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身後倩人念也。生前自念者。臨命終時。佛與菩薩。自來迎接故。亦必生淨土。或云平生殺害眾生。苦虐人民。臨死念佛。便得往生。其所殺所苦之眾生。懷冤負枉。何時而可解乎。答云。生淨土得道之後。然後度脫一切冤親。豈不勝于冤冤相報彼此無出期者乎。
蓮宗寶鑑云。惡人必不回心念佛。其有念佛者偽也非真念也。若真能一心念佛。即取給於臨終之十念。亦必往生。況善人一心念佛。而有不生西方者乎。我輩既修淨土。止愁不到一心不亂田地。若一心不亂。任他千譏萬謗。當巍巍不動如泰山矣。更何疑哉。
淨土指歸云。欲了生死。修行淨業。當發十種信心。念念不忘。決生淨土。一信佛所說法。金口誠言。真實不虗。二信凡夫在迷識神不滅。六趣循環不息。三信此土修行未得道果不免輪迴。四信未出輪迴雖生天上不免墮落。五信極樂世界眾生生者永無退轉。六信眾生發願願生淨土決定往生。七信一稱佛名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八信念佛之人阿彌陀佛神通光明攝取不捨。九信念佛之人十方世界恒沙諸佛同以神力時常護念。十信既生淨土壽命無量一生當得無上菩提。于此十種。不能深信。生疑惑者。雖念佛不得往生。【解】又有一種常情。謂念佛乃老年事。方當少壯未暇。及此一旦無常。措手弗及咦。莫待老來方念佛。孤墳多是少年人。今為再設方便。當少壯時。即須信向。每日早晨盥[口*敕]畢。虔心面西。止用十念工夫。專精念佛十聲。即迴向云。願我臨命終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持至半老。加功精進。亦必往生。
是書廼原本龍舒。推廣至教。以補法寶之所未備。凡我善信得是書者。切宜仰體。
佛祖弘慈。公諸同志。轉相勸諭。萬弗束之高閣。及等閒委棄。沉埋法寶。慢褻聖贒。罪莫可逭。戒之戒之。如有遠方善信。欲廣其傳。捐貲重刻。流播十方。功德無量。決定往生。勉之勉之。
淨土定式
(每日早中晚三時。焚香合掌。向西頂禮。兩目上視。儼覩慈顏。先念)。
【解】南謨本師釋迦牟尼佛(一拜)
南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拜)
南謨大悲觀世音菩薩(一拜)
南謨大勢至菩薩(一拜)
南謨一切菩薩聲聞諸上善人(一拜)
(拜畢。復合掌頂禮。觀想己身。在蓮華內。仰對阿彌陀佛丈六金身。在大蓮華金臺上。兩眉中間。向上有白毫一條八稜中空之像。隨念)。
南謨阿彌陀佛(十聲)
(又觀想觀世音菩薩丈六金身。在大蓮華內。垂手接引。隨念)。
南謨觀世音菩薩(十聲)
(又觀想大勢至菩薩丈六金身。在大蓮華內。隨念)。
南謨大勢至菩薩(十聲)
(又觀想徧界菩薩眾俱在蓮華內。隨念)。
南謨一切菩薩聲聞諸上善人(十聲)
(復頂禮念大悲菩薩讚佛懺罪廻向發願偈一徧)。
十方三世佛 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 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歸依 懺悔三業罪 凡有諸福善 至心用迴向 願同念佛人 感應隨時現 臨終西方境 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 共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念畢廻向云。弟子某虔誦聖號。專求臨命終時。仗佛菩薩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一拜。隨觀想。己身。在蓮華內。直達西方。親見我佛菩薩。良久又念)
【解】南謨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七徧畢)。
(迴向云。弟子某虔誦聖號。專為超度。此南閻浮提。今生宿世。祖宗父母。伯叔兄弟。子孫妻女。宗親外戚。僕從使女。師徒朋友。恩主冤家。已相識未相識。乃至所殺所食。為絲為綿之眾生。盡生極樂世界。一拜 又念)。
大悲呪(七徧) 往生呪(七徧畢)。
迴向云。願我今生臨命終時。仗此二神呪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隨觀想己身。在蓮華內。直達西方。親見我佛菩薩。良久功畢。餘功誦彌陀經一卷。念佛千聲。或五百聲。或三百聲。隨力念之。不拘多寡。每日如此。專志修持。其往生品地必高。
舊法。早中晚三時修習者。為通緇素而定也。若出家者。無事擾心。應當六時禮誦。若在家者。世事稍暇。亦須三時禮誦。再或冗忙。只早晚亦可。如萬難脫身。早晨一時斷不可缺。
凡念佛者。有默持。有高聲持。有金剛持。然高聲覺太費力。默念又恐昏沉。只是綿綿密密。聲在唇齒之間。乃謂之金剛持。三者隨其意之所之。不必執定。久久自有利益。今之念佛者。只是隨口呌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須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則自有得力處矣。
若有女人及愚鈍人。不能多記者。只用前段十念工夫亦可。不能誦大悲呪。只誦往生呪。或二十一徧。或四十九徧亦可。不能誦彌陀經。只隨力念佛亦可。總之用工不拘多寡。只在信向不輟。亦必往生。
修持要約
平時齋戒潔已。清心靜慮。面西安坐。閉目默然。觀想阿彌陀佛真色金身。在西方七寶池中。大蓮華上座。其身長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