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28-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劝修净土切要-清-真益-第3页

等人。愛著靜定。以為一念不生。放下又放下。或得一二日空境。便謂此即是金剛大定。執著不捨。既不與宗門合轍。又不知研教觀心。豈知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莫若早晚念佛。回向西方。儘不妨禪定。又不礙往生。千穩萬當。豈不是好。誦經呪人正好念佛。但要誠心持誦。不得視為故事。念佛誦經。均須回向西方。定得往生。參禪人。正好念佛。參禪大悟。覷破死生。已識得自性彌陀。然行解相應。名之曰祖。故二祖尚須我自調心。六祖尚說悟時自度。正宜緜密熏修。斷不可自負狂見。毀謗淨土。莫說生死到來。不能作主。即能生死自由。少有毫厘繫念。難免三途業因。陰境現前。瞥爾隨去。依舊漏入輪迴。可惜可惜真可惜。百錯千錯又萬錯。何如念佛求生。萬修萬往也。講教人。正好念佛。千經萬論。雖所開修行法門不同。總須斷盡見思二惑。纔得脫卻輪迴。然談何容易。其西竺性相空密諸宗。姑置勿論。即如東土天台賢首。唯識三家。莫不以斷見思。為超出生死之位。此見思惑斷之位。在聲聞已是四果羅漢。在圓乘已是相似分證。自佛法東流以來。能有幾人到此。且經論中。多有讚歎往生。切宜勇猛念佛。依教奉行。尼姑道姑。正好念佛。現居佛地。清淨道場。朝晚至誠念佛。為自己修解脫。為世人作榜樣。如是真實求生淨土。較他人功德更無量。何則。世之婦女。每信儞們化導。故能以念佛正路相勸。不惟自度。并堪度人。其功豈不偉歟。即外之布施。亦不求而自至矣。若以念佛為化緣之由。及延生寄庫死後冥府作錢。諸邪說誑人。非徒悞人。直以自悞也。以上都是遵佛祖遺教。不是憑空杜撰。惟願見者聞者。各自警心。要知娑婆真苦。西方真樂。娑婆之苦。輪迴不休。西方之樂。劫數無量。切莫說苦不知苦。說苦容易。受苦實難。些微之苦。已覺難受。況於劇苦。不可聞樂不信樂。佛言不信。何言可信。世間忠信不欺之人。說一句話。人尚不疑。況於佛言。善哉善哉。急早回頭。發心念佛。
二勸實心念佛
諸善人。今既發心念佛。必須實心去念。不可有名無實。大凡無善根之人。斷不能念佛。故古人云。聞佛法難。真信更難。今能發心念佛。這個善根。卻要時刻增長。不可自己哄了自己。至於念佛兼通宗教者。事理雙融。既不執理廢事。亦不事外見理。此等人。於事一心理一心諸說。了然無疑。可決其上品上生。金臺接引。更不須別人勸讚。我亦毋庸贅詞。今但於事邊念佛者。約分三等。第一等的。信心真切。老老實實。一心念佛。雖一般穿衣喫飯。幹辦營為。卻惟信此一事。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精進不退。今日如此。明日也如此。今年如此。明年也如此。這等人佛定垂護。他命終之日定生極樂世界。第二等的。或心不專一。他也知念佛的好處。但俗念重。正念輕。方念佛時。心裏又想別事。或一暴十寒。念得一日。卻隔了十日。似這等念佛。饒儞念到老。也不濟事。不過種個善根罷了。他世有緣。觸著這點善根。從新老實修行一番。方可望有成就。第三等的。口念心不念。他原不知念佛的好處。但慕修行之名。今日這裏佛會。隨行逐隊念一日。明日那裏佛會。隨行逐隊念一日。名雖念一日佛。其實只是空過。說閒話時候多。念佛時候少。在佛堂裏。原有貪瞋癡愛之心。出了佛堂。就免不得貪瞋癡愛的事。這比第二等的。更差多了。以上三等人。第一等最少。第三等也不甚多。惟有第二等的。人人易犯。因娑婆眾生。物欲所蔽。妄念難除。所以如此。試想做一切俗事。果能專心於此。尚不分心於彼。甚至於目不覺色。耳不覺聲。鼻不覺香。舌不覺味。身不覺觸。夜以繼日的做去。這就是用心真切樣子也。念佛必須如此。纔能得力。苦依儞這樣懶散念法。雖種得一點善根。但恐惡根深。善根淺。就令這一世無惡業。保不得儞後世不作惡。以惡掩善。善根雖種。難於發生。又不知幾劫幾生。纔得出頭。豈不大苦。急須起真切心。發勇猛力。世緣可放下者即放下。人命不常。切勿留戀自悞。雖有不可放下的。也不礙儞念佛。譬如儞有一件切事在心。雖辦別事。這一件切事。還肯忘否。能如此念佛。自然沒有雜念。也不至一暴十寒了。這是心不真切的。還有心甚真切。卻為魔嬈亂。不得自由。念佛的功德利益。他也知得真。信得極。念佛的方法。他也聽得多。見得廣。但念佛的工夫。他卻不能行得足。對人說心要專一。他卻雜念不絕。對人說勇猛精進。他卻常常懈怠。對人說生死念切。他卻悠悠忽忽。對人說種種方便。他卻為人忘己。這是什麼原故。因此人前世今生。曾種善根。所以心裏明白。稍能粗識淺解。又因往昔罪深業重。所以為魔嬈亂。有內魔。有外魔。內魔是心裏時醒時迷。一切貪瞋癡愛。此心纔離。彼心又起。外魔是境遇屯邅。種種障緣。逼迫身心。不得安穩不幸遇此魔頭。即當對佛發願。勤求懺悔。消得宿愆。古來修行人。都有此事。然要緊一着。在念佛之心。不因魔退。立定此志。百折不回。任他種種障緣。我這一聲佛號。總不離心。魔力雖強。仗此萬德洪名。與之抵對。不計利害死活。只管念去。六字念。四字念。高聲念。低聲念。朗念默念。行道念。禮拜念。行住坐臥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