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22-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净土绀珠-清-德真-第1页

續藏經 淨土紺珠
 清 德真輯
淨土紺珠序
余聞之。世間萬法不外象數。故古昔聖王。見河驪而畫八卦。得龜瑞而敘九疇。此寔為萬有之綱領。眾法之樞紐也。至若淨土一門。是出世間之法。簡易直捷。尚不落於階級。安用此一二三四百千萬億之數目為也。但以濁世人修淨土法根幾不同。故證果之地自然而現四土九品。則何甞外乎此數目哉。法幢山虗舟長老。早悟宗乘。大闡玄風。真叢林之領袖。末法之津梁也。今取經論中淨土句語屬數者。輯成一書。名曰淨土紺珠。盖取張燕公記事不忘之義也。在昔天台中峯天如憨山諸師。俱是禪宗大匠。門庭高峻。而及其誨人。又拈此門。諄諄不已。豈非慈悲心切。度人為急。指示出要之捷徑耶。後之讀是編者。亦須知師之婆心忉怛也。
  己卯季夏露蓮居士題
自敘
歲己卯秋。余方駐錫于法幢時。夜山月吐白。篆煙縈青。一榻趺坐。萬籟俱寂。有客叩扄。飄然入揖曰。吾師宗承臨濟。荷擔大法。據猊座。秉塵拂。拈一普光明智橫竪棒喝。四十餘年法筵雄徒。未聞有一人作家者。必是門風高峻。躋攀無級耶。季世根機承當無力耶。杷柄止此耶。緣法未熟耶。古德云。一向舉揚宗教。法堂前草深一丈。何不按下雲頭。以簡易方便。隨機接引乎。余曰。願聞其說。客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者。此見大圓通之剏自沙劫也。念佛三昧者何。思專想寂之謂。思專則志一不撓。想寂則氣虗神朗。氣虗則智恬其照。神朗則無幽不徹。斯二乃是自然之玄符。會一而致用。假修以凝神。積習以移性者。是蓮社結集之始于震丹也。嗣後歷代宗師唱演者十百。正西樂邦往生者萬千。若人信心純至。正因凜然。重念生死。切思輪轉。妄緣雲散。亂想氷消。舉起一聲佛號。直下更無異見。即佛之念。如太阿鋒。橫按當軒。即念之佛。如大火輪。星騰燄熾。使萬物嬰之則燎。觸之則傷。久久念成。念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念。身心一致。能所兩忘。可謂破生死蟄戶之雷霆。燭迷妄幽衢之日月。倘能如是驀直做去禪淨。何甞歧二修證究竟歸一者也。吾師何不以此淨土法門。攝化有緣。勉思彙征乎。余默然良久。示此紺珠。客披覽已曰。而今以後。知師之垂慈苦心。末學淺劣。敢肆嘐嘐。拜謝而退。因綴錄客問。以為之引。又系以偈曰。
  過去已受無盡苦  現在今受無窮苦  未來當受無限苦  百千萬劫難可數  惟有一門可超昇  念佛往生安樂剎  親見如來無量壽  得聞微妙真正法  頓悟無上佛菩提  智慧神通悉具足  往來遊戲十方界  供養諸佛受記莂  回入娑婆度羣品  以報佛恩之萬一  是則名為善男子  亦得名為大解脫  可得名為大夫丈  方得名為大菩薩  淨土法要以數彙  見聞咸證勝妙樂  白毫祥光徧大千  泥犁翻成藕華國
  光緒六年己卯孟秋法幢山慧定寺虗舟堂德真識
例言
內典紀數之書。有三藏法數。搜羅頗廣。而此編則祇取淨土法門中句語屬數者。撰成焉。  淨土法門。自匡山大闡以後。歷代諸上善人。繼躅唱演。有論有文。有傳錄疏鈔。有詩歌偈讚。各有發揮。而此則剏以數彙。卷帙無幾。六度萬行包括具足矣。  自一至十。雖廣略不齊。皆可臚列。而十外之數。隨見隨記。至四十八而止。其餘不切於信行願三門者。槩置不錄也。  禪淨分門立幟。交惡相疵。盖不識歸元之無二也。而且參念止觀之法。定慧雙修。則禪淨何甞有異。此編於參觀二門。特加詳明。欲使行者惟期曰淨曰禪。同證寂光云爾。  唐張燕公說。少事淹貫。苦無記性。有客贈一紺色珠。執握在掌。已過瞭然。故曰記事珠。今取此勿忘之義。命名焉。  自顧寡謏。且藏弆無徵。捃摭不廣。未免漏萬之誚。至於贊成全璧。庸俟後之博雅諸賢云爾。
引用書目
大寶積經  大阿彌陀經  阿彌陀經  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佛經  文殊般若經  維摩詰經  般舟三昧經  稱讚淨土法(門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  業報差別經  增一阿含經  觀無量壽經頌  普賢行願記  甘露疏  安國鈔  天親論  淨土十疑論  羣疑論  寶王論  慈恩通讚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  淨土立教志  淨土十門教誡  萬善同歸集  龍舒淨土文  勸修淨土文  三時繫念儀範  淨土或問  念佛直指  福報指南  禪宗正指  歸元直指集  淨土指歸集  蓮宗寶鑑  雲棲法彙  淨土法語  夢遊集  大明三藏法數  淨土晨鐘  淨土資糧集  淨信堂集  傳家寶  西方公據  妙應錄
淨土紺珠目錄
一心  一心  一乘  一念  一念  一大事  一行三昧  一相三昧  一境  一門  一息  一句  一聲  一口氣  一片  一生  一點真性  一言  一稱  一箇  二心  二心  二修  二持  二宜  二善  二出  二行  二不生  二念  二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