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此經中六方佛 大慈大悲同證明 我願如是無休歇
直顯者。圓中鈔云。瓊林玉沼。直顯於心源。壽量光明。全彰於自性但舉假名。全收實法故曰一稱嘉號。萬德齊彰。是則依此經修。但以稱佛名號。六字音聲。而為所緣之境。無以觀佛相好。以濫經宗。要解云。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故徹悟云。一句所念之佛。全德立名。德外無名。以名召德。名外無德。本徧一切本含一切。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蓮宗行者。當從者裏信入。又云。深信切願。專懇持名。能於念念中。齊澄眾染。圓顯本空。頓契靈源。直趣果海。徑路序所謂。一句彌陀。乃橫絕迷源。直投覺海。至簡易至直捷之大方便也如上引證。皆直顯之旨願持名者。同盡心焉。光緒元年。歲次乙亥。佛涅槃日。於法源庵之報恩關。發此願也。
刺血寫四十八願九品觀章發願
同治元年。古崑在佛頂山慧濟寺。閱淨土十要。至寶王論中。知智者大師。臨終令讀四十八願。九品觀章想智者。乃東土釋迦。臨終令讀。豈非至要之言。因此熟讀奉為日課。為感得聞彌陀願力。九界普收。惡逆之人。能稱十念。亦必往生。是故刺血書寫以常供奉。發願云。
我今刺身血 敬寫六八願 願我命終時 得見彌陀面 又復然臂香 炷數四十八 供養阿彌陀 願速生彼剎
我今刺身血 敬寫九品經 願我早離苦 早得下品生 又然香九炷 供養華池佛 願求命終時 蓮現如初日
自慶聞法然身香發願
我弟子古崑。從於無始以至今生。常因三毒。造罪無邊。今雖出家。得聞佛法。三毒之心。依然常熾。倘不聞彌陀有十念之願力。蓮池有九品之方便。那敢現世求願往生。若不想現世往生。必定退失善根。轉貪利養。非佛護念。安有今朝。是故於解七之際。敬然身香五炷。供養娑婆世界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感入五濁惡世。說難信之法。令我得聞彌陀名號。死心執持。又然身香十八炷。供養六方世界一切諸佛。為感護念阿彌陀經。及聞是經受持者。(要解云。聞經受持。即執持名號)又然身香四十八炷。供養西方極樂世界光壽無量阿彌陀佛。為感因中所發四十八願。以名號功德。普度有情。至稱十念。亦得往生。又然身香九炷。供養西方極樂世界在池水上阿彌陀佛。為感果上所開九品方便。令惡逆眾生。十念稱佛。得生寶池。我弟子古崑。以此然香功德。至心回向。唯願六方諸佛。兩土世尊。慈悲證明。哀憐攝受。願我盡此報身。決定得生極樂世界。七寶池中下品華內。承佛冥加。一彈指頃。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然臂香供楞嚴觀音圓通偈發願
我然臂香十二炷。供養楞嚴圓通偈。願我早生七寶池。早淨耳根聞妙諦。
楞嚴經觀音圓通偈云。十方俱擊皷十處一齊聞此則圓真實。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此則通真實。聲無亦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此則常真實。幽溪大師楞嚴玄義云。常真實即聞性竪窮。不生不滅也。圓真實即聞性橫徧。無去無來也。通真實即聞性清淨。不受妄染也。(崑曰。宛同圓覺經覺性徧滿清淨不動之義)又云圓通常。即三德也。即常住真心也。此數偈。不唯可以驗耳根本理圓妙。行者亦宜持此。以資圓修。如人靜居之時。隨其音聲。發於何方。應於障外。或動或靜。而吾之聞性。圓通常住。於此彌可資而得矣。又復應知。法本非空非假。亦非非空假。秪由法性絕待。就此寓名為中。秪由法性無染。就此寓名為空。秪由法性具足諸法。就此寓名為假。只一法性。即絕待即無妄即具法。如摩尼寶珠。即瑩徹即具寶即體圓。雖三宛然。而是一珠。雖是一珠。而三宛然。耳根圓通。亦復如是。十方俱擊皷。十處一齊聞。就此絕待。說名為中。能觀此圓。是觀中道。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就此無礙。說名為空。能觀此通。是觀真空。聲無亦無滅。聲有亦非生。就此無生。說名為有。能觀此常。是觀妙有。天台云。全由性具。實匪修成。不其然乎。此猶約不次中。說於次弟。若不次不次說者。舉圓必通必常。舉通必圓必常。舉常必圓必通。是故返聞之時。但觀其圓。則通之於常。皆在是矣(文)崑為沙彌時。初閱此經。一見擊鐘驗常。及此偈等。便生歡喜遂將此經常帶身邊。故受戒後。住國清禪堂。於靜夜中。歡喜聽幽冥鐘。反觀聞性。一夜聞鐘聲。恍有所解。而成偈云。
本來無可比 因他現其己 他己自消融 無憂亦無喜
後見幽溪生無生論云。靈虗不昧。吾心自空也。物來斯應。吾心自有也空有相即。吾心自中也。此性也。非修也。三諦也。非三觀也。修之者。稱性照了也。體達此心。空洞無物謂之空。照了此性。具足萬法謂之假。融通二邊。不一不異謂之中。然則即虗靈而應物也。即應物而虗靈也空即假中也假即空中也。中即空假也。是稱性而修也。絕待而照也。不思議之三觀也。首楞大定之司南也。始知前所解者。恍契此旨。乃信極樂依正莊嚴之他物。即吾人虗靈不昧之自心。故圓中鈔云離彼妙有。無以顯此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