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淨業知津
清 悟開述
淨業知津
靈巖山下寶藏僧 悟開 述
世間稱為苦海者。因其苦處多而樂處少也。雖有樂處。終不免苦。其實世間。純是一團苦境。所以稱為苦海。其苦處之苦。人人皆知。不消再說。其樂處之苦。人多未知。吾今略說。富與貴。所樂也。但富有富的憂愁。貴有貴的憂愁。凡屬憂愁。即是苦。而憂愁之處。一家自有一家之事。千緒萬端。已不消細說。何況越是富貴。造惡業越多。趣大越容易。既造了惡業。轉眼之間惡報到來。真正苦殺人矣。豈不是苦海。
既是得知了世間是箇苦海。何不跳出這苦海去。永離苦海。得大安樂乎。儞若要求安樂。必要修行。若肯修行。必要念佛。
你若肯念佛。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既念佛。必要發箇願。這箇願。不是要求現世好處。亦不是要求來世好處。何故呢。所說世間總是苦海。我不求苦海中好處。只求一口氣不來時。仍舊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任他病苦纏身。我只一心念佛。所喫的。所著的。所用的。各各置之度外。心中所牽記的人。也不牽記。連自己的身體。也不管賬。生死隨他去。只是一心念佛。儞若能如此。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即放大光明。照著儞。儞便身心清涼。一無罣礙。眼前自見佛光明。如同坐在青天白日之中。再亡命念去。更兼平日真切修行的工夫。這時候。便能大光明中。眼見一朵七寶蓮華。近在身邊。遠遠望見金色之身。即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接引儞往生西方去也。
吾如此說。開示念佛修行的法門。儞還信得極麼。信得極就如此做去。若有疑惑。吾再與儞講明白。
世間之人。大概只能自顧自。佛菩薩自己度了。觀一切眾生。願他齊度。為此廣說修行之法。依法修行。無一不度。
眾生不信佛法。不肯修行。是與佛無緣。佛即不能度儞。儞能信能修。便是前世有善根。今世與佛有緣。與佛有緣。儞修行時。佛菩薩必護佑儞也。儞得了佛力護佑。償再真切修行。無不成功矣。
凡修行而不得成功者。總因不真切念佛。雖念佛。而仍有世間之貪求。不能一心一意。只顧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故也。
念佛的人。要把念佛為切實事。其應酬世務。及料理身家。皆是外殼子事。切實不礙外殼子。外殼子不礙切實。得念佛之道矣。
開眼念佛。心易散動。尚可閉目而念。兩耳聞聲。斷難塞耳。既不可塞。即借他來用。如何用法。當念佛時。將此心放得空空靈靈。提起一句阿彌陀佛。即念即聽。即聽即念。綿綿不絕。一路盤旋。最為念佛妙訣。行之久久。必有相應時也。
六字念。四字念。是一樣的。(念南無阿彌陀佛。謂之六字念。但念阿彌陀佛。謂之四字念)行念坐念皆可念佛。越多越好。一日到夜。若忘記了。記得就念。別事打斷了。事畢就念。或出聲念。或不出聲默念。是一樣的。但要字字從念頭上著實。句句從求生西方裏出來。再有繫念一法。在不念佛時。這一點念頭。常挂在阿彌陀佛身上(每日天亮時候。就在牀上坐起。清清淨淨。一念不生。坐到日出後。下牀輕輕略轉念頭。無非思量修行的事。如此最能開發智慧)。
心常清淨。不動不搖。是修行得力處。
念佛人功課。一卷彌陀經。三徧往生呪。念佛畢。念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大海眾菩薩。各十聲。念回向文一篇。拜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各三拜。三皈依畢。朝暮總是如此。為念佛功課。純一不雜。設或要念大乘諸經呪等。寧可另作一時。立為午課。不宜在朝暮正課內夾雜。夾雜則不專精。
高王經。分珠經。香山卷。佛偈。皆不要念。藏經所無。非真經也。
竹絲燈。據說死後。照到冥司所用。全不顧念佛道理。我勸世人點念佛圖。點滿。填名記數。佛前焚化。最好。自有佛光相照。何用竹絲燈。
彌陀經要熟。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要常看。
每日除功課外。準定一時禮拜最好。正是在佛前。懇苦虔誠。一心歸命。求佛哀憐。慈光照我。
禮拜法
佛前焚香。至心合掌。每念一聲。一拜。(應和南拜)念云。
南無娑婆世界。現在如來。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九拜)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大願大力。接引導師。阿彌陀佛。(四十八拜)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萬億紫金身。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三拜)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無邊光智身。大勢至菩薩摩訶薩。(三拜)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滿分二嚴身。清淨大海眾菩薩摩訶薩。(三拜)
拜畢。長跪。至心合掌。念云。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今對佛前求懺悔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虗空有盡 我願無窮 情與無情 同圓種智
念畢。起立。三拜而退。
吾今所講的修行。要以念佛發願為正主。然助道因緣必不可少。何等為助道因緣。恭敬三寶心。願求出世心。厭離牽纏心。得知善惡報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