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之身。
正報色身。
塵身。
能成四大所成四微稟父母元氣精血為體曰塵身又身如微塵數量故曰塵身。
與法身量同。
充滿於法界法性身為法身又約所證理為法身其中不論五分變易等相結正報齊等故曰量同。
塵國。
四輪成世界成住壞空八十增減不同生滅不住丘陵坑坎堆阜不平名為塵國亦可一微塵為一塵國。
與寂光。
常寂光土為諸土之體無煩惱遷流曰常無二種生死曰寂妙覺湛明曰光純諸佛所居曰土又法身德曰寂般若德曰光三德一體曰土義分三品如常所明矣。
無異。
總在一念。
是則一一塵剎一切剎。
梵云剎摩此云土田。
一一塵身一切身。
帝網重重無盡法界更互相收體同無盡矣。
廣狹勝劣難思議。
心思口議不及。
淨穢方所無窮盡。
淨之與穢稱理無窮眾生諸佛對緣無量。
若非三千空假中。
由性發修由修照性修性一如雅成大用。
安能成茲自在用。
八自在不思議用理具功成修性齊致。
如是方知生佛等。
理智同源用即齊矣。
彼此事理互相收。
全奪全收性本自爾。
此以染淨不二門成。
依正二相不出染淨緣起故結歸所從矣。
七自他不二門者。
佛為能化曰自眾生所化曰他此從感應神通二妙立名故曰自他能化所化體本不二曰門也。
隨機利他事乃憑本。
三輪起感曰事一性果滿曰本。
本謂一性具足自他。
一性者妙因也生佛性具感應故曰具足自他。
方至果位自即益他。
性中雖具自他因中自不益他果滿自方益也。
如理性三德三諦三千。
性德之境理具三千雖具三德三諦三千自未益他。
自行唯在空中。
空中是自行修德之觀不立一法方名空空相亦空不墮二邊曰中中道理絕方名自行是圓淨般若第五門云亡淨穢故以空以中三千相泯故云自行唯在空中。
利他三千赴物。
三千赴物乃是不思議假義解云空中即假三千宛然即自行是化他故曰三千赴物自行空中理滿自即益他也。
物機無量不出三千。
不思議假為所化境三千性相之物機。
能化雖多不出十界。
問何故將千如為所化之物機又將十界為能化耶答不分而分如依界起故屬所化界從心生故屬能化能所皆在一念故下云界界轉現不出一念也。
界界轉現不出一念。
靈知之源故曰一念。
土土互生不出寂光。
寂光土是體諸土是用土土互生用不離體故云不出寂光。
眾生由理具三千故能感。
起信論云真如為內熏此中理性無緣慈不感而感故曰能感。
諸佛由三千理滿故能應。
理中不滿而滿故曰理滿果上無緣慈法爾不應而應。
應遍機遍。
理性非遍而遍感應道交。
欣。
感也。
赴。
應也。
不差。
針芥相投。
不然豈能如鏡現像。
舉鏡現像喻之。
鏡有現像之理。
喻真應也。
形有生像之性。
理性真感喻如身形能生影像是理即也。
若一形對不能現像則鏡理有窮。
此文喻觀行即雖數修觀喻若一形對於明鏡智未通喻若明鏡不能現像有功用心即有共窮亦可喻灰斷無常之理不能起應故曰鏡理有窮。
形事未通。
喻相似即未得常住法界明鏡本質喻如明鏡不能現像則法界形事未通。
若與鏡隔則容有是理。
若無常機與常住鏡隔機應不對則可不能現像喻如明鏡與身形隔故云則容有是理。
無有形對而不像者。
若理性常機為真感法界常明為真應法爾道交喻若世間明鏡無有形對而不現像者。
若鏡未現像由塵所遮。
若世間銅鏡對物未能現像必由微塵之所遮理性明鏡未能現十法界形像蓋由三惑之塵所遮。
去塵由人磨。
去鏡上之塵由人力磨去三惑之塵蓋由觀力之所磨也。
現像非關磨者。
分真即乃至究竟即天真性顯所有慧身不由他悟十界現身稱理本有不從修得喻若鏡光銅內本有不從外來故云現像非關磨者意云一心中具十法界像是常住義非無常耳。
以喻觀法大旨可知。
如上注文可見。
應知理雖自他具足。
結示感應理中本具。
必籍緣了為利他功。
前文云性雖本爾籍智起修與此意同理中感應自他之性雖足須假緣了二因開顯方有大用止門萬善為緣因觀門絕相為了因不分而分般若解脫利他先功乃至不功最大矣。
復由緣了與性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