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儀序
觀夫天下人物。莫不有此靈心。在法界中。以各因所引所感故。有種種差別以交錯。成此凡聖之文。而佛聖之設教利生。亦各因其所近。以導引之。感激之。使彼各自原其始返其終。而不失其性情之正。然此更有世法出世法之方便。至如諸佛菩薩。充滿剎塵。獨有觀音。與準提之救世。最為靈應。而法界中。亦無一人不知有觀音與準提者。正以準提。即觀音之普門示現也。不見其呪。先以觀音妙明王真言冠其首。以準提真言成其終。葢此呪乃法界秘密藏中之三昧王。能出生諸佛菩薩之智德莊嚴。以故稱之為佛母。以準此凡聖之情。提此遮那之性。為主中主之鏡印也。惟此菩薩有必救之心。以故群靈有必求之信。使此無感應。則盡法界無有肯信受也。持呪與念佛全同。惟參禪則稍異。呪以信為主。禪以疑為端。信極則無疑而直入。疑極則必信而頓通。在持呪與念佛。決不許疑。稍疑則如輪刀上陣。而志不勇猛。必自取敗也。而參禪雖曰疑情。而先必深信有教外別傳之旨。但不知古人言句之異。而猛欲發明之為疑也。非謂疑此或有或無。不可必也。若如此疑。則又是信之極。求之切也。又何始終之不同哉。此中有二義。一利於童蒙。以其心無雜慮。但恐彼無求心。能有求心。則推開秘藏。光燦天然矣。二忌於聰明。以其心多散亂。不能專銳一心。如能一心。則全收法界。體露真常矣。以故聖學以顏曾之愚魯。獨得心傳。而游夏之文華。難於入室。況持此呪。獨以收攝身意口之放心於三相應處。退藏於密而默識貫通。於參贊位育也。誰謂佛教不與聖學相表裏哉。然則儒宗自有克己慎獨足矣。何必更持佛呪乎。曰。從來諸儒專以世教為事。而未肯於身心性命中求透露。至遇生死危難。水火刀兵中。得大神通解脫之機用者。幾人哉。正以彼志不在生死性命。是故借此呪力。以引導之。如有別傳。大藥能療萬病。亦必有藥引。始能道達於五臟六腑。十二經絡而通乎。風寒暑濕。表裏虗實。使無此引。則閉塞而不能自達也。以故準提。稱為佛母。如母能救子。子能求母。則兩得之矣。如子不專心求母。則母徒有倚門而悲耳。天下群情各有志願之所到。即是藥引之所到至。於却病延年。脫胎換骨。與起死迴生。超凡越聖。又在引之淺深與志之勇怯也。又若蒙者陷於無憤無求。或為五欲所引。聰者陷於偷心傍瞥。或為異端所迷。即有求而非關性命。即有持而不專久常。不求正法。而能證真。決無是也。惟久持此呪。最能啟蒙攝聰。速應危險之求。神化魔冤之業。此非所謂秘密金剛王哉。嘉禾項牧公居士。素承家學淵源。忠孝名世。獨於準提得其法脉。常較梓其修禮法儀。而譚埽翁詳為序其顛末。深得顯密圓通之旨也。今吾燈侍者。是其嫡侄。因得讀吾充智證傳。大有感激於宗門綱要。而參禮於予。敘從前親石頭。余集翁之機緣。且請序此法儀。以表揚其感引道交之旨。予以設壇修懺。須恊眾人之力。而有時若要直捷易精。只須持此一呪而無間。則亦不負上承下仰之法。可速得成就此王三昧也。因是曲為之闡發云。
寓龍淵浪杖人道盛題
大准提菩薩焚修悉地懺悔玄文
淨口真言
唵修唎修唎摩訶修唎修修唎娑婆訶
淨身真言
唵哆唎哆唎咄侈唎咄咄哆唎娑婆訶
淨手真言
唵住佉羅耶娑婆訶(以上俱念三遍)
入壇三禮(先敷具。胡跪拈香。起立執爐。想云)
志心信禮。准提大菩薩住玅月輪三摩地。面圓如滿月。身分十八臂。現慈悲。坐蓮臺。持寶器。體掛珠瓔珞。胸藏題卍字。八大菩薩恒遶護。開大總持門。諸緣皆濟度。願同歸玅真。如正覺路(想已。長跪作梵唱云)。
大慈大悲憫眾生 大喜大捨濟含識 相好光明以自嚴 眾等志心歸命禮
(一心奉請)。
南無常住十方佛 南無常住十方法 南無常住十方僧
(每位長跪執爐。三請一叩首。下倣此)。
南無七俱胝佛母尊那九界菩薩 南無無相法界菩薩 南無佛頂大輪菩薩 南無不動尊王菩薩 南無聖觀自在菩薩 南無不空[綜-示+(ㄙ/月)]索菩薩 南無聖金剛手菩薩 南無伊迦惹吒菩薩 南無嚩囉曩契菩薩 南無戲縵歌舞菩薩 南無香花燈塗菩薩 南無鈎索鎻鈴菩薩 南無甘露軍吒利菩薩 南無烏樞瑟摩菩薩 南無聖降三世菩薩 南無准提會上諸尊菩薩摩訶薩 南無祖師龍樹菩薩 南無北辰玅見菩薩 南無內部大威杜將主菩薩 南無聖孫那哩將主菩薩 南無頂行將主菩薩 南無聖軍吒唎將主菩薩 南無聖矜羯囉將主菩薩 南無聖[口*制]吒[口*迦]將主菩薩 南無阿梨智母將主菩薩 南無乾闥婆王將主菩薩 南無灌頂部主菩薩 南無穢跡金剛菩薩 南無明蛇使者菩薩 南無護法諸天一切聖聚
(請已白云)
弟子(某甲)。持誦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薩大准提陀羅尼。祈求悉地。惟願十方三寶諸大菩薩無量聖眾。加持護念。願得隨意。所求悉地圓滿(白已讚云)。
佛身充滿於法界 普現一切羣生前 隨緣赴感靡不週 而常處此菩提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