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憍慢疾。盡報依承不遠離。道心敢望無迷失。
  吾身幸仗親知識。忠告之言當信極。依教持名不改移。臨終定向蓮邦入。

  慶聞極樂

  慶幸緣深聞極樂。常聽說法苦根絕。明明有界有彌陀。莫執唯心無佛國。
  慶幸緣深聞極樂。玻璃階道[王*車]璖閣。池中德水寶蓮香。如此莊嚴難測度。
  慶幸緣深聞極樂。黃金地上天花落。各將衣裓共盛之。供佛經行塵念脫。
  慶幸緣深聞極樂。常思三寶無三惡。風吹樹網出玄音。多有靈禽佛化作。

  全憑信願

  念佛全憑具信願。方能早到蓮池院。靈峯為此剖心談。堅密因斯滴血勸。
  念佛全憑具信願。路行糧偹方為徤。畢生苦念不能超。只為當人著己見。

  必須記數

  佛號必須記數念。始堪成就今生願。但能盡報常如斯。何慮彌陀不早見。
  佛號必須記數念。散心全賴斯方便。任地意馬如雲奔。只要輪珠不斷線。

  不用多解

  持名不用多求解。只要死心常忍耐。一切境風不動搖。臨終決不生西外。
  持名不用多求解。解重行輕成罣碍。不及愚夫老實持。人人皆得生蓮界。

  十念法門

  十念法門最切要。慈雲有訓須深好。每晨合掌向西持。畢世不忘西必到。
  十念法門最切要。祖師因此深深告。天如堅密及鄞江。各有勸文皆可靠。

  和徹悟禪師血畫阿彌陀佛詩

  蕩子背家鄉。苦酸盡飽嘗。惡心祗些些。劍樹列行行。幸有慈親念。愧無本智光。因斯描血像。刻刻供心香。欲生安樂鄉。學道苦應嘗。誦佛須歸數。讀經莫限行。吾心能決志。彼佛必垂光。是故刳身血。描容日供香。
  又和七絕二則
  含靈各具一真因。為起貪嗔變識神。今日血描安養佛。願令早見舊時人。
  話到死生最可哀。發心刺血繪如來。伶俜孤苦思歸去。願侍慈親不隔開。
  又和五言絕一首
  幸遇橫超法。欣然笑滿腮。深恩難補報。刳血繪如來。

  刻親聞記回向偈

  稽首幽溪大法師  造茲妙論功難議  復有賢孫力輔揚  述成一部親聞記  我幸有緣遇此書  得染天台性具義  因斯募刻廣流通  普願見聞知本具  不執無去并無生  不著無方及無處  決志熾然求往生  早蒙彼佛迎歸去

  淨土生無生釋疑(附)

    戀公遺稿
  天衣禪師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二語。每見時人咸謂奇特重理之說。據余所論。亦是平直著事之談。葢祖師恐念佛人。捨事求理。不得已之言也。生則決定生。豈非平直著事之謂乎。去則實不去。上一去字。又豈非去則決定去。著事之意乎。言實不去者。乃直指決定生。決定去之心。當體了不可得。雖終日隨緣。不妨終日不變。天台所謂。智者熾然求生淨土。達生體不可得。即真無生是也。當知念佛之人。往生之時。譬如人之影像。入於鏡中。決定生決定去之理明矣。了鏡中之像。當體不可得。即實不去之義也。又如月影。入於水中。生去之義宛然。不動之理全在。豈可以無生不去。而為奇特也哉。彌陀經云。其國眾生。常以清旦。盛眾妙花。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食時即清旦。他方供佛。即生去之義也。即時還到本國。即實不去之義也。故云。一念遍遊諸佛國。笑他行脚困山川。此經妙極。讀者應知十世古今。不離當念。無邊剎海。不隔毫端。即此而已。如斯境界。不論賢愚貴賤。通佛法不通佛法。但能念佛求生。悉皆有分。六方廣長。證明此事。復何疑哉。後學古崑謹撰。

  上品資糧勸讀序(附)

  或問。子向謂障重。願生下品。何故集此上品資糧。答。為想往生後。在下品華中。忽憶此解。使蓮花速開耳。豈求現生如願哉。又因每喜台宗三觀之說。恨宿障深重。不能遵修。然所長信根。亦不可思議。是故將四明力闡一心三觀之妙書及幽溪靈峯徹悟等。直顯持名三觀之要語。會集成編。以申久蘊。倘遇有緣。或可助開妙解。而能死心持名。於念念中。圓修三觀。將來往生。必得早見彌陀。廣度含識。名上品資糧者。良在此也。直指摘錄者。因此數文。深得欣厭之旨。是故摘出以便常警。文云。若修此二門。不得觀慧。但事想故。位非上輩。若能熾然欣厭。圓修觀慧。既生而復上品矣。故知此等數文。亦上品之資糧也。生無生論者。乃幽溪大師。縱妙辯以闡揚。感天樂而同奏。若非深契佛旨。安能顯應如斯。欲洞明三觀。理事圓修。不離當念。達彼淨方。乃至見佛速。度生廣。急須諷此。誠可謂生上品之資糧。出火宅之捷徑也。奉勸障重諸友。同讀此書。同熏圓種。必得早登下品。於蓮華中。頓悟唯心。使蓮華速開。早見彌陀。圓復本性。其功德豈可思議也哉。後學古崑敬然臂香四十八炷謹識。

  梵網合註妙觀直指摘錄序

  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