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歸戒爾。
  既成佛已觀所化緣。
  觀察何者堪先度脫。
  悲二仙而不遇雷音。
  二僊謂阿藍迦蘭并鬱頭藍弗也。念此二外道垢薄根利。欲先度之。彼死七日。嗟其不遇正法。華嚴經云。震實法雷音。雷音者。如來具五種聲之一也。
  喜五人而堪從法化。
  五人者。一憍陳如。二跋提離。三婆沙波。四阿奢輪。五摩訶南。佛次觀此五人在鹿野苑。根緣僅僅熟可以度。
  然以塵根昧劣聖智淵深。
  一切煩惱能坌污淨心目之為塵。是生死之本。故名根也。唯佛一切種妙智。於三世一切法照見無不自在。故曰聖智。
  順其法則法不應根順其根則根不達法。
  如來化儀法有權實。眾生所欲根有大小。大根者授以小法。若內穢食於寶器。小根者說與大乘。猶使蚊負於高山。苟不觀根。則人法俱失。
  莫不為愛河之長溺緣痴樂之所盲。
  順正理論云。愛者三界貪也。隨所樂境轉。能汩沒有情。喻之河也。眾生不能自出。經無數時。故云長溺。癡者謂三界無明也。使不見正道。謂之盲夫。一切眾生皆具正眼。與佛無異。但由無明妄想覆蔽。不見正道。故法華經云。眾生諸根鈍。著樂癡所盲。
  苟不利於當聞仍假言而入滅。
  此方便張本也。法華經云。若但讚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墜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
  於是忉利帝釋雲驅於三十三天。
  梵云多羅夜登陵舍。訛略云忉利。華言三十三天。謂妙高山頂有四朵。每朵有八天。中間帝釋所居善現宮善法堂。共成三十三也。帝釋者即彼天王。梵云釋迦提婆(上聲)那因。秦言能主。總師三十三天王也。
  堪忍界王霧擁於一十八梵。
  梵語娑婆。或云索訶薩訶。華言堪忍。即大千界之都名也。自誓三昧經云。謂此土人剛強難忍。故云堪忍也。界王即大梵天王。是娑婆世主也。言一十八梵者。謂初禪有三天。謂梵眾.梵補.大梵。二禪有三天。謂少光.無量光.光音。三禪有三天。謂少淨.無量淨.遍淨。四禪有九天。謂福生.福愛.廣果.無想.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共有一十八天也。禪之與梵皆清淨義。雲駈霧擁者。來見佛時眾多如是也。
  頭面作禮致敬精專請轉法輪隨宜說。
  頭面著地。五輪具足。是佛法中上品禮。蓋敬之至也。觀請者五法中一也。具自他二利。故諸佛凡有所說。皆名轉法輪也。梵王帝釋皆觀請人也。隨宜說者。方便之義也。
  如來尋念善逝通規順古佛之嘉謨應群機之鄙欲。
  如來者即釋迦也。善逝自過去佛也。謂成等正覺。已出生死長夜。具一切種智二利功德。善事已畢。故云善逝。通規嘉謨。皆佛方便善巧也。鄙欲者。樂小之心也。法華經云。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
  于時十方佛現同興讚美之詞。
  如來思惟方便之時。十方諸佛皆現前讚云。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可用方便。隨宜說法。
  一法乘分共創塵勞之域。
  此方便門開也。涅槃經云。一乘之法。隨宜說三。生死煩惱界中。謂之塵勞域。
  由是起道樹詣鹿園。
  此第七鹿野苑轉法輪相也。道樹者。成佛處菩提樹也。既受勸請。將轉法輪。離彼樹下。故云起也。鹿園者。即初轉法輪處也。西域記云。在波羅奈國。昔釋迦佛因地修菩薩行時。化身為鹿王。名善鹿王。提婆達多名惡鹿王。各有五百眷屬同止此林。時國王名梵摩達。遊獵此林。二鹿王并眷屬俱在圍中。時善鹿王遂至王前啟白王曰。大王挍獵。燎原之次。我徒一千死在今日。然鹿死肉多。即日腐臰。願王恩宥。許日供一鹿入王大厨。王有割鮮之膳。我徒延朝夕之命。王善其辭。遂俞所請。其兩群內。日輪一鹿。未甞敢失。一日當次惡鹿群。一雌鹿鹿有胎。故告王延。俟後期不允乃投善鹿王。王曰。悲哉慈母。恩及未形。汝自安心。吾當可代。時善鹿王自詣王厨。宰夫奏。王問其故。對曰。今日次一雌鹿有胎。乞延下次。無宜代者。然一日之命。誰不保惜。我今不忍。又慮失供。故自赴厨。願王聽許。王歎曰。善哉。汝有此心。我乃獸心爾。當斷肉味。無復日供。乃施此林為養鹿之園。佛觀此地有昔因緣。首來說法。報地恩也。
  三月調根五人得度憍陳如悟慈尊之首喝剏解標名。
  三月調根者。俟其時也。佛觀五人根緣僅熟。乃往化度。猶未信受。佛現神變種種調練。計經三月。乃為三轉四諦十二行法輪。五人中憍陳如先悟解得法眼淨。即證阿羅漢。佛稱為阿若憍陳如。為出世第一弟子。梵云阿若。華言解。故云剏解標名也。餘四人相次得道。且憍陳如或云陳那。此云火器。蓋祖先因事火命姓也。率先得度。蓋有宿因。按因果經云。釋迦因地為忍辱仙人。在一山中修道。時憍陳如為國王。名歌利。受性暴惡。一日將諸婇女入山。獵倦假寐。時諸侍臣入林採華。行至仙人菴前。仙為說法。良久王窹。不見諸女。擕劒尋覔。見在仙菴前。王怒問曰。汝何人。答忍辱仙人。又問得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