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敬老慈幼者。亦仁義而已。可以意得。謂敬則義。慈是仁也。故仲尼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則天下可運於掌。至於內教亦然。敬事先德而受教。慈育後生而誨進。如是相傳不已。則普天之民。可以為道矣。大論云。昔有鳥名迦頻闍羅。有二親友。一者大象。二者彌猴。共在畢跋羅樹住。自相問言。我等不知誰應為大。象言。我昔見此樹。在我腹下。以此推之。我應為大。彌猴言。我曾蹲地。手捉樹頭。我應為長。鳥言。我於畢跋羅林中。食此樹果。子隨糞出。此樹得生。我應最大。鳥復說言。先生宿舊。禮應供養。即時大象背負彌猴。鳥在猴上。周遊而行。一切禽獸見而問之。何以如此。答云。恭敬長老故也。禽獸受化。皆行禮敬。不侵民田。不害物命。國人亦效。皆行禮敬。自古及今。化流萬世。國土大平(云云)。於戲。其在鳥獸。敬長遵禮。況居人數。可得心行縱逸乎。外書曰。正己而天下正。斯之謂歟。
  言悲諸有情者。菩薩萬行。悲心為始。故華嚴經云。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又墮藍本經云。若人飰百辟支佛。不如飰一佛。飰百佛不如有人作佛塔。若復有人。但能發心歸命三寶。勝上眾善。又上所列布施等善。不如有人受持五戒。持戒不如慈心憫傷眾生蠕動之類。諸經雜要云。若人捨阿僧祇身。供養十方諸佛菩薩聲聞。不如有人施畜生一口飲食。乃至施與螘等悲田。其福最勝。如舍利弗。以一飰上佛。佛迴施狗。而問舍利弗。汝以飰施我。我以施狗。誰得福多。舍利弗言。佛施狗得福多。又寶積經云。妙莊嚴忍世界眾生。悉皆具足一切安樂。若有眾生。於彼國土。億百千歲。修諸梵行。不如此娑婆世界一彈指頃。於諸眾生起慈悲心。所獲功德。倍過於彼。又優婆塞戒經云。若或田倉多有鼠雀。犯暴穀米。但作是念。如是鼠雀。因我得活。念已歡喜。無觸惱想。當知是人得無量福(云云)。凡求佛道者。應當如是學。
  言隨喜他善者。一切眾生。無始劫來。繫於六趣輪中。受無量苦。未得解脫者。但由嫉妬心強。破障他善故也。雖或作善。欲勝他故。人我執心熾然不息。遠解脫期。若能隨喜他善。則滅嫉妬障。成柔順忍。易免苦輪矣。大品經云。一毛破為百分。滴取大千海水。可知其數。隨喜之福不可知數。又諸經要集云。若有貧窮薄福人。絕無塵許可施物。見他行施心生喜。其福與施等無異(云云)。智者應急改往脩來耳。
  言謙心者。除慢病之妙藥也。而此慢心。法中大障。譬如世間之輪。不能到於高山之上。法輪亦爾。不得轉於我慢高山。是故學佛者。應先折慢。上敬三寶。中恭尊長。下順凡庸。是則可為善人歟。是以不輕菩薩。常禮一切。云不輕汝。普賢大士亦云。我於一切眾生。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乃至如來等無有異。又近世法華法師。道行清灑。為眾所敬。若行之時。但視地而行。見有微蟲當路。即自念言。焉知此佛子先我而得道。便避而行。學者可不思齊。
  言軟語者。悅可眾心之先務者也。夫世間之人。三業造罪。口過為重。口四惡中。惡言最甚。何者。非獨自心起嗔。亦令對者懷恨。因作怨根。漸漸增長。從劫至劫。互相殘害。永無了期。爭似與人語時。當出軟音。或教以善令其歡喜。乃至於一切畜生。不得加其惡言。彼雖未了人之所言。而怒相現前。令彼畜生見而驚怖。是以不無罪業。業若成則報必不虗。而自當之。如護口經說。昔三藏比丘以一惡言故。報為百頭魚。殃及其母。亦作廁虫(云云)。又大方便經云。人生世間。禍從口出。甚於猛火。猛火止燒世間之財。惡口熾然。燒七聖財。口中之舌。鑿身之斧。滅身之火。可不慎哉。
  如上所示。自布施安忍。至謙心軟語。一一無非成佛之因。若具行之。則莫善如也。不然。隨其宜樂。但修一事亦得。何以故爾。法華經偈云。若有眾生類。值諸過去佛。若聞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進禪智等。若人善軟心。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瓈。玫瑰琉璃珠。清淨廣嚴飾。木樒并餘材。甎瓦泥土等。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或以七寶成。鍮鉐赤白銅。鐵木及與泥。或以膠漆布。或彩畫佛像。自作若使人。乃童子戲。若草木及茟。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於塔廟。寶像及畫像。以華香幡蓋。敬心而供養。若使人作樂。擊皷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若人散亂心。一稱南無佛。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云云)。噫。若非一切法無非佛事。焉能以兒戲作事。散心一稱。爾許微功。至於極位哉。由是之故。我釋尊出世。興悲憫物。以巧智方便。隨其根樂。或示坐禪。或讀誦經。或教念佛。乃至施戒等一切諸善。令其修習。入於佛道。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