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1-天台宗

1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天台宗-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清-性权-第117页

四大力故。行至七步。蛇毒力故。不至八步。惑力至七。道力非八。婆沙云。應云十四。何故云七。答。中有。本有。數不出七。故但云七。乃至若總論生。應云七人。七天。十四中有。合二十八生。且依前說。不出七故。故但云七。
  【■記】此釋上欲惑潤七番生死也。然惑潤多番生死者為細。少者為麤。故以惑麤細成九品。而潤生死成七番也。所以下出其須七生之故。輔行引成論文者。即成論分別賢聖品云。極七有者。是人於七世中。無漏智熟。如歌羅邏等。此言凝滑。狀如凝酥。七日變成。又如服酥等。極至七日。堅病則消。如七步蛇者。心地觀經云。或有菩薩。以彼五欲。而為恐怖。譬七步蛇。當害人時。毒力熾盛。行過七步。即便命終也。婆沙答文中言中有本有者。如人現前之身。名本有身。死後即受中陰之身。名中有身。於中有身中。投托父母。或生人間天上鬼畜之中。名後有身也。
【■補】輔行云。初果生死極至於七。定不至八。故名七翻。不必一切盡至于七。楞伽云。下者至七。中者三五。上者即生。而入涅槃。四教義云。須陀洹受生死七返。終不至八生。集論云。極七返有者。謂即預流。於人天生。往來雜受。極至七返。得盡苦際。
【■補】任斷下。即止觀引舊婆沙對超論次文。詳引在後。次斷解下。次斷內前任斷經生。謂經七番生死。而盡損惑。今次斷。則以一生中斷二必三斷五必六。為斷惑損生也。
  【■備】辨訛曰。任斷下引止觀對超所論之次句。當知是次斷。非關任斷也。詳論在後。
【■補】此次斷超斷二圖。示上所言次通示超次根性之義也。本斷超下六行觀者。厭下苦麤障。欣上妙勝離也。隨其品數多少。至無成根緣者。謂隨其本在凡地時。以世智伏思惑品數。或多或少。今入十六心。超果不同。若本斷五品四品。今但名初果。本斷六品。今但二果向。本斷七八品。今名二果。本斷九品。今超證三向。問。斷九品應證三果。何以只名三向耶。答。以彼在凡地。用有漏智。智弱故。須抑退一位。故但名三向也。雖本地斷上界惑得非想定。應超證四果向。今但極至三果也。既以有漏智斷惑。則無成根緣。以有漏智。不能成無漏根故。若無成根緣。容或退歸見道等位。則不止三生矣。故闕此緣。不論家家。
  【■備】辨訛曰。斷超下無成根緣句。文中既說入十六心。超果不同。可知亦有從十六心後。緣四諦修。成無漏根。云何說無成根緣耶。私謂。外道本性斷思後斷見。故入十六心時。即超證果時。似不論十六心後也。故言無成根緣。辨訛又曰。小超下乃至無學向果句。若超至無學。是大超。非小超也。論解見下節。
  【□註】任斷者。此人非全無觀行。但不及次斷勤加功行耳。
  【■記】此釋任斷名也。意明此任斷有少觀行。雖不及次斷加功斷惑。亦能依觀任運除妄。故名任斷也。
  【□註】次斷者。雖異任斷。乃對超斷。越次得名。
  【■記】此釋次斷名也。意謂此人異乎前之任運斷惑者。既然次斷之人。加功進行。斷惑損生。是乃對後超斷人斷見惑時。即超證二三果。乃至四果。超其次第。故今次斷人。得初果已。雖云起大加行。斷二必三。斷五必六。未能超越位次。故得次斷名也。
  【□註】本斷超者。輔行六上(十)云。本得非想定。即是已斷下八地思。至十六心。應名阿羅漢向。但名阿那含者。以凡地時。有漏智弱。但名那含。若本斷九品。今名三向。若七八品。得名二果。斷六品等。名二果向。斷五四等。但名初果。(文)須抑退者。意令此人。此生必定起無漏聖道故。文出俱舍。
  【■記】此釋本斷超名也。輔行下。引文釋明本斷超之義。須抑退者下。出其抑退一位。所以意明抑之者。實進之也。文出俱舍者。陳本第十七卷頌云。利鈍根二人。于中信法行。若已滅修惑。于初果道向。乃至滅五品。向二滅九前。離欲上色界。則向第三果。
  【■補】次斷與斷超何異。以次斷之人。斷見惑。得初果已後。次第進果。次第斷惑。三緣具足。論家家種子。斷超之人。在凡夫時。見思全伏。至十六心滿。超果不定。
  【■備】有師標云。既得非想定。何故但斷下八地思。不斷非想地思耶。以內弟子得其地定。即破其地惑。外道先得其定。未破其惑。故雖得無想。止破下地思也。又辨訛曰。此節文。雖出輔行。然違俱舍。當知論中未起勝進道。名住果非向。不論超證次斷。悉皆十五心名向。十六心名果。縱斷上地七十一品。十六心時。但名阿那含果。以未起勝進道故。是以止觀超次斷辨。則次斷名向。超斷不名向也。問。若住果不名為向。則輔行若本斷九。今名三向。斷六品等。名二果向。云何通。答。此是荊溪約抑退意立名。俱舍婆沙。無此名目。讀者幸勿以辭害意。私謂。止觀超次對辨。專指小超。其判本斷超中。有隨以世智斷之多少句。則三向二向已含於中。故荊溪約意分判耳。
  【□註】小超者。止觀六(九)云。若凡夫地未得禪。十六心滿。超能兼除欲惑諸品。或三兩品。(輔行云。應云三四。或恐文誤。或婆沙不同)即是家家一種子等。即是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