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34-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径中径又径-清-张师诚-第1页

續藏經 徑中徑又徑
 清 張師誠著
聖祖仁皇帝聖製五燈全書序(三集文)
朕惟天生蒸民。厥有恒性。迨物交私蔽以後。遂不能有善而無惡。故操治世之權者。必兢兢以勸善懲惡為先務焉。大易著閑邪存誠之義。尚書明福善禍淫之旨。皆所以啟牖下民。使之回心嚮道。而勿即於匪彞也。間嘗流覽釋氏之書。立教雖主於空寂。而其戒欺去妄。蠲忿窒欲。亦與勸善懲惡之道蓋無殊旨焉。自宗門教興。曹溪而下。五派迭衍。各有撰述。宋景德以後。裒集為傳燈諸錄。嗣是又舉挈要領。彙成一編。是為五燈會元。洎乎本朝沙門海寬。念其支派繁衍。自宋金元明數百年來。傳述闕然。乃著纘續一書。今聖感寺僧超永。復慮譜牒漸棼。聞見不一。用是旁搜博考。折衷於二編。而參訂之。刪其繁蕪。增所未備。以成全書。其用心也。可謂勤矣。至於簡牘所載。互相印證之語。罕譬曲喻。為說甚夥。而其大指要歸。亦惟欲祛迷惑。以復性真。不越乎閑邪存誠。牖人為善之意。匪僅有裨於禪宗教旨而已也。故為之序。
世宗憲皇帝御選語錄卷十三序文
達摩未到梁土以前。北則什公弟子。講譯經文。南則蓮社諸賢。精修淨土。迨後直指心傳。輝映震旦。宗門每以教典為尋文解義。淨土為著相菩提。置而勿論。不知不覺。話成兩撅。朕於肇法師語錄序。已詳言宗教之合一矣。至於淨土之旨。又豈有二。這個如摩尼珠。面面皆圓。如寶絲網。重重交映。如大圓鏡。萬有虗空不得而出。如大火聚。萬有虗空不得而入。誠乃不無不有。無欠無餘。果能了悟。則終日喫飯。不曾嚼著一粒米。終日著衣。不曾掛著一條絲。然則終日念佛。豈有為念佛所罣礙哉。如猶不能了悟。則色空明暗。受想行識。盡是一場大夢。又何必但許人惡夢。而不許人善夢也。曹溪十一傳。而至永明壽禪師。始以淨土提持後學。而長蘆北磵諸人。亦作淨土章句。及明蓮池大師。專以此為家法。倡導於浙之雲棲。其所著雲棲法彙一書。於本分雖非徹底圓通之論。然而已皆正知正見之說。朕欲表是淨土一門。使學人宴坐水月道場。不致歧而視之誤謗般若。故擇其言之融會貫通者。刊為外集。以示後世。如學人宗旨不明。即將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作無義味語。一念萬年。與之抵對。自然摸著鼻孔。如其已得正悟。則丈六金身。是一莖草。三千世界。是一微塵。延一剎那頃於萬億年。擴一毫毛端為四大部。寶池金地。充塞現前。翠竹黃花。無非正受。於此淨土。正可隨喜。花開見佛。豈不是直指心傳也耶。是為序。
高宗純皇帝聖製詩文
  雲棲寺再疊舊韻一律(三集詩)
萬綠瓊竿參漢青。十尋枝見下亭亭。此中尋路一時到。教外無言六字聽。(是寺僧以念佛為務不參禪)坐對溪聲流不盡。了同山色峙常停。道場開後於菟避。(誌稱其地人跡罕至明僧袾宏結庵後虎不傷人)借問山僧具底靈。
遊雲棲四絕句(四集詩)
循塘減從路由西。花拂垂鞭香馬蹏。已是不凡仙境界。雲標遙認寺雲棲。
  前疑無路路原通。密護干天綠竹叢。笑指洗心亭下水。碧雲寺裏偶相同(香山碧雲寺洗心亭即倣此以名之去歲臨憩曾有佳名津逮自雲棲之句)。
  低簷矮屋不華寺。淡食麤衣本分僧。朝暮但勤持六字。可知六字括三乘。
  廊轉東廂曲徑連。別開軒閣小留延。得無塗污淨修處。試問蓮公應不然。
貫休極樂圖贊(二集文)
西方極樂。兜率陀天。琉璃界道。梵網層懸。寶樹七種。仙禽十二。匪啻莊嚴。各具深義。圓覺倒退。菩薩聲聞。無央數眾。瞻兩足尊。堂堂彌陀。侍法王子。左右以居。觀音大勢。(叶)池茁蓮花。跽聽法人。以清淨緣。為安養因。貫休作圖。示往生者。一步不移。又何謂也。
仁宗睿皇帝聖製詩
  舍衛城瞻禮(初集詩)
極樂道場誰得到。佛城即此可瞻依。色聲相泯宗風闡。歡喜心欽愛日暉。見月空中真本幻。拈花鏡裏是仍非。虔祈奮迅獅王力。迅伏邪氛正教歸。
大悲閣瞻禮(二集詩)
巍峩層閣煥雲楣。滿月金容現大慈。願渡羣生登極樂。妙觀察智物無遺。
皇上御製趙文敏書中峯和尚淨土詩冊跋(養正書屋全集)
趙松雪書本師。晉唐雖筆勢不同。而其規矩神韻。無不各極其妙。故宋元以降。未見其倫匹。余每觀公墨蹟。莫不心神開悅。展玩愈久。而妙趣益生。令人至於忘餐而不能釋手。此冊書中峯和尚淨土詩二十六首。雄秀多姿。公又自為小偈一篇。係於卷尾。所以重申淨土之奧義也。覽是冊者。須參無相真心。宗乘實法。凡八萬四千塵勞門。莫不昭然指示。而開智海度迷津之功。真與楞嚴接踵矣。嘗觀三希堂石刻中。公與中峯和尚往來。簡札甚夥。其平日皈依頂戴之誠。已可概見。想公之書此冊。必竭精盡力而為之無疑也。今獲覽此真蹟。其殆操如意珠。而游極樂國也乎。余愧不知書法。不參禪理。用識數言。聊寓傾向之意云爾。
佛之教人。無非勸善戒惡。皆正教也。與儒教何以異。邪教不可不鋤。正教有不可廢。人能遵奉佛勅。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一惡則息一刑。勝殘去殺之風。將見蒸蒸日上。我朝聖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