四者發菩提心。五者怨親平等。六者念報佛恩。七者觀罪性空。
  阿毗達磨。原有七種懺法。所謂興七種心以為方便本此。正與上諸佛菩薩。教作方便句相應○慚愧者。如相宗云。慚者。依自法力。崇重賢善為性。對治無慚止息惡行為業。自即自身。法謂教法。言我如是身解如是法。敢作諸惡也。愧者。依世間力。輕拒暴惡為性。對治無愧止息惡行為業。謂世人譏訶。名世間力。輕有惡者而不親。拒惡法業而不作。故曰輕拒等。其餘下文。懺中自明。
  第一慚愧者。自惟我與釋迦如來。同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來。已經爾所塵沙劫數。而我等相與躭染六塵。輪轉生死。永無出期。此實天下可慚可愧。可羞可恥。
  一以不得作佛為恥。葢聖凡同體。不成聖道。終墮輪迴。作是想可為愧死無地○自惟者。當自思惟。思惟過去久遠劫前。世尊未得道時。亦是凡夫。但言世尊今生成佛已來。似乎未久。追論前因。即如逢事古釋迦等七萬五千佛。滿第一阿僧祇劫。乃至逢事然燈如來七萬七千佛。滿第二阿僧祇劫。乃至逢事勝觀如來。滿第三阿僧祇劫。此後復經九十一劫。修妙相業。直至逢事迦葉波佛。方得圓滿。其間上生為天帝。下生為轉輪聖王。各三十六返。又或間為仙人。為比丘。為小王。為婆羅門。不可稱數。度生無量。故曰成道以來。塵沙劫數○然而如是三祇等事。惟法華壽量品中。猶為方便。非真實也。其實世尊成佛已來。而更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塵沙劫數。故云爾也。如經所明。茲不繁解。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為六種坌污妙明為塵。如上八萬塵勞等所明○如是慚愧思惟而已。必須竭誠懺悔。改往修來。勇猛精進。直得一生取辦。速脫輪迴。乃至得成無上菩提。與佛無異。方得滿我懺悔之弘願。始得除我愧恥之初心也。下文恐怖厭離發菩提心等六章。大意例推可知。
  第二恐怖者。既是凡夫身口意業。
  身三。口四。意三。惡業未能免故。
  常與罪相應。以是因緣。命終之後。應墮地獄畜生餓鬼。受無量苦。如此實為可驚可恐。可怖可懼。
  如是恐懼怖畏之處。畢竟不能免也○如是驚怖思惟而已。必須竭誠懺悔。同前云云○二恐入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是也。作是想者。可為凜凜○恐者恐懼。怖者怖畏。如是驚怖等者如上。
  第三厭離者。相與常觀生死之中。惟有無常苦空無我。不淨虗假。如水上泡速起速滅。往來流轉。猶如車輪。生老病死八苦交煎。無時暫息。眾等相與(共也)但觀自身。從頭至足。其中但有(此句是總)三十六物。髮。毛。爪。齒。眵。淚。涕。唾。垢。汗。二便(大小行)。皮。膚。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腦。膜。脾。腎。心。肺。肝。膽。膓。胃。赤白痰癊。生熟二藏。如是九孔常流。是故經言。此身眾苦所集(身即是積聚義。故云云)。一切皆是不淨。何有智慧者。而當樂此身。生死既有如此種種惡法。甚可患厭。
  三當厭離。此身無常也。苦也。空也。無我也。不淨虗假也。作是想者。直教骷髏墮地○此乃先自以觀察智而照之。了知生死中事。如是虗幻而不實。下文令眾亦爾。推廣之義○相與者。亦是思惟自知之意也○如來一代時教。三藏十二部。並不出于無常苦空等句。因空故畢竟無我。亦無我所。下文自明○水泡起滅。流轉車輪。正喻無常虗假。生老病死三句。正言苦空。八苦者。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冤憎會苦。五陰熾盛苦。如是八種皆言苦者。生如活剝牛皮。死如落湯螃蟹。老者眼暗耳聾。腰跎背曲。乃至疾患呻吟。無能療治。如是等事。恒常逼迫煎熬。無暫停息。故云苦也○眾等相與者。亦令一切行人思惟而共知此事。并觀下文等意而修行之○三十六物。正言不淨無我。修不淨觀者。當依此三十六等而行。不可免也○眼耳口鼻有七。水道穀道是二。故曰九孔。常流不淨可知。餘當例推○指經言。以證上文苦空無我不淨虗假之意。所以當厭離。經指涅槃經○有智慧者。信心清淨。了知此身四大合成。八苦所集。如斯穢惡不堪。總是生死根本。豈當好樂而貪著乎。如是厭患思惟而已。同上云云。
  第四發菩提心者。經言(指涅槃經)。當樂佛身。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六波羅蜜生。從慈悲喜捨生。從三十七助菩提法生。從如是等種種功德智慧生如來身。欲得此身者。當發菩提心。求一切種智。常樂我淨薩婆若果。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於身命財。無所悋惜。
  因上慚愧恐怖厭離等。故發菩提心。當捨不淨之幻身。樂求清淨之法身也。所以謹取經中當樂一句。而為修行之本。樂即願也。求也。欲求佛法等身。當發菩提心。及廣大行願。以無量智慧。修無量法門而始得生。下明菩提法身之生處。從無量等一句是總。從六波羅蜜等是別。六波羅等。即六度也。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為六波羅蜜。是梵語。此云彼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