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11-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净土承恩集-清-芳慧-第9页

安養佛。願令早見舊時人。
  話到死生最可哀。發心刺血繪如來。伶俜孤苦思歸去。願侍慈親不隔開。
  又和五言絕一首
  幸遇橫超法。欣然笑滿腮。深恩難補報。刳血繪如來。
刻親聞記回向偈
稽首幽溪大法師  造茲妙論功難議  復有賢孫力輔揚  述成一部親聞記  我幸有緣遇此書  得染天台性具義  因斯募刻廣流通  普願見聞知本具  不執無去并無生  不著無方及無處  決志熾然求往生  早蒙彼佛迎歸去
淨土生無生釋疑(附)
戀公遺稿
  天衣禪師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二語。每見時人咸謂奇特重理之說。據余所論。亦是平直著事之談。葢祖師恐念佛人。捨事求理。不得已之言也。生則決定生。豈非平直著事之謂乎。去則實不去。上一去字。又豈非去則決定去。著事之意乎。言實不去者。乃直指決定生。決定去之心。當體了不可得。雖終日隨緣。不妨終日不變。天台所謂。智者熾然求生淨土。達生體不可得。即真無生是也。當知念佛之人。往生之時。譬如人之影像。入於鏡中。決定生決定去之理明矣。了鏡中之像。當體不可得。即實不去之義也。又如月影。入於水中。生去之義宛然。不動之理全在。豈可以無生不去。而為奇特也哉。彌陀經云。其國眾生。常以清旦。盛眾妙花。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食時即清旦。他方供佛。即生去之義也。即時還到本國。即實不去之義也。故云。一念遍遊諸佛國。笑他行脚困山川。此經妙極。讀者應知十世古今。不離當念。無邊剎海。不隔毫端。即此而已。如斯境界。不論賢愚貴賤。通佛法不通佛法。但能念佛求生。悉皆有分。六方廣長。證明此事。復何疑哉。後學古崑謹撰。
上品資糧勸讀序(附)
或問。子向謂障重。願生下品。何故集此上品資糧。答。為想往生後。在下品華中。忽憶此解。使蓮花速開耳。豈求現生如願哉。又因每喜台宗三觀之說。恨宿障深重。不能遵修。然所長信根。亦不可思議。是故將四明力闡一心三觀之妙書及幽溪靈峯徹悟等。直顯持名三觀之要語。會集成編。以申久蘊。倘遇有緣。或可助開妙解。而能死心持名。於念念中。圓修三觀。將來往生。必得早見彌陀。廣度含識。名上品資糧者。良在此也。直指摘錄者。因此數文。深得欣厭之旨。是故摘出以便常警。文云。若修此二門。不得觀慧。但事想故。位非上輩。若能熾然欣厭。圓修觀慧。既生而復上品矣。故知此等數文。亦上品之資糧也。生無生論者。乃幽溪大師。縱妙辯以闡揚。感天樂而同奏。若非深契佛旨。安能顯應如斯。欲洞明三觀。理事圓修。不離當念。達彼淨方。乃至見佛速。度生廣。急須諷此。誠可謂生上品之資糧。出火宅之捷徑也。奉勸障重諸友。同讀此書。同熏圓種。必得早登下品。於蓮華中。頓悟唯心。使蓮華速開。早見彌陀。圓復本性。其功德豈可思議也哉。後學古崑敬然臂香四十八炷謹識。
梵網合註妙觀直指摘錄序
梵網合註者。乃靈峯大師極暢本懷之妙書也。故序云。梵網一經。奉為日課。力疾敷演。不覺心華開發。義泉湧沸。急秉筆而隨記之。共成玄義一卷。合註七卷。余幸有緣。得逢斯典。濫沾法味。如宿習焉。故屢逃兵難。此書不捨。并熟讀梵網經。以修實行。愧宿障深重。有心無力於菩薩戒。仍多破犯噫。障深如此。若不發大誓願。至心懺悔。安能現世脫苦也哉。是故於丁卯夏日。在普陀法華洞。敬然臂香三炷。供養千華臺上。盧舍那佛。又然臂香三炷。供養千華上。千釋迦佛。又然臂香三炷。供養千百億釋迦佛。又然臂香十炷。供養十重戒。又然臂香四十八炷。供養四十八輕戒。以此功德。願早生極樂。早見彌陀。早來秉菩薩戒。廣度眾生。盡未來際。無窮無已。願我今生破戒之罪。皆悉消除。摘錄此文者。乃天台妙觀一念三千之直指也。言雖至簡。而義全備。可謂飲一滴。而知大海。燒一丸。而具眾香。淨業行者。苟能讀此。不唯可以開圓解。而深知觀自心。亦必悟西方。而愈肯稱彼佛。解行兼修。理事圓具。上品資糧。無過於斯。復告現前淨業諸友。梵網經菩薩戒者。釋迦如來。尚且半月半月自誦。我等既為佛子。那可不讀。勉而學之。當知乘戒俱急。生品最高。倘若有乘無戒。終為業力所牽。流入八部鬼神眾去。可不惜哉。同治己巳秋戀西後學古崑敬然臂香九炷稽首序於旌教寺之天台教觀。
十大礙行跋
不肖後學古崑稽首哀告現前淨友。娑婆惡世。逆境縱橫。若不死心忍耐。道業心定難成。況五濁至今。盛之又盛。欲想稱心得意之所。捨西方極樂。必無處尋。若將施主供養為得意者。只愁淨願不堅。往生難保。粒米寸絲。酧償有分。是故奉勸。此十大礙。務必熟讀深思。勉而行之。庶淨業圓成。早生極樂。若不然者。難免住東。則被東礙。住西則被西礙。從少至老。無有安身之所。身既不安。道豈得成。余愧一生。東搬西搬。東礙西礙。皆因喜順求通故也。
稱名述懷
但稱名號德明明。彼佛宛然在口唇。深愧我心多異念。於中未見紫金身。
  極樂巍巍萬德尊。以名接物誓洪深。我今信佛無虗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