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決定成佛。
如來得名
小本經云。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又云。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堂宇寶池
大本經云。阿彌陀佛講堂精舍。皆自然七寶。相間而成。復有七寶。以為樓觀欄楯。勝於此世界中。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萬倍。其餘菩薩聲聞。所居宮殿。亦復如是。彼諸天及人。衣服飲食。微妙音樂。隨意而現。所居宮宇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悉化現而成。然其宮宇。有隨意高大。浮於空中者。有不能隨意高大。止在寶地者。由其前世求道時。德有厚薄故。止有衣服飲食。則皆平等。宮宇內外。復有自然流泉。及諸池沼。若一寶二寶成者。其底沙亦以一寶二寶。如黃金池者。底白銀沙。水晶池者。底瑠璃沙。若三寶四寶。以及七寶成者。其底沙亦如是。池中皆八功德水。清淨香潔。味如甘露。其間復有百種異華。枝皆千葉。光色既異。香氣亦異。芬芳馥郁。不可勝言。
天樂雨華
小本經云。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池岸華樹
大本經言。諸寶池岸。有無數栴檀香樹。吉祥華果。香氣流布。又有各色蓮華。彌覆水上。又有七種寶樹行列。其純一寶樹者。根。莖。枝。葉。華。果。皆以一寶。二寶為一樹者。根。莖。枝。葉。華。果。亦以二寶。如是行行相植。枝枝相準。華華相順。果果相當。乃至周徧世界。不可勝視。
樹網宣音
小本經云。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德水香華
大本經言。生西方者。若入七寶池中。澡雪形體。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至腰。至頸。亦復如是。調和冷煖。無不順適。既出浴已。各坐蓮華之中。自然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或作音樂。吹諸寶華。皆成異香。散諸菩薩聲聞大眾之上。極目明麗。芳香無比。及至小萎。自然亂風吹去。大眾有欲聞法者。有欲聞音樂者。有欲聞華香者。有皆不欲聞者。各如其意。不相違忤。
鳥宣偈頌
小本經云。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又云。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景象殊勝
大本經言。剎中諸上善人。壽皆無央數劫。皆洞視徹聽。遙相瞻見。遙聞語言。其面目。皆端正淨好。無復醜陋。其體性。皆智慧勇健。無復庸愚。凡所存念。無非道德。形諸談說。無非正事。各相愛敬。無或憎嫉。各通宿命。雖歷萬劫。己所從來。靡不知之。復知十方世界去來現在之事。復知無央數世界。天上天下一切眾生心意所念。復知彼於何劫何歲。盡得度脫為人。得生極樂世界。
自然飲食
大本經云。阿彌陀佛剎中諸往生者。其飯食時。有欲銀鉢者。有欲金鉢者。有欲水晶瑠璃鉢者。乃至有欲明月珠摩尼珠者。皆隨其意。化現在前。百味飲食。充飽其中。多亦不餘。少亦不缺。食已。自然消散。無有渣滓。或但見色聞香。自然飽滿。既已食訖。器皿自去。再欲食時。復現如前。微妙快樂。次於泥洹。
隨宜修習
大本經云。彼國人民。有在地講經者。有在地誦經者。有在地聽經。思道。坐禪者。亦有在虗空中講經者。有在虗空中誦經者。在虗空中聽經。思道。坐禪者。於是未得須陀洹者。因此得須陀洹。未得斯陀含者。因此得斯陀含。乃至未得阿羅漢。及不退轉菩薩者。因此得阿羅漢。及不退轉菩薩。各隨其質。欣然適意。
音容相貌
佛問阿難。譬如丐者。在帝王側。形相容儀。可相類否。阿難答言。丐者羸陋醜惡。安可比擬帝王。佛言帝王雖貴。然較之轉輪聖王。猶如丐者。轉輪聖王。僅王四天下。然比忉利天王。又百千億倍。不可以及。忉利天王。比第六天王。又百千萬倍。不可以及。第六天王。比阿彌陀佛剎中。諸菩薩聲聞。諸上善人。又百千萬倍。不可以及。
作觀見佛
十六觀經載頻婆娑羅王之后韋提希。因其子阿闍世王弑逆。不願住此娑婆濁惡世界。求生西方清淨佛土。佛告以修十六種觀想之法。至第七觀。遂見西方瑠璃寶地。遙覩阿彌陀佛。光明相好。佇虗空中。觀音侍左。勢至侍右。世尊遂授記韋提希。及五百侍女。皆生淨土。此用觀想之法以往生也。然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如來有異方便教汝。故得往生。所以蓮大師云。觀法深玄。祇應守約。守約者。持名之謂也。
稱名見佛
世尊說大阿彌陀經。備言極樂世界。種種莊嚴。告阿難曰。汝起整衣。合掌恭敬。面西為阿彌陀佛作禮。阿難如教作禮。白佛言。願見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與菩薩聲聞大眾。說是語已。阿彌陀佛。即放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