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四方便條。並無所記。則是無故退惰。即各於佛前發願。願以日課若干。回施其人。策其精進。如是歷三月不改。不復答單。改後再答。
修世善法。歸重倫紀。經有明文。如或過誤。同學交深者。應隨時善巧規勸。並於佛前。代為求懺。交淺者則但求懺。亦三月為限。如上條。
單上作阿彌陀佛攝受接引像者。明所記各課。一一皆自心光。與彼佛光。互攝互入。無間無漏。故填單時。當作必蒙證明想。發殷重心。下作僧相者。明當人身在娑婆。此心早歸極樂。他日往生。不論道俗男女。皆具足大丈夫相。法衣被體。故化單時。當作決定得生想。發歡喜心。彌陀願力如是。應同信受也。
伏讀會典。詳載。
大內供奉 佛菩薩像。及一切典禮。備極尊崇。而定制萬善殿僧眾日課。尤以大本無量壽經為最多。仰見 列聖提持至意。實統世出世間。道法一貫。諸同學幸沐聖化。獲聞斯經 國恩 佛恩。應早圖報。爰據教理。公議規條。附列單首。庶幾日省月察。常共遵循。盡此一生。同歸極樂。
(月單於上端年字下。填寫某月字。年單。於年字下。分字上。填寫全年字)。
佛說阿彌陀經禮想儀
願此香煙雲。徧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阿彌陀世尊。當來獨留經。世間難信法。觀音與勢至。及諸上善人。普熏諸眾生。皆發菩提心。
一心頂禮。娑婆世界。五濁惡世。說難信法。本師釋迦牟尼佛。(一) 一心頂禮。四維上下世界。稱讚本師。說難信法。恒河沙數諸佛。(二) 一心頂禮。東方世界。出廣長舌。勸發正信。護念持名。恒河沙數諸佛。(三) 一心頂禮。南方世界。出廣長舌。勸發正信。護念持名。恒河沙數諸佛。(四) 一心頂禮。西方世界。出廣長舌。勸發正信。護念持名。恒河沙數諸佛。(五) 一心頂禮。北方世界。出廣長舌。勸發正信。護念持名。恒河沙數諸佛。(六) 一心頂禮。下方世界。出廣長舌。勸發正信。護念持名。恒河沙數諸佛。(七) 一心頂禮。上方世界。出廣長舌。勸發正信。護念持名。恒河沙數諸佛。(八)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成佛至今。現在說法。阿彌陀佛。(九)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神通變化。寶樹靈禽。宣流法音。阿彌陀佛。(十)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光明普照。念佛眾生。阿彌陀佛。(十一)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十劫成佛。壽命無量。名稱普聞。阿彌陀佛。(十二)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攝受持名。臨終現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接引往生。阿彌陀佛。(三稱三拜。十三十四十五)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大願攝持。已今當願。皆得不退阿耨菩提。應願往生。阿彌陀佛。(十六)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說經法。及此娑婆世界。當來獨留。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十七)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寶欄楯邊。寶羅網下。寶行樹間。具受諸樂。一切菩薩摩訶薩。(十八)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蓮華池內。寶樓閣中。一切菩薩摩訶薩。(十九)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黃金地上。盛華供佛。一切菩薩摩訶薩。(二十)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靈鳥樹下。聞音正念。一切菩薩摩訶薩。(二十一)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阿羅漢果。聲聞弟子。及諸菩薩摩訶薩。(二十二)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觀音勢至。一生補處。諸上善人。菩薩摩訶薩。(二十三) 一心頂禮。文殊彌勒諸大菩薩。舍利弗等諸大弟子。及無量諸天。一切聖眾。(二十四) 一心頂禮。結集流通。迦葉阿難。舍利弗等。諸大比邱。護法天人。一切聖眾。(二十五)
禮經必二十五拜。令經文完全。若作禮懺用。則除去末一拜。緣懺須發願。恭對三寶。與禮經不同。故不必觀想流通分也。禮二十四拜後。接唱慈雲懺主懺願原文。謹附於後。
右參酌堅密大師。及玉峯師所輯本。據經增損。使廣略適宜。約有六善。一顯彌陀三身。謂第九為報身。第十為化身。第十一十二為法身。第十三為應身。亦即報即法即化也。二顯諸佛接物。俱有四益。彌陀獨多名號一益。謂第九說法為聲益。第十變化為神通益。第十一光明為光益。第十三現前接引為身益。而第十二壽命為名益。以大本直稱無量壽佛。觀經下品下生文中。亦明云應稱無量壽佛也。所以者何。猶之光壽同是法身。而壽可賅光。光不可賅壽。故無量壽為通稱也。三散心一心。皆得往生。彌陀本願如是。大本及觀經。具有明文。而本經結重。亦全在此。故特據唐譯本。慈悲加祐。令心不亂二句。增入禮想。以釋行者自疑。令平日熟習。臨終任運往生。感應倍捷也。四種種依報莊嚴。據經撮略。次第唱念。令觀想易熟。倍生殷重。宛似神游。又令不能讀經者。不啻全讀。讀而不解者。亦漸能解也。五不依懺法常儀。兼及十方三世三寶。顯極樂淨土。即賅恒真淨土。極樂世界。圓攝華藏世界。亦令行者專想易成也。六據大本。增入當來獨留此經。又據賢護經。增入彌陀所說經法。以大本雖據當經。而宗旨歸重一向專念。正與此經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