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之惑自絕故云空冥惑絕圓人意在不思議惑根本無明即無漸除喻如治鐵麤垢先落從初信心圓伏五住初信至七信見思先落故有相似真因依位成智此亦強分三惑義開六即元意五住煩惱即是真性亦無高位真似凡聖等別別故五十二位真似如夢。
幻因既滿。
幻者喻也無明之因不實故如幻經云譬巧幻師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要以一機抽息機歸本元諸幻成無性一機者無明也無明無性故常住理顯四教之中藏教情智情謂住實元不知幻也通教之人只達幻事別教之達得幻師不知幻法圓教之人不唯達幻於也幻師幻法皆為不思議境亦非幻之名字用觀未終不幻而幻故從五品十信至于等覺已來皆名幻因雖具幻果上位未窮猶名始覺直至妙覺之中方曰幻因既滿耳天台元意初住因即真因果究竟妙覺妙覺真果方盡幻名。
鏡像果圓。
論云始覺合本覺時平等平等平等平等四番牒者不思議果也此時現於十法界色身即是究竟普現色身三昧也如鏡現像故曰鏡像果圓也。
空像雖即義同。
妄心無體曰空色身有形曰像又真心無相曰空應相不虗曰像總在一念故曰義同。
而空虗像實。
慜師云妄匪妄妄之源真非真真之念故曰空虗論云智身寥廓總萬像以為軀百界垂形故曰像實。
像實故稱理本有。
下文云空中即假三千宛然故云稱理本有。
空虗故迷轉成性。
性謂實性不修而修故實迷轉成性元意元是性更不待修成故知上文之中空冥兩字不悞矣請觀空虗故迷轉之語其義自明矣。
是則不二而二。
因果紛然。
立因果殊。
結示二之所以。
二而不二。
理元實相。
始終體一。
因果始終其體本一。
若謂因異果因亦非因。
藏通兩教因俱異果別教因是無常果是常住因不趣果德果不收因善故曰因異於果因亦非因。
曉果從因。
圓人初心曉果從因謂實因果從因得果亦實果故曰曉果從因。
因方尅果。
如流趣海法爾不停。
所以三千在理同名無明。
實因也。
三千果成咸稱常樂。
實果也。
三千無改。
性無所移。
無明即明。
修常宛然。
三千並常俱體俱用。
上文云造謂體用天台心地法門不思議解脫凡聖俱得此用芥納須彌毛藏巨海裴休尚云擲大千於方外蓋吾之常分矣云何苦執體同耶用豈不同哉乃至我能祭獸獺能祭魚古人尚云無師之禮不因周孔之所製無師之智匪從諸佛之所授況白符論心昧茲胡甚耶。
此以修性不二門成。
結示因果所依境智矣。
五染淨不二門者。
無明為染法性為淨相待為二一理為門故曰不二矣。
若識無始即法性為無明故可了今即無明為法性。
密嚴經云清淨如來藏世間阿賴耶如金作指環展轉無差別若識者實慧也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故可了者藏即識故。
法性之與無明遍造諸法名之為染。
不染而染起信論明六染天台五住煩惱百法論明染依故云九相生滅約生死相故名為造。
無明之與法性遍應眾緣名之為淨。
彼證說經云講德諸佛子我從具縛凡具經一切地圓滿行因海莊嚴大覺果我從清淨地具經一切地將一切萬行得第一信位入無明藏海如是二大事一時無前後在染名造在淨名應名相雖殊觀文元意即不思議解脫性於一緣起中法爾分途皆以如為位可得云如是二法門一時無前後故下喻意圓頓之相顯然可見也。
濁水清水波濕無殊。
密禪師云濕性無殊可喻眾生諸佛同一真性故曰同體波有清波濁波溉灌等用可喻凡聖用別生死涅槃不同觀此中文意眾生諸佛體之與用皆不思議解脫俱體俱用凡聖更無毫髮差別故云波濕無殊矣。
清濁雖即由緣。
水清珠能清其水為清緣魚龍攬撓其水為濁緣意云水體本來雖清義當非清非濁被外緣來有清有濁可喻真性本來非染非淨迷心故濁解心故清眾生為濁緣諸佛為淨緣而明生佛前後故下牒云。
而濁成本有。
不染而染故眾生在前後故而論前後。
濁雖本有而全體是清。
煩惱本有喻眾生在前故曰濁雖本有指煩惱即菩提性本清淨故曰全體是清。
以二波理通舉體是用。
舉者全也凡為濁波聖為清波理體全通全體成用還源觀云用即波勝[易*斤]沸全真體以運行體即境淨水澄任隨文緣而會寂故曰舉體是用。
故三千因果俱名緣起。
因果是緣起之法爾。
迷悟緣起不離剎那。
梵云怛臈波此云剎那謂極少時也詩云介爾之心謂微弱之心也。
剎那性常緣起理一。
一念常住之性念念生念念滅良由靈知常住鑒物不間任運流注法爾不停亘古亘今未甞間歇故曰剎那性常緣起理一矣。
一理之內而分淨穢。
十界紛然不別而別染淨自殊三千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