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超一切量故。
紀夢
袁中道
萬歷甲寅十月十五夜。課畢趺坐。忽瞑去。如得定。俄魂出屋上。月正明。不覺飄然輕舉。疾如飛鳥。雲中二童子駛呼予曰。逐我來。蓋西行也。下視城邑村落。若蜂衙蟻穴。俄二童子下至地。曰住。予隨下。見垣道如繩。平如掌。[日*示]其地。非沙石。光耀滑膩逐路有渠。文石為砌寬十餘丈許。渠中五色蓮。芳香非常。渠上樹枝葉晃耀。好鳥和鳴。間有金橋界渠欄楯交羅。樹內樓閣整麗無比。樓中人清美妍好。宛若仙。皆睨予而笑。童子行速。予追不及。大呼曰可於金橋少待。童子如言。始及之。共倚橋上寶欄少息。予揖問卿何人。此何處幸為我言。曰予靈和先生侍者也。先生與卿有所晤言。予曰先生何人。曰即令兄中郎先生。相見自為卿言。可疾往。復取道至一處。樹十餘株。葉翠羽花金瓣。樹下池水汩汩。池上白玉扉。一童先入。一童導過樓閣二十餘重。金色晃耀。靈花異草拂簷楹。至一樓下。一人下迎。神似中郎。而顏如玉。衣若雲霞。長丈餘見而喜曰。弟至矣。擕手上樓設拜。有四五天人來共坐。中郎曰。此西方邊地也。信解未成戒寶未全者。多生此。亦名懈慢國。上方有化佛樓臺。前有大池可百由旬。中有妙蓮。眾生托體。滿則散處樓臺。與有緣淨友相聚。以無婬聲美色。勝解易成。不久進為淨土中人。予私念如此尚是邊地耶。問兄生何處。中郎曰。我淨願雖深情染未除。初生此少時。今居淨域矣。終以乘急戒緩。僅地居。不得與大士升虗空寶閣。尚需進修耳。幸宿生智慧猛利。又曾作西方論。讚嘆如來不可思議度生之力。感得飛行自在。游諸剎土。諸佛說法。皆得往聽。此實為勝。拉予行冉冉上升。倐忽千萬里。至一處隨中郎下。無日月無晝夜。光耀無障蔽皆以琉璃為地。內外映徹以黃金繩雜廁間錯。界以七寶分劑分明。樹皆栴檀吉祥。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數千萬重。一一葉出眾妙花。作異寶色。下為寶池。波揚無量自然妙聲其底沙純以金剛。池中眾寶蓮葉五色光。池上隱隱危樓迴帶。閣道旁出。棟宇相承。窗闥交映。階墀軒檻。種種滿足。皆有無量樂器。演諸法音。大小彌陀經所載。十不得其杪忽耳。仰而睇之。空中樓閣。皆如雲氣。中郎曰。汝所見。淨土地行眾生光景。過此為法身大士。住處。甚美妙。千倍萬倍於此。神通亦百倍千倍於此。吾以慧力遊其間。不得住也。過此為十地等覺所居。吾亦不得而知。過此為妙覺所居。惟佛與佛乃能知之。語罷復至一處。無牆垣。有欄楯院宇光耀非常。不知何物為之。覺黃金白玉。皆如土色。共坐一樓下。少談。中郎曰。吾不圖樂之至此極也。使吾生時嚴持戒律。尚不止此。大都乘戒俱急。生品最高。次戒急生最穩。若有乘無戒。多為業力所牽。流入八部鬼神眾去。予親見同人矣。弟般若氣分頗深。戒定力甚少。夫悟理不能生戒定。亦狂慧也。歸五濁。趁強健。實悟實修。兼持淨願。勤行方便。憐憫一切。不久自有良晤。一入他途。可怖可畏如不能持戒。有龍樹六齋法見存。遵而行之。殺戒尤急。寄語同學未有日啟鸞刀口貪滋味。而能生清泰者也。雖說法如雲如雨。何益於事。我與汝空王劫時。世為兄弟。乃至六道。莫不皆然。幸我已得善地。恐汝墮落。方便神力攝汝至此。淨穢相隔。不得久留。予更問伯修諸人生處曰。生處皆佳。汝後自知。忽凌空而逝。予起步池上如墮。一駭而醒。通身汗下。時殘燈在篝。明月照窗。更四下矣。
答卓發之文學
無異禪師
問。華嚴會中二乘如盲如聾。然亦兼攝聲聞。以包含無量乘故。此經雖云二乘種不生。乃所宣道品大小互通。正與華嚴四聖諦品不異。故有生彼經劫方證小果者。如大智度論言。彌陀亦以三乘度生。自應三藏。五教總攝何云不攝小乘。且既通雜華。復不能通雜華所攝無量乘耶。
居士既知華嚴攝無量乘。豈不知上德聲聞如身子目連。杜視絕聽。悉是如來勝方便力故。為導引一類小機發起深信。信于一乘。如法華云。佛以無數方便引導眾生。其實皆為一佛乘故。此經云。二乘種不生者。正為化導二乘執空。不修淨土者。鈔云。豈獨凡夫。亦度二乘聖人。二乘既生。況菩薩不生。彌陀以三乘度生。當無疑惑。既以三乘化導。亦攝無量乘。二經互通。不言可喻。
問餘門學道。名豎出三界。念佛往生。名橫出三界。所謂餘門。正指教中觀行。故參禪稱為別傳淨土亦云徑路。皆以超越觀行故。今云觀即是念。念即是觀。直以台觀當之。不反鈍置念佛耶。
橫豎等論。鈔云。如蟲在竹。豎則。歷節難通。橫則一時解脫。謂樂邦與苦域竝峙。故曰橫也。此是一往之說。論一心者。橫豎皆徧。彌陀經云。其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觀經云。是心作佛。心即佛故。淨土唯心。以界曰橫。論心豈不圓具也。餘門非單指觀行。實乃具一切法門。參禪稱為別傳者。非五教之所詮。淨土亦云徑路。非三觀之所及。今說觀即是念。念即是觀。舉一念即具觀行。以一念超越。即便往生。非觀行成就。然後往生。故知念不妨攝觀。非觀行能鈍置念佛也。
問大本云。若有眾生。發一念心念無量壽佛。定生彼國。疏中尅期止及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