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1-天台宗

12-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天台宗-十不二门文心解-宋-仁岳-第6页

不知無始藏理一心三法故各於一法少分起計並謂究竟方便尚爾況凡夫乎。
  若了迷性實唯住因。
  金錍云果佛具自他之因性我心具諸佛之果德果上以佛眼佛智觀之則唯佛無生因中若實慧實眼冥符亦全生是佛故知了性則無別修。
  故久研此因因顯名果。
  此因者即前眾生心因也如大經以十二因緣為因性記主指為理性三因故知果上祇顯此因其猶磨鏡發光光非外得。
  祇緣因果理一用此一理為因。
  即觀心因而起修因。
  理顯無復果名豈可仍存因號因果既泯理性自亡。
  夫因果者取理之幻事故得理而亡事理性者取證之假名故得證而亡名大論曰佛坐道場時不得一法實空拳誑小兒誘度於一切。
  祇由亡智親疎致使迷成厚薄。
  上言泯亡且寄理顯須知亡智通乎始終祇由親疎隨功涉位如六即位後之五即由亡智故所以俱即由親疎故所以分五他釋唯以初住為親相似為疎又以親疎配屬利鈍此不應爾下文義開六即何止分真強分三惑寧關利鈍但約一人五即迭論親疎於義自允也。
  迷厚薄故強分三惑。
  圓人初緣實相造境即中不斷而斷本斷無明以由二惑任運先除故說初信斷見七信斷思等其實見思體是無明故文句云性德之理而為通別二惑之所染著難可了知記曰二惑叵分故云難了今言強分蓋由此耳。
  義開六即。
  記云約理則證法無名約事則不無諸位今言義開六即其意也。
  名智淺深。
  親疎從行淺深約位。
  故知夢勤加功空名惑絕。
  勤加三智泯絕三惑他釋引大論云空但有名而無真實惑即法性亦但有名故用空名以喻惑妄。
  幻因既滿鏡像果圓。
  因果位通故以圓滿言之所舉夢空幻像四喻者前三喻體不可得後一喻任運所現。
  空像雖即義同而空虗像實。
  體虗雖同然空無形而像可見以像望空虗復名實。
  像實故稱理本有。
  喻理具三千果滿即現。
  空虗故迷轉成性。
  喻無明轉故即變為明他本云性成者誤。
  是則不二而二立因果殊二而不二始終體一若謂因異果因亦非因。
  因不具德此非圓因。
  曉果從因因方尅果。
  果藉圓修方獲妙果。
  所以三千在理同名無明。
  果德三千在理名三道法身為苦般若為惑解脫為業今略言惑也又無明是無住之本業苦是所立之法今云在理舉本攝末故也。
  三千果成咸稱常樂。
  因理三千至果稱三德苦成法身惑成般若業成解脫皆具四德今略云二也又常樂屬法身淨屬般若我屬解脫今云果成舉體攝用故。
  三千無改無明即明。
  釋上句以三千法性隨緣不變故曰無改。
  三千並常俱體俱用。
  釋下句以三千全是法身之體二法之用故曰並常此又從略耳。
  此以修性不二門成。
  修性為因因成名果問前修性門攝智行二妙記以智行對住前三即今以修性為因亦合因屬住前果在初住何故此門有因滿果圓之說答記云今言行者多在住前故知所對且據一往又記云若至初住名隨分果又云境智行三歷六即位以至於果故知他人唯指初住為果者局之甚也。
  五染淨不二門者若識無始即法性為無明故可了今即無明為法性。
  欲明染淨緣起先示無始無住之本也記云法性即無明法性無住處無明即法性無明無住處無明法性雖皆無住而與一切諸法為本今既示其觀體是故須了無明即法性以法性為本若識其本則所立一切染淨之法在乎剎那。
  法性之與無明徧造諸法名之為染。
  法性隨無明緣實造九界皆是三道流轉故名為染而云與者地論云唯真不生單妄不成真妄和合方有所為又圓人未破無明已還雖造佛界亦名為染以今明淨法唯取果後應用也故文句記釋事理權實中謂心意識等淨不淨業是染緣立一切法釋體用權實中謂初住分果百界之用是淨緣立一切法記自指云如染淨不二門明。
  無明之與法性遍應眾緣號之為淨。
  無明感法性應權造十界並是果中勝用故名為淨亦云與者輔行明聖人變化所造亦令眾生變心所見又輔行云自行由觀染因緣生化他則以淨因緣生自他相對則以染淨和合因緣而生此中既云遍應眾緣正是染淨和合也故知與字不可闕之他本無二與字者恐往人不善其義妄有除削耳。
  濁水清水波濕無殊清濁雖即由緣。
  清濁二水皆由風故起於二波染淨二體並由妄故起於二用。
  而濁成本有。
  眾生無始唯有煩惱業苦而已。
  濁雖本有而全體是清。
  三道全是理性三因。
  以二波理通舉體是用故三千因果俱名緣起迷悟緣起不離剎那。
  合上濁水清水波濕無殊此攝事歸理也無謂剎那非真是妄。
  剎那性常緣起理一。
  合上二波理通舉體是用此指理融事也但合初後中間自明。
  一理之內而分淨穢。
  即就緣起理一之內而分緣起淨穢之相。
  別則六穢四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