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尋求。尋求不了。數數尋求立理也。次引唯識云。任運決定不假尋求者。此證得有決定染淨等流也。說相續故。
章。說卒爾通多念起者。
數數觀境不涉五識。不與欲俱。故唯卒爾。得許多念。問。瑜伽所說如何。答。彼言一念據間斷境。然理難悉。
章。尋求未知者。
此說未知已成許多尋求也。言雖知未起染淨心者。雖知謂決定也。未起染淨已成證有多也。
章。多念相續以難生故者。
謂五識染淨必由他引。故曰難生。生既許難。滅應非易。故多相續也。恐明餘識。故次釋云。此依五識。
章。亂不亂至復有三心者。
問。何故不有自亂他不亂句。答。與第三名。字有異。義無別。所以合說。今助一釋立亦無傷。又為五句。一他亂自不亂。二自亂他不亂。三自他俱亂。四自他俱不亂。五自他心不亂等。思准可知。更知自心相望為句。得成四否。
章。自他俱不亂者。
說五識自他五心皆不相亂。不說意識。以必有故。
章。三自亂心不亂者。
境名為自。又言或起尋求者。觀前眾色未能熟故。又云或起決定。由前尋求。尋求解已他境現前。引識別緣。所以不得起於決定。故復起也。故有二差。
章。初多境現有後少境現故者。
後等流但有一二等心。
章。等流心多者。
初卒爾心。據境名多。後等流心。多心相續名多。
章。若在果位至皆得俱起者。
有佛無尋求等。餘有之者。約識而言皆得俱起。菩薩准知。
章。非所餘識者。
非一切識有卒爾已即有尋求。第七.八雖有卒爾無尋求故。即第七.八等名之為餘。
章。成唯識說至故但有四者。
此據緣理。名為任運於藥病等。八地已上猶未善故。可起尋求。
章。三乘通論無漏具五者。
菩薩有四。二乘無漏後得聽法有尋思作此說。然理實者。唯依大乘亦得具五。七地已前識得聽法亦有尋求。八地已上未善藥病亦有尋求。
章。義別說有者。
非於一境得有五心尋求決定。兩相違故。於剎那滅多境決定不決定。別合而言之可有五。或云但總了境義分尋求境以解。故名決定也。
章。中容無亂境者。
謂如眼識境非強盛。無四識間雜生。名中容無亂。非遮第六許續生故。
章。及得自在一切多善者。
第八唯無記。第七不定。非總是善。故言多。
章。既許識至為無間生等者。
說自他識能互相引自他心無間而生。非自他識為無間緣名為無間。
章。本質境至非世境轉者。
今言行相。非謂見相。當情執我之相名非世故。
章。緣非世者。
即是無為。彼緣龜毛亦名非世。本無體故。
章。瑜伽論說至多分緣故者。
前言獨頭緣三世者。約長時言。此瑜伽文據剎那說。但緣前念五識境故。
章。堅執比度既許五俱者。
執諸處有許此義。非是前師許執五俱。
章。五俱意至及非量攝者。
與五同時緣十八界。同緣五境。現量所收。於眼等比量所攝。非稱境知。非量所攝。即一剎那意通三量。量謂能緣識之功能。如一眼識尚有多能。此亦何失。然由其境明昧等致差。令意識有三量起。設五識中五識俱起。意識雖五緣於當可名現量。若唯意識緣餘塵。為現比量。答。為二釋。一餘四塵等非與餘之四識同緣。皆比量得。二者餘四亦現量得。由與眼等一現量識。依眼根門。明取境故。且依初釋。或云據無我觀名一剎那緣十八界。此理不然。一違章文。二無我觀但緣於一無我為境。云何得言緣十八界。問。言一剎那緣十八界者。據何等教。答。撿。
章。剎那論之緣過去境者。
一行之事雖究。有為之法剎那過去。今約緣。此名緣過去。言緣現者。據究竟也。問。獨頭意識如何得有緣現在義。與未復有何別。答。不作過未行解之心。直於所緣而作行解。名現在。作過未解等。更思。
章。極小有一非圓滿故者。
但言於一。非具五心。緣境不足。
章。一一心中亦緣三界者。
既五一一緣三界。故三界有。
章。別識類者。
隨其論識通三界五心。依彼闕具不定。思之可知。問。此五心以何為體。答。未見教文出此體性。然理言之。即八識總聚心.心所法而為其體。諸心.心所初隨於境。總有卒爾俱於境。即有決定。隨於何性得有染淨等流可知。問。若有於欲名為尋求。若欲同殊尋求可成。餘所非欲。如何依總立五心耶。答。總聚但得有欲即成五心差別。非一一皆令有欲。思之。又此五心通三界有。不可唯依尋伺等立。
法苑義林章決擇記卷上本
法苑義林章決擇記卷上末
沙門 智周 撰
唯識章(卷第一末)
章。依他圓成至理有情無者。
問。情體是有。如何說無。妄計之情不稱依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