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先辯身量之異
◎彌勒下生經。姚秦鳩摩羅什譯。說彌勒身長千尺。胸廣三十丈。面長十二丈。
◎彌勒來時經。東晉時譯。失人名。說身長十六丈。
◎觀彌勒下生經。西晉竺法護譯。不說身量。
◎彌勒成佛經。亦羅什譯。說身長釋迦牟尼八十肘(三十二丈)。胸廣二十五肘(十丈)。面長十二肘半(五丈)。
◎彌勒下生成佛經。唐武周義淨三藏譯。亦說身長八十肘。肩二十肘。面廣肩半量。
◎又成佛經說。彼時眾生。壽命具足八萬四千歲。無有中夭。人身悉長十六丈。若論賢劫千佛。其九百九十九尊。皆出減劫。獨樓至一佛。出於增劫。悉在住劫中二十小劫也。第九小劫。自八萬四千歲始。每過百千減一歲。人身短一寸。至二萬歲時。迦葉佛出。迦葉佛滅後。又百年一減。減至人壽百歲。身長一丈時。釋迦出世。釋迦滅後。減至人壽十歲。身長一尺止。此後百年一增。增至八萬四千歲足。是為第十小劫。又仍前減至八萬歲時。彌勒出現世間(若准釋迦出於周時。身當一丈。故文王身長九尺餘。佛身倍人。乃長一丈六尺。又依十歲一尺之數推算)。彼時人民。尚應身長八百丈。況佛身止於千尺。及八十肘耶。疑此尺字。不無魚魯之訛也。佛必倍人。恐應千丈。非千尺也。如釋迦化身丈六是矣。又二地菩薩尚見千丈佛身。若地地增勝。則身量難思。況彌勒出時。人壽既云具足八萬四千歲。獨佛身如是之卑小乎。又言人身悉長十六丈。此當千六百歲時之數。似亦未韙。此或釋尊欲逗當時聽法之機。故作是異說。不然譯師之誤也。問。丈六。千尺。皆三乘共見。舍那報身。獨菩薩法。可同年哉。答。誠然。二乘不見尊特。大乘報化不二。今借此勝應。明彼劣應。是或非忒。何者。如淨華宿王智佛。身長六百八十萬由旬。妙音止長四萬二千由旬(少佛六百七十五萬八千由旬)。豈便指報身耶。妙音身量。不過類彼國人。佛既超勝。況彌勒不能舒之千丈。以應八萬歲時眾生乎。
○次辯壽量之異
下生經說。彌勒佛住世六萬歲。下生成佛經偈云。期於六萬歲。說法度眾生。觀下生經說。佛壽八萬四千歲。成佛經說。彌勒佛住世六萬億歲。正法像法亦各六萬歲。然彌勒下生及彌勒成佛二經。皆出什師所譯。一云六萬歲。一云六萬億歲。豈自不檢點矛盾一至於此耶。此非筆授者之誤。必傳書者之謬也。如釋迦壽應百歲。自減二十。故八十唱滅。推彌勒應八萬歲。當減二萬。故云六萬。理或當也。詎有國人八萬之壽。而佛獨高邁六萬億哉。其謬不辯可知矣。
○次辯樹量之異
彌勒下生經說。龍華樹。高五十里。觀下生經說。高一由旬廣五百步。來時經說。高四十里(即一由旬)。廣亦四十里。成佛經說。高五十由旬(二千里也)。下生成佛經說。高四踰繕那(即四由旬一百六十里也)。蔭六拘盧舍。下生。與成佛二經。係什師一人之譯。一云五十里。一云五十由旬。二說之不侔又如此。若佛身准減劫八萬歲時。應長千丈餘。菩提樹奚止五十里。及一由旬。准於四踰繕那。方稱身量。言五十由旬。樹恐太高。
○次辯初會異
略有二種。一說法處異。二見迦葉異。下生經。來時經等。俱說彌勒成道已。在龍華樹下。說三會法。獨成佛經說。彌勒成三菩提已。首度儴佉王。與無數天龍八部。入翅頭末城說四諦。十二緣。度人天眾。名為初會。時彌勒佛眷屬圍繞。出城。還華林園說二會法。此其一也。又觀下生經說。彌勒成道已。首度魔王大將。次善財長者。次儴佉王等。將無數千人。往山中見大迦葉。此名第一會。下生經說。在華林園說三會法。度人天已。入城乞食。降大力魔。方至耆闍山頂。見大迦葉。不說初會見。與成佛經所說同。如是種種異說。行人何所的從。以成觀境。況羅什素稱七佛譯師。尚自相左若是。他之不侔。固可知矣。雖然。悉是金口。難可是非。欲令行者標心。故伸辯如右。今觀竺法護譯名觀彌勒菩薩下生經。對前高昌郡譯。亦有觀字。正是行人用觀之處。似可依憑。又況文約義備。初心易成。若觀心純熟。又當進於什師所譯彌勒成佛經。廓其心量。故兩存之也。
○第二正觀
有三。初觀同居。二觀劣應。三結勸。
同居又二。初略示城郭。二徧觀閻浮。
彌勒如來出現世時。正值增極減初之際。故國界之勝妙。身壽之修長。一如諸佛淨土。尤當以四土分之。始盡厥德。否則理事既淆。體用亦濫。觀心何從。實相靡顯。所以迷由理始。悟必事先。誠曰頓修。不妨漸詣。所言四土者。一曰凡聖同居土。此人天七趣。及藏教聲聞所居。所見佛身。即八相成道之化身也。亦云生身。但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經或云千尺。或云十六丈。或云八十肘。是也。所居雖或垢淨。同此大千。同此日月。不然。彼時何故尚有三病(一者飲食。二者便利。三者衰老)。二曰方便有餘土。純是通教一乘。及菩薩所居。所見生身。尊特。合身佛。證但空二乘。見生身。證不空菩薩。見尊特。佛身既二。土豈一耶(應前緣同居。後緣實報)。三曰實報莊嚴土。是別圓菩薩所居。非二乘能見。所見。惟尊特身。身有無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