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智慧調伏其心。示行慳貪。而捨內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毀禁。而安住淨戒。乃至小罪猶懷大懼。示行嗔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乱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癡。而通達世間出世間慧。示行謟偽。而善方便隨諸經義。示行憍慢。而於眾生猶如橋梁。示行諸煩惱。而心常清淨。示入於魔。而順佛智不隨他教。示入聲聞。而為眾生說未聞法。示入辟支佛智。而成就大悲。教化眾生。示入貧窮。而有寶手功德無盡。示入形殘。而具相好以自莊嚴。示入下賤。而生佛種中具諸功德。示入羸劣醜陋。而得那羅延身。一切眾生之所樂見。示入老病。而永斷病根。超越死畏。示有資生。而恒觀無常。實無所貪。示有妻子綵女。而常樂遠離五欲淤泥。現於訥鈍。而成就辨才總持無失。示入邪濟。而以正濟度諸眾生。現遍入諸道。而斷其因緣。現於涅槃。而斷生死。文殊師利。菩薩能如是行於非道。通達佛道。
釋曰。如此經文。可以證菩薩。以性惡法門。而化度眾生。通達佛道也。
於是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何等為如來種。文殊師利言。有身為種。無明有愛為種。貪恚癡為種。四顛倒為種。五蓋為種。六入為種。七識為種。八邪法為種。九惱為種。十不善道為種。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曰。何謂也。答曰。若見無為。入正位者。不能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蓮華。如是見無為法。入正位者。終復不能生於佛法。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又如植種於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無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於我見。如須彌山。猶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釋曰。如此經文。可以證觀修惡即性惡。任運攝得佛界性善。可以為如來種也。
第二引人證者
略引三緣。
初婆須密多女緣
華嚴經云。善財童子。見師子嚬申已。復告之言。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險難。此國有城。名寶莊嚴。中有女人。名婆須密多。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爾時善財童子。大智光明照啟其心。思惟觀察。見諸法性。得了知一切言音陀羅尼門。得受持一切法輪陀羅尼門。得與一切眾生作所歸依大悲力。得觀察一切法義理光明門。得充滿法界清淨願。得普照十方一切法智光明。得遍莊嚴一切世界自在力。得普發起一切菩薩業圓滿願。漸次遊行。至險難國寶莊嚴城。處處尋覓婆須密女城中。有人不知此女功德智慧。作如是念。今此童子諸根寂靜。智慧明了。不迷不亂。諦視一尋。無有疲懈。無所取著。目視不瞬。心無所動。甚深寬廣。猶如大海。不應於此婆須密女。有貪愛心。有顛倒心。生於淨想。生於欲想。不應為此女色所攝。此童子者。不行魔行。不入魔境。不沒欲泥。不被魔縛。不應作處已能不作。有何等意而求此女。其中有人。先知此女有智慧者。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推求尋覓婆須密女。汝已獲得廣大善利。善男子。汝應決定求佛果位。決定欲為一切眾生作所依怙。決定欲拔一切眾生貪愛毒箭。決定欲破一切眾生於女色中所有淨想。善男子。婆須密女。於此城內市廛之北。自宅中住。時善財聞是語已。歡喜踊躍。往詣其門。見其住宅廣博嚴麗。寶墻寶樹。及以寶壍。一一皆有十重圍遶。其寶塹中香水盈滿。金沙布地。諸天寶華。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遍覆水上。宮殿樓閣。處處分布。門闥牕牖。相望間列。咸施網鐸。悉置幡幢。無量珍奇以為嚴飾。瑠璃為地。眾寶間錯。燒諸沉水。塗以栴檀。懸眾寶鈴。風動成音。散諸天華。遍布其地。種種嚴麗。不可稱說。諸珍寶藏其數百千。十大園林。以為莊嚴。爾時善財。見此女人顏貌端嚴。色相圓滿。皮膚金色。目髮紺青。不長不短。不麤不細。欲界人天無能與比。音聲美妙。超諸梵世。一切眾生差別言音。悉皆具足。無不解了。深達字義。善巧談說。得如幻智。入方便門。眾寶瓔珞及諸嚴具。莊嚴其身。如意摩尼以為寶冠。而冠其首。復有無量眷屬圍遶。皆共善財同一行願。福德大藏。具足無盡。時婆須密多女。從其身出廣大光明。普照宅中一切宮殿。遇斯光者。身得清淨。爾時善財。前詣其所。頂禮其足。合掌而住。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離貪欲際。隨其欲樂。而為現身。若天見我。我為天女。形貌光明殊勝無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見我者。我即為現人非人女。隨其樂欲。皆令得見。若有眾生。欲意所纏。來詣我所。我為說法。彼聞法已。則離貪欲。得菩薩無著境界三昧。若有眾生。暫見於我。則離貪欲。得菩薩歡喜三昧。若有眾生。暫與我語。則離貪欲。得菩薩無礙音聲三昧。若有眾生。暫執我手。則離貪欲。得菩薩遍往一切佛剎三昧。若有眾生。暫升我座。則離貪欲。得菩薩解脫光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