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開慰。告其徒曰。吾往生時至。少頃。聞奉念佛聲甚厲。視之。則合掌面西坐逝矣。異香滿室。樂音西邁。
尼法藏
宋尼法藏。居金陵。勤志念佛。不營外務。夜見佛菩薩來。光明照耀。合掌念佛而逝。
蓮大師曰。佛以姨母出家。歎正法由此而減。使女人出家者。皆如上五人。正法其彌昌乎。而勢有所不能。佛之懸記。非過矣。
王臣往生類
烏萇國王
烏萇國王。萬幾之暇。雅好佛法。嘗謂侍臣曰。朕為國王。雖享福樂。不免無常。聞西方阿彌陀佛國。可以棲神。朕當發願。求生彼國。於是六時行道念佛。每供佛飯僧。王及夫人。躬自行膳。三十年不廢。臨崩。容色愉悅。共見化佛來迎。祥瑞不一。
宋世子
宋魏世子。父子三人。與一郡主。俱修西方。惟妻不修。後郡主早殀。死七日復生。謂其母曰。兒見西方七寶池上。吾父及兄。三人皆有蓮華。後當生彼。惟母獨無。是以暫歸相報。願母及早念佛。言訖。復瞑目逝。其母由是頓發信心。念佛不倦。以後相繼坐脫。臨終皆有瑞應。
劉遺民參軍
晉劉遺民。彭城人。楚元王之後。少孤。事母以孝聞。初為府參軍。即隱去。謝安劉裕交薦不就。入廬山。預遠公蓮社。專志念佛。積久弗懈。常於定中。見佛光照地。皆作金色居十五年。見阿彌陀佛玉毫光照。垂手慰接。劉拜懇曰。安得如來手摩我頭。衣覆我體。俄而佛如言慰之。一夕。又夢如來項有圓光。胸有卍字。指池中八功德水。令飲之。劉飲而甘美。覺來異香發於毛孔。乃告眾曰。淨土緣至矣。焚香對像。祝曰。我以釋迦如來遺教。知有阿彌陀佛。以香先供釋迦如來。次供阿彌陀佛。及妙法華經。願一切有情。俱生淨土。言訖。合掌面西而逝。
馬子雲縣尉
唐馬子雲。舉孝廉。為涇邑尉。押租赴京。遭風舟溺。被繫。乃專心念佛五年。遇赦。入南陵山寺隱居。一日謂人曰。吾一生精勤念佛。今淨業已成行將往生矣。明日沐浴整衣。端坐合掌。異香滿戶。喜曰。佛來迎吾。言已而化。
張迪助教
宋張迪。錢塘之。官助教。從圓淨律師受菩薩戒。咨問淨業法門。篤志修持。誓生安養。每念佛時。勇猛揚聲。至失聲猶不已。一日謂圓淨曰。定中見白色頻伽鳥。翔舞於前。又三年。西向端坐。念佛而化。
王龍舒進士
宋王日休。龍舒人。端靜簡潔。博極經史。一旦捐之。曰是皆業籍。非究竟法。吾其為西方之歸。自是精進念佛。年六十。布衣蔬食。日課千拜。夜分乃寢。作淨土文勸世。將卒三日前。徧別知識。至期。讀書罷。如常禮念。忽厲聲稱阿彌陀佛。唱言佛來迎我。屹然立化。邦人有夢二童子。引公西行者。於是家家畫像。供之如神云。
葛繁大夫
宋葛繁。澄江人。少登科第。官至朝散。凡公署私居。必營淨室設佛像。嘗入室禮誦。舍利從空而下。平時以淨業。普勸道俗。多服其化。有僧定中。神遊淨土。見繁在焉。後無疾。面西端坐而化。
楊無為提刑
宋楊傑。無為州人。號無為子。少年登科。官尚書主客郎。提點兩浙刑獄。尊崇佛法。明悟禪宗。謂眾生根有利鈍。易知易行。唯有西方淨土。當作天台十疑論序。淨土決疑集序。闡揚修淨法門。晚年。繪丈六彌陀像。隨行供養。感佛來迎。端坐而化。
文彥博潞公
宋文彥博。崇信三寶。專修淨業。居京師時。與淨嚴法師。結社念佛。嘗勸至十萬人。當時士大夫曾有偈贈之曰。知君膽氣大如天。願結西方十萬緣。不為一身求活計。大家齊上渡生船。臨終無疾。安然念佛而化。
鍾離少師
宋鍾離瑾。提刑浙西日。遇慈雲懺主。遂篤信淨土。後知開封。出則盡瘁國事。入則不寐念佛。忽夜促家人起。索浴更衣坐逝。舉家見瑾乘青蓮華。仙樂迎引西去。
錢象祖郡守
宋錢象祖。號止菴。守金陵日。公事外。唯念佛不輟。常於鄉州建接待菴院十餘處。皆以淨土極樂等名之。自左相辭歸。益專心於淨業。嘉定四年二月。有微疾。索筆書偈。趺坐而化。後有人夢公生西。為慈濟菩薩。
王敏仲侍郎
宋王古。字敏仲。官禮部侍郎。慈仁愛物。七世不殺。深契禪宗。又棲心淨土。著直指淨土。決疑集三卷。普勸念佛。行住坐臥。唯以念佛作觀為事。數珠未嘗去手。後安坐念佛。沐浴更衣而脫。
有僧神遊淨土。見古與葛繁同在。往生益有徵矣。
居士往生類
周續之
晉周續之。雁門人。十二通五經五緯。號十經童子。公卿交辟皆不就。事廬山遠法師。預蓮社。文帝踐祚。召對辨析。帝大悅。時稱通隱先生。後居鍾山。專心念佛。愈老愈篤。一日向空云。佛來迎我合掌而逝。
宋滿
隋宋滿。常州人。計荳念佛。積三十石。開皇八年九月。飯僧畢。坐逝。人見天花異香。滿乘空西去。
鄭牧卿
唐鄭牧卿。舉家念佛。開元中病篤。有勸進魚肉者。確乎不許。手執香爐。願求往生。忽異香充蔚。寂然而逝。尚書蘇頲。其舅也。夢寶池蓮開。牧卿坐其上。
元子才
唐元子才。居潤州觀音寺。誦彌陀經。念佛。忽小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