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8-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净土决-明-李贽-第1页

續藏經 淨土決
 明 李贄集
淨土決前引
溫陵李卓吾曰。維摩大士云。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者。土之淨也。念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者。心之淨也。念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便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者。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也。然則念佛者。念此淨土也。參禪者。參此淨土也。果何以別乎。故念佛者。必定往生淨土矣。參禪者。亦豈能舍此淨土。而別有所往耶。若別有所往。是二土也。非淨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不容如是也。參禪者。固不待往生矣。念佛者。亦豈待有所往而後生耶。若必待有所往而後生。則是此以念佛而往彼。彼以念我而來此。一來一往。亦是二土也。非淨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亦不容如是也。故知阿彌陀佛淨土。即自心淨土。念佛參禪。即所以自淨其心。奉勸諸學者。無高視禪客。而輕目淨土也。故集諸上聖勸人修淨土之語。而合之以為淨土決。
淨土決目次
自敘  天台智者淨土十疑論  宋無為居士十疑論序  一心三觀  壽禪師勸修淨業  行脚求師  宗本答問  三大聖人現身勸修淨土  經論指皈淨土  祖師指皈西方  西方偈贊  西方五請  念佛八偈
淨土決
  天台智者淨土十疑論
  宋無為居士楊傑淨土十疑論序
  一心三觀
溫陵禪師曰。念佛法門。未可單約事相而修。佛具三身。念存三觀。以破三惑。則無生忍位方可入焉。念存三觀者。如一聲佛。遂了此能念體空。所念無相。即念存空觀。所念之佛即報身。即心破見思惑也。雖能念體空。所念無相。不妨能念分明所念顯然。即念存假觀。所念之佛即應身。即心破塵沙惑也。正當能念所念空時。即能念所念顯然。正當能念所念顯時。即是能念所念寂然。空假互存。乃念存中觀。所念之佛即法身。即心破無明惑也。說則如是行人用心。惟一念真。更無如斯之辨。
  卓吾和尚曰。天台智者决疑十論。可謂往生淨土之津梁矣。後學又何疑乎。有宋楊無為居士為之序。葢贊念佛者。必定往生。是亦一決疑也。溫陵法師。復為發明一心三觀之旨。葢贊念佛者。必定見佛。是又一決疑也。合而觀之。而後知天台淨土止觀之理。無非發明此一大乘。使學者知起念便生淨土。開口便見佛。不待往生之勞矣。又何往生之疑。而不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乎。宋人欲學為古文辭而不能。無為居士乃不學而自能之。其文辭高妙。益以見念佛者無所往而不藉佛之力也。幸各加意念佛可也。
壽禪師勸修淨業(見萬善同歸集)
問。行道念佛。與坐念。功德如何。
  答。譬如逆水張帆。猶云得往。更若張帆順水。速疾可知。坐念一口。尚乃八十億劫罪消。行念功德。豈知其量。故劫云。
  行道五百徧  念佛一千聲  事業常如此  西方佛自成
  問。唯心淨土。周徧十方。何得託質蓮臺。寄形安養。而興取舍之念。豈達無生之門。欣厭情生。何成平等。
  答。唯心佛土者。了心方生。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三世一切諸佛。皆無所有。唯依自心。菩薩若能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極樂淨佛土中。故知識心方生唯心淨土。著境秪墮所緣境中。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回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
  羣疑論。問云。諸佛國土。亦復皆空。觀眾生如第五大。何得取著有相。捨此生彼。
  答。汝但見說圓成實性無相之教。破徧計所執畢竟空無之文。不信說依他起性因緣之教。即是不信因果之人。說於諸法斷滅相者。故華嚴偈云。
  寧於無量劫  具受一切苦  終不遠如來  不覩自在力
  問。心外無法。佛不去來。何有見佛及來迎之事。
  答。唯心念佛。以唯心觀。徧該萬法。既了境唯心。了心即佛。故隨所念。無非佛矣。般若三昧經云。如人夢見七寶。親屬歡喜。覺已追念。不知在何處。如是念佛。此喻唯心所作。即有而空。故無來去。又如幻非實。則心佛兩亡。
  而不無幻相。則不壞心佛。空有無閡。即無去來。不妨普見。按諸經云。生安養者。緣強地勝。福備壽長。蓮華化生。佛親迎接。便登菩提之位。生如來之家。處跋致之門。受菩提之記。身具光明妙相。跡踐寶樹香臺。獻供十方。寧神三昧。觸耳常聞大乘之法。差肩皆隣補處之人。念念虗玄。心心靜慮。煩惱燄滅。愛欲泉枯。尚無惡趣之名。豈有輪迴之事。安國鈔云。所言極樂者。有二十四種樂。羣疑論云。西方淨土。有三十種益。何乃愛河浪底。沈溺無憂。火宅燄中。焚燒不懼。且未脫業身。終縈三障。既不愛蓮臺化質。應須胎藏稟形。若受肉身。全身是苦。既沈三界。寧免輪迴。故目連所問經云。佛告目連。譬如萬川長注。有浮草木。前不顧後。後不顧前。都會大海。世間亦爾。雖有豪貴富樂自在。悉不得免生老病死。秖由不信佛經。後世為人。更深困劇。不能得生千佛國土。是故我說無量壽佛國土。易往易生。而人不能深信。反事九十六種邪道。我說是人。名無眼人。名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