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0-净土宗

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净土宗-净土全书-清-俞行敏-第8页

用之間。而其餘功。乃見于身後。不知者。止以為身後之事而已。殊不知其大有益于生前也。何則。佛之所以訓人者。無非善。與儒教之所以訓人。何以異哉。故其以淨土為心。則見于日用之間者。意之所念。口之所言。身之所為。無適而非善。善則為君子為大賢。現世則人敬之神祐之。福祿可增。壽命可永。庸人稍知佛理者。世必目之為善人。此其效也。由是言之。則從佛之言。而以淨土為心者。孰謂無益于生前乎。或曰。從孔子之言。而以儒教為心。豈不益于生前。何必淨土哉。曰此世間法耳。非出世間法。世間法則不出于輪迴。出世間法則直脫輪迴之外。淨土既益于生前。又益于身後者。以其兼世間出世間法故也。
  淨土之說。有理有跡。論其理。則見于日用之間。而未常離。前篇所言是也。論其跡。則見于三時一茶之頃。而不必終日泥十念法門是也。【解】葢修持法門有九品。人人皆可以修。雖罪惡之人。佛亦不棄。迴心向善。即為善故。雖屠宰之人。放下屠刀。亦可以修。所以修者不難。亦不妨一切俗事。故在官不妨職業。在士不妨修讀。在商賈不妨販賣。在農人不妨耕種。在公門不妨事上。在僧徒不妨參禪。凡一切所為。皆不相妨。故曰。其修持工夫。見于三時一茶之頃耳。遂可以為萬萬劫不壞之資。用力甚易。而收功甚大。人何為而不修乎。及此不修。可痛惜哉。可痛惜哉。
  人驟聞淨土之景象。多不信之。無足怪也。葢處此娑婆濁世。惟知生長于胞胎。不知彼有蓮華之化生。壽不過百年。不知彼有河沙之壽數。衣食必由于營作。不知彼有自然之衣食。快樂常雜于憂惱。不知彼有純一之快樂。遂將佛之所言。等于幻妄。而不之信。殊不思佛切戒人以妄語。必不自妄語以誑人。其言可信。無足疑者。故先賢云。佛言不信。何言可信。況自古及今。修此者感應甚多。猶不可以不信者也。
  世有專于參禪者云。惟心淨土。豈復更有淨土。自性阿彌。不必更見阿彌。此言似是而非也。何則。西方淨土有理有跡。論其理。則能淨其心。故一切皆淨。誠為惟心淨土矣。論其跡。則實有極樂世界。佛丁寧詳復言之。豈妄語哉。人人可以成佛。所謂自性阿彌者。固不妄矣。然猝未能至此。譬如良材可以雕刻物像。而極其華麗。必加以雕刻之功。然後能成。不可遽指良材。而遂謂極物像之華麗也。又或信有淨土。而泥惟心之說。謂現前即是西方。不足生者。謂參禪悟性。超佛越祖。阿彌不足見者。皆失之矣。何則。此言甚高。竊恐不易到。彼西方淨土無貪無戀。無嗔無痴。吾心能無貪戀無嗔痴乎。彼西方淨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欲靜則靜。欲去則去。吾思衣而無衣。則寒惱其心。思食而無食。則饑惱其心。欲靜而不得靜。則羣動惱其心。欲去而不得去。則繫累惱其心。是所謂惟心淨土者。誠不易到也。彼阿彌陀佛。福重山海。力挈天地。變地獄為蓮華。易于反掌。觀無盡之世界。如在目前。吾之福力。尚不能自為。常恐宿業深重。墜于地獄。況乃變作蓮華。隔壁之事猶不能知。況乃見無盡世界乎。是所謂自性阿彌者。誠不易到也。然則吾心可以為淨土。而猝未能為淨土。吾性可以為阿彌。而猝未能為阿彌。烏得忽淨土而不修。捨阿彌而不欲見乎。故修西方。見佛而得道則甚易。若止在此世界。欲參禪悟性。超佛越祖為甚難。況修淨土者。不礙于參禪。何參禪者。必薄淨土而不修也。大阿彌陀經云。十方有無量菩薩。往生阿彌陀佛國。彼菩薩尚欲往生。我何人哉。不欲生彼。是果勝于諸菩薩乎。不仰藉阿彌陀佛慈力。往生彼國。又果勝于阿彌陀佛乎。由此言之。惟心淨土自性阿彌者。高而寡效。修未到者。誤人多矣。不若脚踏實地。持誦修行。則人人必生淨土。徑脫輪迴。與虗言無實者。天地相遠矣。
  淨土或問云。今禪者見修淨土。鄙之為愚夫愚婦。此非鄙愚夫愚婦也。乃鄙文殊普賢馬鳴龍樹也。何以故。【解】觀佛三昧經文殊菩薩偈云。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剎。華嚴行願品普賢菩薩偈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起信論。馬鳴菩薩。示最勝方便。謂專意念佛。即得往生。終無有退。楞伽經。佛告大慧。大名德比丘。厥號為龍樹。初得歡喜地。往生安樂國。以上略舉四大菩薩。其餘菩薩修淨土者。不可勝紀。【解】下劣凡夫。焉得忽淨土而不修。
  參禪一法。固為了悟生死。而設修淨土一法。亦是令眾生了悟生死也。參禪有省。則現世了悟生死。得生淨土。則見阿彌陀佛。而後了悟生死。況即證無生忍。居不退轉地。直至成佛而後已。大善知識。未甞不以此教人。初機參學人。何為薄淨土而不修乎。
  蓮宗寶鑑云。世人稍利根。便輕視念佛。謂是愚夫愚婦勾當。彼徒見愚夫愚婦。口誦佛名。心遊千里。不知此等。是名讀佛。非念佛也。念從心心思憶而不忘。故名曰念。然人之一心。不思正則思邪。不思理則思欲。今人念念思憶五欲。不覺其非。反以念佛為非。不亦惑之甚哉。
  人有不信因果。從而不信淨土者。夫因果烏可以不信乎。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若不信此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