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入院。甫浹日。寺之左右序言曰。寺政實繁乏。都寺僧司之。師曰。若等盍選其人乎。眾咸曰。有德現者稱多才。昔掌崇德莊田。能闢其萊蕪。以食四眾。倘以功舉。誰曰不然。師諾之。先是。勤舊有聞。歆現之獲田利。率無賴比丘。請於前主僧代之。及現之被選也。大懼發其奸私。走崇德縣。列現過失。縣令丞寘不問。適徤令至上其事刑部。刑部訊鞫既得實。以師為寺長。失於簡察。法當緣坐。移符逮師。或謂師曰。此三年前事爾。況師實不知。且不識聞。宜自辯訴可也。師笑曰。定業其可逃乎。至部。部主吏問曰。現之犯禁。爾知之乎。曰知之。曰。既知之。當書責款以上。師即操觚如吏言。尚書暨侍郎覽之大驚。咸曰。師當今名德也。惡宜有是。洊審之務得其情。師了無異辭。于是。皆謫陝西為民。聞亦大悔。且泣曰。聞草芥耳。豈意上累師德。蚤知至此。雖萬死不為也。師弗顧。行至寶應。謂從者曰。吾四體。稍異常時。報身殆將盡乎。夜宿寧國寺。寺住持。故師舊識。相見甚懽。師女弟之夫陳義安。宦移鳳陽。以道經寺中。師悅曰。吾遺骸有所托矣。是夕共飯。猶備言遷謫之故。不見有憊色。明旦。忽端坐合爪。連稱無量壽佛之名。泊然而逝。實 洪武十一年正月十九日也。義安等。為其龕斂。以俟師之季父至。道衋然傷心。遣其法孫梵譯。走寶應携骨而還。骨間舍利。叢布如珠。縣大夫。及薦紳之流來觀。皆歎息而去。其徒結竁於和塔祖壠之側。[療-(日/小)+土]焉。壽六十七。臘五十三。三會語有錄二卷詩文。曰樸園集。師容貌魁偉。襟懷煦然如春。世間機穽押闔之術。不識為何物。性尚風義。斷江恩公。與師締忘年交。斷江卒。師為刊布詩集。復請虞公銘其塔。三主名山。起費補壞。具有成績。其敷闡大論。發揮先哲。釋門每於師是賴。千百人中。不能一二見焉。竟以無罪謫死。苟不歸之於定業。將誰尤哉。

  夢堂噩公傳

  曇噩。字無夢。自號酉菴。慈溪王氏子。祖申。舉進士於宋。父祿。任於元。母周夫人。師生六歲而喪父。夫人命從鄉校。師游氣岸高。騫有一日千里之意。無書不探。學文於胡長孺。藻思濬發。縱橫逆順。隨意之所欲言。聲名頓出諸老生上。已而心有所感。歎曰。攻書修辭。此世間相爾。曷若求出世法乎。遂別夫人。走長蘆禮雪庭傳公。薙髮為僧。春秋二十有三矣。具戒後。游心於教。復棄教而即禪。及雪庭遷靈隱。師往侍焉。雪庭示寂。元叟端公。來補其處。元叟。風規嚴峻。非宿學之士。莫敢闖其門。師直前咨叩。了無畏懼。機鋒交觸。情想路絕。自一轉至于六七。語愈朗烈。元叟欣然頷之。延佑初。詔建水陸大會於金山。名浮屠賢士大夫畢集。師佐元叟。敷陳法要。及與羣公辯論。義趣英發。莫不推敬。鎮南王聞之。延至廣陵。尊禮備至。彌年方遣重紀。至元五年。浙東帥閫。合府公邑令。請師出世慶元之保聖。再遷慈溪之開壽。三轉於國清。師所至。皆以荷擔大法為己任。煅煉學徒。孳孳如不及。多有開悟之者。瑞龍院。易甲乙住持為禪剎。師為開山。院因賴以增重。直與名伽藍相齊。海上颶風發。驟雨如注。層樓修廊俱仆。師所居亦就壓。人意師虀粉矣。亟撤其覆索之。一鉅木橫搘榻上。師危坐其下。若神物為之護者。師凡四坐道場。去留信緣。皆略無凝滯。不久引退。叢林慕其名德之高。每闢室以居之。師教戒諸徒曰。吾與爾等。研究空宗。當外形骸忘寢食。以消累劫宿習。然後心地光明耳。自是日唯一食。終夜凝坐。以達於旦。 洪武二年。就有道徵。館於天界寺。既奏對。 上憫其年耄。放令還山。越四年。無疾而終。年八十有九矣。遺言云。三界空華。如風捲烟。六塵幻影。如湯澆雪。亘古亘今。唯一性獨存。吾之幻軀。今將入滅。滅後闍維。煅骨為塵。不可建塔以累後世。師修身廣顙。昂然如鶴峙雞羣。文思泉湧。有持卷軸求詩文者。積如束筍。當風日晴美。從容就席。縱筆疾揮。須臾皆盡。長短精觕。無不合作。袁文清公。甞指師謂人曰。此阿羅漢中人也。觀其為文。駸駸逼古作者。渡江以來。諸賢蹈襲蘇李。以雄快直致為誇。相帥成風。積弊幾二百年。不意山林枯槁之士。乃能自奮至於斯也。翰林學士張公翥曰。噩師。儀觀偉而重。戒行嚴而潔。文章簡而古。禪海尊宿。今一人耳。其為縉紳所推許。類若此。師平生著作甚富。悉不存稿。晚年重修歷代高僧傳。筆力遒勁。識者謂。有得於太史遷。日本國王。雖僻在東夷。亦慕師道行。屢發疏迎致之。師堅不往。王與左右謀。欲刧以歸。浙江宣慰使完者都。藏之獲免。自是厥後。凡遇師手蹟。必重購之而去。且詫其能放異光云。其為海外所欽重如此。

  泐季泐傳

  宗泐。台之臨海人。字季潭。別號全室。八歲從訴笑隱學佛。十四薙落。二十受具。洪武四年。住徑山。 太祖高皇帝。徵江南有道浮屠。師應召稱 旨。命住天界。 上。丕建廣薦法會。於蔣山太平興國寺。宿齋室。却葷肉不御者一月。服皮弁搢玉珪。上殿面大雄氏。行拜獻禮者三。 詔集幽爽引入殿。致三佛之禮。 命師陞座說法。 上臨幸。賜膳無虗日。每和其詩。稱為泐翁。十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