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莫不證神通。一一黃金色相同。散眾妙花為佛事。盡塵沙界起香風。身光觸體成柔軟。樂具流音說苦空。卻倚雕欄望寶樹。無邊佛國在其中。
佛袈裟下失人身。重得人身有幾人。萬行不如修白業。一心何苦戀紅塵。法王立誓丘山重。迷子思歸涕淚頻。若解返觀觀自性。明珠百八總家珍。
西望紅霞白日輪。仰觀寶座紫金身。一方土淨方方淨。十念心真念念真。生極樂城終不退。盡虗空界了無塵。向來苦海浮還沒。何幸今為彼岸人。
娑婆生者極愚癡。眾苦縈纏不解思。在世更無清淨業。臨終那有出離時。百千經裏尋常勸。萬億人中一二知。珍重大仙金色臂。早來攜我入華池。
靈峰大師贊曰
稽首楚石大導師。即是阿彌陀正覺。以茲微妙勝伽陀。令我讀誦當參學。一讀二讀塵念消。三讀四讀染情薄。讀至十百千萬遍。此身已向蓮花託。亦願後來讀誦者。同予畢竟生極樂。還攝無邊念佛人。永破事理分張惡。同居淨故四俱淨。圓融直捷超方略。
幽溪法師淨土法語
嗣法門人正知較
夫修行法門。如來對證之良藥也。藥隨病廣。數逾恒沙。求其至捷徑。最簡要者。莫如念佛。求生淨土。可謂疾成覺道之秘訣也。葢出離生死。仗三種力。一自力。二他力。三本有功德力。若惟務悟明心地。裂無明網。出愛欲河。或佛作祖。謂之自力。是為沒量好漢。真大丈夫佛世及正法中諸大菩薩聲聞及諸大祖師是其人也。像末之世。根器謭劣。有雖修而不悟。悟而不精。內照似脫。對境仍迷。縱使不迷。猶然坏器。菩薩有隔陰之昏初果有入胎之昧方之博地安免隨流此自力之無功。出塵之不効。一錯百錯。實可寒心。是以諸佛菩薩。曲垂方便。有仗他之法門焉。此之法門。經論亦夥。求其苦口叮嚀。極言稱歎。列祖宏通。人心崇奉。惟極樂世界念佛一門為究竟。言言闡淨土之惟心。句句演彌陀之本性。悟此者。達生心與佛心平等。心土與佛土無差修此者獲妙觀與妙境相符自力與他力兼濟。況本有功德之力。無始性具者。因此全彰曠劫積累者藉之頓發故得娑婆報滿淨土現前蓮華化生。不迷生陰。一入永入。更不退轉。故生者皆是阿[鞥-合+(白-日+田)]跋致。其數甚多。比在娑婆入道。塵境麤強。險難惡途。無處不有者。固不侔矣。然而說之匪難。行之為難。行之匪難。心要為難。此昔人所誡。我輩當遵。楊次公云。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夫念佛以一其心。懇切持名。專志不亂。尚矣。然或忘而不能念念而不能一無他情愛之所牽也夫輕愛以袪其妄。斬斷情根。脫離愛網。尚矣。然或念而不能忘。忘而不能盡。無他。心之不能一也。娑婆有一愛之不輕。則臨終為此愛所牽。矧多愛乎。極樂有一念之不一。則臨終為此念所轉。矧多念乎。夫愛有輕焉。重焉。厚焉。薄焉。正報焉。依報焉。歷舉其目。則父母妻子。昆弟朋友。功名富貴。文章詩賦。道術技藝。衣服飲食。屋室田園。林泉花卉。珍寶玩物。不可枚盡。大而重於泰山。小而輕於鴻毛。有一物之不忘。愛也。有一念之不遺。愛也。有一愛存於懷。則念不一。有一念不歸於一。則不得生。嗚呼。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此兩語。刮瞖眼之金錍。治膏肓之聖藥。凡有志於求生極樂者。宜書於屋壁。銘於肌膚。時時莊誦。念念提撕。於娑婆之愛。日求其輕。極樂之念。日求其一。輕之又輕之。以漸階乎無。一之又一之。以漸鄰乎極。果能如此。雖未脫薉那。不是娑婆之久客。未生寶所。已是極樂之嘉賓。臨終正念現前。往生極樂必矣。或問。輕愛有道乎。曰。輕愛莫要乎一念。一念有道乎。曰。一念莫要乎輕愛。或者筦爾謂曰。師言首鼠兩端。俾學者何從。曰。非兩瑞也。欲明一念之所以也。葢念不一。由散心異緣使然。散心異緣。由逐境紛馳。使然。娑婆有一境。則眾生有一心。眾生有一心。則娑婆有一境。聚緣內搖。趣外奔逸。心境交馳。愛若塵沙。故欲輕其愛者。莫若杜其境。眾境皆空。萬緣都寂。萬緣都寂。一念自成。一念若成。則愛緣俱盡矣。故曰欲一其念。莫若輕其愛。欲輕其愛。莫若一其念。愛之與念。勢不兩立。若明暗之相背也。曰。杜境有道乎。曰。余所謂杜境者。非屏除萬有也。亦非閉目不觀也。即境以了其虗。會本以空其末也。萬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故情在物在。情空物空。萬法空而本性現。本性現而情念息。自然而然。非加勉強。楞嚴所謂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虗空花。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是以欲杜其境。莫若體物虗。體物虗則情自絕。情絕則愛不生。而惟心現。念一成。故圓覺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非漸次。一去一留。不容轉側。功效之速。有若桴鼓。學道之士。於此宜盡心焉。又曰。輕愛與一念。同乎異乎。對曰。能輕娑婆之愛。未必能一極樂之念。能一極樂之念。必能輕娑婆之愛。此約無志有志間說也。實則愛非念一不忘。念非忘愛不一。兩者工夫。初無間然。又曰。輕愛既聞命矣一念奈何對曰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願不疑謂之信苟有疑焉心不得一矣是以求生極樂以敦信為始。必須徧讀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