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百年還有幾朝昏。便須立志求安宅。休更甘心赴死門。樂國不遙歸有路。蓮臺好去覲慈尊。
勸念佛
沈芝塘
認得今朝是。方知昨日非。修行原甚易。何不早皈依。
一意西馳序
世間念佛者多。見佛者少。知有淨土者多。生淨土者少。何也。意不一故也。葢意為第六識本。宜為五識之主。而耳目口鼻爭以嗜好誘之意。反為五識之奴。奴之既熟。雖五識無感之時。不來役意。而紛紛擾擾。無有寧晷。所以全不知念佛者。自然隨六根。而受地獄之報。其知有佛法福罪兼行者。縱得人身。亦仍來此樊然不淨之世界而已。惟一意西馳者。純是一心為主。故能感果于西方。君王即是如來。作以心為君者。以佛為君。此孟子所謂先立其大。小不能奪。觀經所謂。即心作佛。即心是佛。雖正解不盡。如是亦可旁通於此矣。雲棲云。一心不亂者。心王心所無所不一。夫心王心所雖有八與五十一之紛雜。然遡流窮源。不出一心。今念佛人。初以耳識。聞彼佛名。次以意識。專注憶念。以專念故。總攝六根。眼鼻舌身之識皆悉不行。念之不已。念極而忘。所謂恒審思量者。其思寂焉。忘之不已。忘極而化。所謂真妄和合者。其妄消焉。則七識八識亦悉不行。主既不行。從者焉附。其五十一又何論也。當爾之時。巨浪微波。咸成止水。濃雲薄霧。盡作澄空。豈非現在之西方乎。
一意西馳第四
無量壽佛讚
大 智
八萬四千之妙相。得非本性之彌陀。十萬億剎遐之方。的是惟心之淨土。淨穢雖隔。豈越自心。生佛乃殊。寧乖己性。心體虗曠。不礙往來。性本包容。何妨取捨。是以舉念即登于寶界。還歸地產之家鄉。彈指仰對於慈容。實會天真之父子。幾生負德。枉受沉淪。今日投誠。必蒙拯濟。三心圓發。一志西馳。盡來際以依承。歷塵劫而稱讚。
懷安養故鄉詩
樝 庵
幾年衣袂惹京塵。志氣凌雲莫自伸。南鴈數聲鄉夢斷。秋風終夕淚痕頻。此迴若不懷歸計。向後從誰結善鄰。請看路傍埋朽骨。其中多是未歸人。
昔年容易別瓊樓。本也無心作遠遊。豈意而今髮垂雪。片懷常挂月西鉤。枕中忽聽思歸鳥。檻外頻驚落葉秋。一炷檀烟一聲磬。等閒遙望淚橫流。
憶佛軒詩
雪 溪
自古有言。人生百歲。七十者稀。予六十祝髮。叨預僧列。今幸七十。處世非久。朝夕人耳。平居非不誦經課佛。猶恨未為專注。遂取首楞嚴勢至章。若人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之語。命小軒曰憶佛。庶幾以為臨終見佛先容耳。且作山偈。以繫於左。
隨波逐浪去翩翩。彈指聲中七十年。豈不向來知憶佛。欲從老去更加鞭。掃除意地空空已。煥發心華燦燦然。決定此身如許見。風埃蟬蛻笑談邊。
有盟晚景欲重尋。惟是拳拳憶佛心。數縷香消春塢冷。一龕燈伴夜窗深。破畦蔬雨滋香積。落澗松風發妙音。自恨不歸甘自棄。既歸安用越人吟。
三椽老去許安貧。佳處無如憶佛真。萬事了知猶墮甑。百年惟此可書紳。巖間靜寄蒲團夜。松下聊供茗盌春。閉戶不忘常憶佛。願常終似影隨身。
平日叢林見祖師。還如憶佛在今時。但安谷底三椽地。不掛胸中一縷絲。幽徑落花浮澗水。小窗斜日下松枝。寂然真境知誰見。惟佛甞多入夢思。
早尋史漢學為文。自許平生在博聞。棄置寸陰隨逝水。思量于我竟浮雲。閒中自識藏身穩。勝處誰知憶佛勤。沈謝曹劉今底處。草萊三尺但荒墳。
我欲今身見佛來。佛今于我豈悠哉。但能一念心無倦。不假三祇眼便開。紫燕黃鸝啼妙旨。清溪白石示珍臺。要知成現還家路。誰道無人為挽迴。
名利毛繩截骨仇。漆園猶自比蝸牛。浮生最是無雙處。憶佛須知第一籌。母子但能同室住。風塵安用遠方遊。前程罷問從今始。紙帳蒲團穩坐休。
多年逃逝髩如絲。憶佛難忘十二時。咄咄自嗟為蕩子。幾番花落路傍枝。
自憐憶佛暮年深。除佛無能寫我心。誰道萬金為客好。終非一飯在家村。
懷西方詩
北 山
已知今是昔何非。深掩柴門到落暉。竹尾輕搖新月上。簾腰半捲宿雲歸。山林氣味盈懷抱。松柏香烟滿布衣。一片蒲團常燕坐。寸心西趂落霞飛。
西方詠
一 元
西方不遠莫他求。一句彌陀作話頭。但得盡生無別念。蓮華佛國任君遊。
西方佛國勝生天。亦勝蓬萊有漏仙。亦勝王侯并富戶。要知亦勝坐癡禪。
西方快樂勝天宮。壽命難量福不窮。無信眾生顛倒謗。有緣佛子道相同。
西方景致勝蓬萊。服氣飡霞養禍胎。莫學出神修煉法。直教枯木放華開。
西方富貴勝王侯。種種莊嚴事事周。但辦肯心求彼國。輪迴惡道一齊休。
西方滿眼是蓮華。百寶莊嚴富可誇。諸上善人俱一處。不知其數倍恒沙。
西方捷徑易求生。只在當人一念誠。精進再加修福慧。金臺上品得標名。
西方端的是吾家。一句彌陀路不差。信得及時行得實。直教鐵樹也開華。
西方受用勝豪家。七寶池中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