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皆是物也。惟震旦諸師。欲撫中下之質。乃皆以天縱上智。示為椎朴少文。與愚者同事。乃聖人冥權。非真然也。愚者誘於其迹。直謂聖人道妙。可以鄙俚凡近躐。至薄經論為淺教。斥文字為異端。豈不惑哉。其論吾宗文。獨許嵩明教一人。其融會超了知見。扶宗匡道之心。居然可思矣。至元元貞間。住建昌能仁寺。說法一稟於欽。不兩年棄去。師行止不恒。所居斯其最久耳。大德二年戊戌。卒於廬山。年四十三。惜無修期以究其道之所歸。化之所及。為可哀耳。有文集一卷。吳門磧砂魁上人所藏。以示紫陽方虗谷。讀而醉心。敘其首。刻焉。

  得喜.無照.無碍傳

  得喜。錢氏子。童丱時。依興聖權公薙染。及長慕禪宗。登天目山。叩幻住老人。有契。旋歸里。清信士有以花園地施者。師受而結菴。鑿基得古石。刻錢喜二字。眾異之。菴成。禪錫紛委。幻住為大書喜見二字。顏其戶。從是鄉人。稱師為喜菩薩。師。以學佛須以解脫為心。慈普為行。道風所感。一鉢無盡。四事供眾之外。濟益深廣。衣寒藥病。赴者如歸。生而饑者。養之如人父。死而暴者。葬之如人子。一以誠信真實。為之弗勌也。甞演法於吳江程林仲家。有神人。白帽金甲合掌聽。其後舉眾見之。凡諸大家禳祈。惟師一至為幸。至順中。移錫盤龍塘。未幾成巨剎。化後舍利纍纍。火處穿斸求之皆得。鑑無照鑑無碍二公。皆甞事幻住。
  無照。南詔人。初習教。辨博英發。每曰。吾聞中國有禪宗。使審是耶吾將從其學。使或未當。吾將易其宗旨。由其國萬里來。一言而悟徹法源。方圖歸以倡道。而殞於中吳。春秋僅三十有七也。幻住。祭而哭之以文曰。謂無照。於吾道有所悟兮。真機歷掌。其誰敢欺。謂無照。於吾道無所悟兮。大方極目。云胡不迷。笑德山之焚疏鈔兮。何取舍之紛馳。鄙良遂之歸罷講兮。徒此是而彼非。惟吾無照總不然兮。即名言與實相。互融交涉而無虧。出入兩宗大匠之門兮。孰不歎美而稱奇。屈指八載之相從兮。靡有間其毫釐。我閱人之既多兮。求如無照者。非惟今少。於古亦稀。我不哀無炤之亡兮。哀祖道之既隳。而今而後。孰與扶顛而持危。對爐熏於今夕兮。與山川草木。同懷絕世之悲。讀此文酸鼻。苟其人非真有大過人者。不足致老子惜之至是也。然南詔之有禪宗。實自無炤始。
  無礙。永嘉人。參幻住。久之無省。幻住指見龍淵。一日聞蓮香得入。有偈曰。箇中消息本尋常。幾度無端謾度量。今日疑團百雜碎。西風一陣白蓮香。不知其所終。

  妙恩傳(附大圭.契祖.杰道者)

  妙恩。生倪氏。泉人也。持律精苦。脇不沾席者四十餘年。遍參名宿。旋入雪峰。謁湘和尚蒙印可。聲價日騰起。至元中。僧錄鑑義。白行省。請合開元百二十院。為一大剎。請師為第一世。師慧解圓融。不以禪廢教。甞註釋彌勒上生經。以見意焉。武林南山羅漢殿災。師夢五百僧求依止。未幾。傳聞至。乃即夢夜也。因建羅漢殿於寺東廂。如數像之恢煥。一倣武林舊時。是以虗空心。為福德相。益見其慧門無量也。
  其法嗣大圭頌曰。碧眼龐眉解魘人。容求單位笑欣欣。一朝添五百閒漢。大屋潑天開紫雲。師將示寂。偈曰。不用剃頭。不須澡浴。一堆紅燄。千足萬足。既火。舍利如雨而下。圭亦有行解。博極儒書。甞曰。不讀東魯論。不知西來意。為文簡嚴古雅。詩尤有風致。自號夢觀道人。著夢觀集。及紫雲開士傳。紙貴一時。
  契祖。同安張氏生。亦師付法子。使嗣位行湘師事者。善說法要。渾然天成。賜號佛心正悟禪師。
  有杰道者。清狂無度。恒掃除街市。所至相與譁笑之。所服衣垢甚。忽取澣之言。明日行矣。至明日。求僧粥不與。杰曰。求之不再。幸與我。得粥還置几上。危坐而化。祖為舉火。曰。一生杰斗。打硬參禪。街頭巷尾。掣風掣顛。若無末上。不值半錢杰道者。誰信寒灰有煖烟。

  元 若芬傳

  若芬。宇仲石婺州曹氏子。落髮進具。後歷游講肆。頗得師說。同輩推挽之。欲其弘闡。芬曰。吾不能也。芬為人清退。善文筆。為上竺書記。讚揚佛事。游戲墨花。極一時之譽。又善畫。往往寫雲山以寓意。有求者。初不甚靳。雖寥寥數筆應之。人寶之如連城。後求者。不勝其多。芬笑而謝之曰。錢塘八月潮。西湖雪後諸峰。極天下偉觀。二三子。當面蹉過。却求玩道人數點殘墨。何邪。自是謝事歸深山。即古澗蒼壁間結菴。顏曰玉澗。因以為號。又建閣。對芙蓉峰。自稱芙蓉峰主。甞自題畫竹曰。不是老僧親寫。曉來誰報平安。其意趣可想也。如芬者。尚存本色。非盡為末技所掩。視今之圓顱。習筆墨沾沾自喜者。豈啻天淵哉。

  月江淨公傳

  宗淨。字月江。婺人也。正菴誾公法子。頎身偉貌。德本夙植。覺。繇性稟。每以佛乘印參儒典。默而能融。辯而不肆。所著詩文。皆有足觀。尤以接物利生為己任。行持無怠。雖小戒律如踐青折萌。盥手泛席之數。未甞放心。翰院侍講王公時彥。在秘閣纂修。少師姚公。實總其事。二公論。及東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