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1-天台宗

63-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天台宗-重编天台诸文类集-宋-如吉-第2页

。亦應合云假所生惑。
止觀約亦生亦不生豎破法徧
五(四十六)五下(二十七)
  為是習不生而真生。為是塵沙不生通用生(通用生者。破一一惑。即得無量俗諦三昧。利物自在。名通用生)。
止觀解思惑從解得名
六一
  稱思惟者。從解得名。初觀真淺。猶有事障。後重慮真。此惑即除。故名思惟惑也。
止觀引華嚴明圓教八信至十信斷思習盡
六(八)記上(九)
  華嚴云。初發心時。正習一時俱盡無有餘。界外正習未盡。此乃界內正習盡耳(但云八信至第十信斷習盡者。習通皆外塵沙無明)。
輔行約文約意明見思無明
六下(七)
  若從文說。見思障真。無明障中。若從意說。見思之外無別無明。無明體性既即法性。當知見思亦即法性(下文又云。豈有塵沙在見思外。豈有無明在二觀後。三惑既即。三觀必融)。
涅槃玄示見思習氣
上(八)
  小者二乘也。雖斷煩惱。猶有習氣。我身我衣。我去我來。謂佛與己等。唯有常淨。無有我樂。三寶差別。則是習氣。所以為小也。
維摩玄疏明通教如佛地坐道場時斷一切習
三(十六)
  一念相應慧斷一切習氣盡者。所謂煩惱障法障之習氣也(下文又云。通教進斷習氣。及色心無知。得道種智也)。
維摩玄疏引大論明變易三界愛惑
三(十九)
  大智論。明迦葉聞甄迦羅琴聲不能自安。迦葉云。三界五欲我已斷竟。此是菩薩淨妙功德所生五欲。故於是事。不能自安。例色無色愛亦復如是。
維摩玄疏約別惑正習釋淨無垢稱
三(末)
  維摩既是一生補處大士。即是法身。居等覺金剛心無垢菩薩之位也。佛性理顯。故名為淨。別惑正習俱盡。無明餘習譬若微煙。雖有如無。故名無垢。
維摩疏明圓等覺斷習
正觀中道。破真俗二邊。至金剛頂邊際智滿。中道體顯。三惑方盡。無復餘習者。圓教始從初住。經至法雲。圓斷諸見。猶有習在。等覺入重玄。千萬億劫重修凡事。見理分明。習氣微薄。事等微煙。故名無復餘習。如以少鹽投於大河。無復醎味。故大論云。有無二見滅無餘。諸法實相佛所說。常徒但云斷界內二見。又用地論別義。登地離凡夫我相障。斷有無見。豈得消此經文。問此有何過。答藏通見道即斷諸見。別教登地斷界外見。並不可歎補處之德。優婆塞經云。九地斷見習。十地斷愛習。地持云。離一切見清淨禪。此據等覺。故今約之以消此文。一家圓斷義轉分明。
維摩疏引地持明入重玄門
二(五)
  重玄門者。地持云。入住起力禪者。復入力禪。入者。從凡心入一切法門。乃至上地起。力者。從等覺地起。入一切法門。住者。隨住一切法門。即住一切法門也。捨復入力者。百千萬億劫重修也。
維摩疏約法障通惑正習釋三藏權實二智
三(十五)記上之下(裕四六)
  俗諦智究竟分明。法障皆盡。名自行權智。真諦理究竟分明。正習俱盡。名為實智。(法障者界內塵沙也)。
維摩疏明菩薩不為界外五欲所動
八(二十一)
  華至菩薩皆墮落者。表菩薩住不思議解脫。生實報土。已離別惑。彼妙五欲。所不能動。故華不著身。皆自□□。
維摩疏直以別惑為小乘習氣
八(二十一)
  二乘但斷界內五欲。故世間五欲所不能動。別惑未除。故為界外。上妙色聲之所染污。故呵言結習未盡華則著身。如大論迦葉聞甄迦羅琴。不能自安。即云八方風不能動須彌山。隨藍風至。碎加腐草。三界五欲。我已斷竟。不能動心。此是菩薩淨妙五欲。吾於此事。不能自安。即其義也。
維摩疏據大論小乘覆相以別惑為習氣
八(二十二)
  問此經結習未盡。華則著身。何關別惑。答大論云。於聲聞經。說為習氣。於摩訶衍。說為正使。即是別惑。
維摩疏料簡別惑可稱四住不稱所以
八(二十二)
  問斷通惑別惑。俱作四住名不。答若約通教界內者。四住之名。若別接通。界外但有無明之名。無明能障佛性。不名見思。若約別教。無明即是正使。亦有見思四住之名。故天女呵云。若於佛法有分別者。為不如法。既有分別。則是見惑。又云。結集未盡。華則著身。故有思惑。亦得分思。以為三住。
維摩疏明界外見惑之相
八(二十二)
  二乘人厭世五欲。而取涅槃。此則心有去取。今見菩薩果報五欲。亦謂為不如法。捨離推却而不得去。(云云)天以無分別心感。還以無分別心散。諸菩薩無分別心。華則不著。身子等分別生死涅槃有異。分別即是別見惑也。
維摩疏料揀去華結習有共不共
八(二十三)
  問定是別結未斷。為是通結之習。答若約通教。如迦葉是習氣。若約別教。即別結未斷。故有習氣。如大論明。結使二種。一共二乘斷。二不共二乘斷。共者。迦葉已斷。不共者。迦葉未斷。已如上說。今此經既明不思議解脫。正用別圓斷也。
光明文句引地持明清淨淨禪斷通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