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3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念佛警策-清-彭际清-第15页

惡。可以為入道之前茅。論乎真性。何用念為。論乎樂土。非念莫生。文殊云。念性生滅。此為選耳根圓通。淨業智人。安得隨文殊脚跟轉。文殊如修般舟三昧。又當以我念佛為良導。法華一稱。塵勞起而佛道成。南能不斷。妄想興而涅槃現。又當留待別時。向居士一一道破。
追頂念佛法
三峯禪師
  易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此言做大學問之歇手處也。豈求生西方以念佛法門之大學問。而獨如記誦之學。使畢生喃喃。至臨終時悶絕無知處。猶欲以用心念佛工夫為把捉者乎。是決不然所貴在平時用功。先有歇手處耳。既有歇處。則安心樂意不愁生。不愁死。此中空洞無物。所以有不期然而然之預知時至。不期然而然之無痛無苦。不期然而然之悶絕相應。不期然而然之蓮花化生也。是知小彌陀經。只寬得七日苦功。功成之后。寥寥落落全是無功用行。故其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若平時不曾到得一心不亂。卒至臨終痛苦悶絕時。必然驚慌顛倒。竟隨業去。若於此時著力。寧非艮其腓之不得自在者邪。茲因山中閒極。咏淨土偈二百首。并出追頂念佛之法。意在大家預先辦過歇手處。非敢嚼殘飯餖飣。淨土之語言學問也。幸同心者[拚-ㄙ+ㄊ]一個猛做到成辦。落得畢生作快活人。是所願矣。
  念佛要一心不亂者。只以一句佛名。極力追頂。猛之又猛。情識一斷。則過去事思量不來。未來事卜度不著。現在境心識不攬。三心斷絕謂之前後際斷。此因追極念極。一聞一見。觸境遇緣。逗斷心路。直得虗空粉碎。大地平沈。物我同消。一法不立。目前如大圓鏡中所現森羅萬象。了無一點可指擬分別。蕩然身心始雲去來。此个光景。名為一心不亂。到此便無心可亂故也。若不得到此境界。雖有暫時清淨。亦是小歇場。清淨時便有。動亂時便失。動亂且失。何況臨終極痛極苦時哉。痛苦尚當不得。何況悶絕時耶。可見平生小小靜境。是心意識邊事。至悶絕時。則意識聰明主宰都用不著也。近來一輩善講西方。善勤功課者。皆一曾做度悶絕工夫。到得死來。便自失守。致手忙脚亂者多矣。吾人不可不知此弊也。若要脫得此弊。除是大勇猛人。照佛經所云一心不亂。蓋我佛所親指極則工夫。不過執持四字佛名。一句頂一句。一聲追一聲。如猛將提刀捉賊相似努力。直前無少憩息。如此兼程。定然能射馬擒王者。此等工夫。不是窮年累月寬做得來的。亦不是做到老死方纔著緊成的。只在健時一日間一做。做斷心識。得前光境。便可放下休歇。即到悶絕時。極痛極苦。正與當初前後際斷時一樣。歸根貼體。如水歸水。似空合空。豈不自在。自知功夫不在佛名功德上著脚。只在追頂極力。四字上成功耳。吾勸同門善友。依法念一日看。若一日不成。將養一日再念。或連念二日。消停再念。或連念三日四日。以至七日。或一月中猛念一日七日者。我佛寬約程期者也。若念處不緊。以致一七不成。調養精神。七之再七。以必得一心不亂為期。苟不得此。決不能一生便到淨土。只好種蓮華妙因。以待他世成功矣。惟一心不亂。是徹頭軌則。為蓮華骨肉者。各自努力。
  凡做追頂念佛工夫。不論僧尼道俗皆可勇為。但須男女分壇。不得溷濫。入期之先隔宿。夫婦分單。小牀清臥。五更沐洗入壇。放空心識。關閉外緣。杜門絕事。作禮三拜之後。一總不須多禮。就于佛前先受戒圖。或已受者。即羯磨清淨。眾中推一有智者為首領。調理大眾。提起阿彌陀佛四字。一追一頂緊緊念去。不可高聲傷氣。不可逼氣動火。不可默努傷血。不可輕鬆養識。不可沉靜墮昏。坐半枝小香。立半枝小香。行半枝小香。復坐半枝小香。週而復始。均勻不斷。飲食入廁更衣等。一例是佛。不得說話。早粥小食中齋夜粥隨時腐菜小菜勿得繁費生心。但只四字佛。如高山放水。洶湧有力。遮攔不住。放捨不得。自然意地流注心識。無從棲泊。念至二更時分。若倦極不妨各各就單睡一覺。起來依舊從前再念。一日或兩日。若念急。身心俱倦。不妨大放一日一夜。沉睡到省。省來酸湯白飯。稀粥精蔬。但不可生心緣念。遽起塵勞。如覺精神抖擻。重新念起。再一日二日。消息行之。念念相應。心心不換。如直念到七日。或覺厭倦。不妨出期。俟健再起。蓋以做工夫法。不可與昏沉散亂打攪。若為怕昏。只管排遣。正與昏沉作對。轉鬥轉多。不如放身一睡。昏沉自滅。若與掉舉打攪。只管排遣。正與掉舉作對。轉鬥轉多。不如亦放身一睡。身心既安。掉舉自滅。極時一放。正是心境歇處。纔省轉來。精神倍旺。拈起洪名。十分精彩。目前雪淨。一聲一色。正是打斷心識處。妙不可言。此是法藏親證其益者。願修西方之土。不可不信。但不可藉此貪睡耳。須知做工夫到極處。若不放歇。生起陰魔。或生病苦。皆為太執不會調攝之過。主其事者。須細思之。
淨土偈
不非禪律與經師。念念西方與麼持。脫盡法中憎愛境。自然蓮出淨心池。
  晚聞村哭夜聞歌。世事無憑變幻多。歌哭兩忘心自淨。單單一句古彌陀。
  一聲煙篴倚牛肩。草色青黃過一年。牧得寸心歸淨土。白牛無鼻不須牽。
  坐斷無心與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