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盡。仍入輪迴。可危哉。可畏哉。

  念佛進一解說

  予前有念佛往生淺近說。所以發人信心。堅人願力也。心既發矣。願又堅矣。其不勇猛精進者。生死不切也。生死所以不切者。以未知輪迴之苦。念佛能出輪迴也。請更進一解焉。夫即心即佛。佛在心頭唯心淨土。此等語句。最高最上。最第一。可惜輕口滑過。成口頭禪也。世人所謂心者。腔子內一肉團耳。眼因色而有分別。耳因聲而有分別。此虗妄心。若離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終歸散滅。壇經云。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言其體。則無形無相。無動無搖。不生不滅。言其用。則能含一切。生一切。圓滿周遍。運用不窮。善惡邪正。無不備具。一念善。天堂升。一念惡。地獄沈。然則念念彌陀。心心歸向。西方極樂國。有不從此成就者乎。善日積。天堂一重高一重。惡日積。地獄一層低一層。淨土境界。亦視其人之修證為等差。故東西南北皆安養。塔廟山林亦樂邦也。縱使金臺來迎。亦是自性中發現。天上只一月。而湖海溝渠。甚至一盂一杯。莫不徧印。但水不清。則月不現。喻眾生心不淨。不見佛也。果得往生。見佛聞法。輪迴脫矣。或云。念佛時。雜念多。奈何。曰。諸念木屬虗妄。然亦不離自性。心經五蘊皆空。明明有箇照見的在。即不雜不亂之主人翁也。必謂念頭。有礙念佛。知念起者。又何人耶。知念即離。離念即佛。攀緣固非。止滅亦病。他起他的念。我念我的佛。始則業力勝佛力。久則佛力勝業力。純則開口閉口單單剩一句佛。及至臨末一聲。戛然而止。斯時萬念皆消。眾響俱寂。何等清涼。何等受用。一剎那間。星移物換矣。由斯而言。人生而少而壯而老。併此一剎那之清涼受用。而不可得。塵勞擾擾中。不知汩喪多少天真。埋沒多少靈性。虗擲多少光陰。以至生死輪轉。念及此。而瞿然興。惕然警。求出生死。只有這條路。朗念默念。朝念夕念。欲罷不能矣。雖然。予此說。近於離相。離相之說。正是進一解之說。不能離相。還是著相。若認箇黑漆漆的頑空。死板板的枯定。則又大錯。

  念佛須戒殺說

  念佛不拘喫葷喫素。原是佛菩薩度世苦心。開此方便法門也。世人誤會此意。遂有念佛而不戒殺者。不知三業首重殺生。五戒殺為第一。若不戒殺。必致業果相續。障礙往生。袁中郎云。未有口啟鸞刀。而能生清泰者也。夫蠢動含靈。具有佛性。因迷造惡流轉諸趣。世尊慈悲願力。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佛度之。而人殺之。何心哉。以奉佛之人殺之。尤顛倒違背之甚者矣。或謂奉祭祀。供日用。宴賓賓。奈何抑思一人奉道。未有不願祖先眷屬。九品同登。而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感而化之。亦自度度人也。楞嚴經云。殺彼身命。或食其肉。經微塵劫。相食相誅。無有休息。是知畜類之多。皆由殺業之報。人亦在十二類中。我則愛壽命。畏痛苦。更欲求生淨土。物則受羈縛遭矰繳。終至送死屠刀。衡情酌理。太覺不平。古德有言。口中肥膩膩。刀頭血滴滴。如何下得口。如何下得手。願同志者。三復斯言。非但不殺之。且買放之。更發願普度之。然後得為佛弟子也。至於物命之細微宜惜。家人之朦蔽須防。尤在有心人。隨時照察耳。

  淨業知津(終)

  弟子淨同。自屢生以來。流轉生死。出苦無期。今得遇念佛法門。脫離有望。伏願人人道心勇猛。信願堅強。定生安養。仰祈現生父母。及各各父母眷屬。同生蓮界。共證菩提。懇 佛慈悲。滿我此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