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有聖人出。因斯建立。法爾如然。初不作意。自有生民。嗜欲日開。機智日出。變故日更。養欲給求。日新月盛。規制損益。亦日整齊。譬如造屋。梁柱椽楶。長短大小。牆壁窗戶。厚薄闊狹。與地相準。斧者削者。鋸者鑿者。斵者汙者。次第奏工。色色粗備。大匠指揮。遂成廣廈。非散匠拙。而大匠巧。時之未至。則物不備。物之不備。即時未至。至斯備矣。備斯至矣。法爾如然。緣起故也。惟我孔子。生春秋時。書契以來。羣聖制作。爰集大成。故稱至聖。釋迦降生。先百餘歲。過去七佛。化儀遺教。道通為一。故稱法王。其先後者。中國西竺。眾生緣熟。機感不同。應蹟斯異。隨宜設教。大旨維均。其均若何。如屋成已。此屋主人。與其眷屬。下迨奴婢。於此屋中。舉足下足。無非空地。安置家具。無非空地。方位左右。次序上下。維適維宜。無非空地。初不在於梁柱之上。牆壁之間。安身立命。亦復不計此為梁柱。彼為牆壁。制度何若。并其從前土木經營。辛苦有此。承誰之力。亦都相忘。惟遺大匠所記簿籍。料配羣材。丈尺贏縮。及其間架寬窄之度。鉅細分明。後來仿造。隨地變通。不離都較。上來取譬。孔教大旨。比例可知。佛教亦然。相資為用。教分五時。善巧方便。發明心性。緣此心性。隨時隨處。無在不在。難言說故。如屋主人。忽逢人問。向所造屋。土木萬千。堆砌而成。汝居其中。不窒礙否。主人則答。屋中空曠。受用自在。向所經營。梁柱椽楶。牆壁窗戶。但是外廓。何所窒礙。復問主人。汝云空曠。都無窒礙。故得自在。向之土木。將非幻化。抑太虗中。可搆造耶。答云否否。我屋實有。不同化城。太虗空中。無可措足。安能建立。我之自在。實據平地。復問主人。室廬外廓。汝力所成。自是己有。所據平地。非關汝力。孰容汝據。答云此地。是我祖遺。曠大無垠。莫識涯畔。隨屋所在。都是世業。復問主人。屋據平地。上下四旁。邊廓周正。其中實空。空非太虗。與地相資。此空與地。較屋外者。有分別否。答無分別。又復問云。汝之自在。由地與空。既與屋外。空地無別。則屋虗設。從前經營。得無多事。答云否否。屋外空地。盡眼所見。莽蕩無歸。為見空故。轉不自在。即今屋中。空地相資。習久不覺。承問憶屋。乃始恍然。故知一向受用自在。全賴有屋。屋雖外廓。原與空地相資不離。居之斯安。不為多事。又復問云。如斯受用。承誰之力。答云我念屋中空地。雖我本有。不加尺寸。非屋不顯。不得受用。輾轉推求。大匠之力。今寶所記經營簿籍。傳之子孫。流播世間。普同自在。上來取譬。佛教大旨。比例可知。故知凡教。不外空有。有不自有。空不自空。即有見空。即空見有。互顯互隱。中道宛然。并中道忘。斯為極詣。工夫階漸。仍在二邊。由是則知。世人種種演孔刮佛。佛日儒星。彼此相傾。都成戲論。由是則知惟孔與佛。離不成二。合亦非一。並垂萬古。不容偏廢。由是則知孔佛而外。決無他教。可參為三。緣有與空。人心所同。物理亦爾。離空有外。更無三故。普望一切。異見眾生平心靜氣。諦審思之。

  雜說

  理學家言。氣聚則生。氣散則死。無所謂輪迴。世多信之。以為精理。不知善人惡人。多不免死。善人死後還之太虗。猶之可也。惡人死後。亦還太虗否。還則樂得作惡。不還則在何處。若云其氣澌滅多盡。此滅盡處。有空隙否。若有空隙。仍是太虗。若無空隙。仍在一氣。何云澌滅。即如彼說。似乎還之太虗。常存不滅為勝。澌滅都盡為劣。既太虗矣。誰受勝者。既澌滅矣。誰受劣者。善惡報應。皆無所施。輾轉矛盾。何以立教。
  今人不識自心。所以不信佛。以上六條。門內人自應洞然明白。門外人乍聞念頭是用。別有一心是體。必然大駭。今不得不設喻以明之。心譬如鏡。念譬如鏡之光。念東念西念好念醜。譬如鏡光。照東照西照好照醜。假若除却一切口可得說。眼可得見之名物形狀。便無從起念。可見此念頭上之東西好醜。全是外物影子。落在心光裏。並非心體。然心體無從尋覔。無可拈舉。不比鏡體易於辨別。以纔欲尋覔拈舉。即是念頭。早已落在光上。非心體矣。
  問曰。既云離念之外。別有心體。而又無可尋覔拈舉。將何作證。答曰。仍將念頭作證。譬如室中。懸一大鏡。四面不露邊際。門外人不知有鏡。而驟見己身。及一切物影子。在對面顯現。便決定知其有鏡。夫不見鏡體。而可就其光之照影。證其有體。則不見心體。亦可就其念之照物。證其有體。
  問曰。鏡或銅質。或玻璃質。故能發光。心無形段。光從何來。答云。此問甚善。可以識性。凡物虗極淨極則有光。如火。(本當喻以雲海鏡光。因見者少。姑借火喻。其實火無自體。頗類識神。明眼者辨之)平極淨極則有光如水。密極堅極則有光。如五金如玉石。心無形相可言。此虗淨平靜堅密六者。則其性也。由有此性。不同頑空。是故當知。性從心生。其文左心為母。右生為子。聲兼義也。又復當知物各有例。此六者借物例推。實不同物。其虗也。一切莫能窒塞之。其淨也。一切莫能汙染之。其平也。一切莫能高下之。其靜也。一切莫能撓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