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有宿契。四年赴臨海縉雲永嘉東陽諸邑請。九月至自縉雲。十月寢疾千寺之方丈。十一月四日。垂誡囑後事。奄爾而化。壽六十九。臘五十。初寂甞寓四明之育王寺。夢登國清上方。有寶莊嚴幢座在焉。題曰。文殊臺。前限拒馬不可入。俄而觀音菩薩。手却拒馬。從中出接。頓覺己與菩薩身合。自是勝氣日增。而進於才辯矣。講法華光明淨名梵網等經。止觀金錍等論。法界還源等觀。玄義禪源詮永嘉集等。各數徧。所著止觀義例法華十妙不二門科節等。各數卷。

  宋永安

  姓翁氏。溫州永嘉人。少聞同郡彙征大師與樂安孫郃相往來。因投之出家。然征性高伉。每事之者。多以不合去而安曲盡無所忤。儕類歎以為難及。唐天成間。隨侍至錢唐。俄遁之隱僻。行頭陀法。既又入閩。參扣禪指。然皆以盜賊擾攘。道路梗澁而止。乃依國師韶公於天台。盡遣群滯。尋歸省。征咄之曰。棄背孝養。罪何容貸。今幸來歸。還有裨補前咎計否。安跪而對曰。從來無事用以塞責。征首肯之。吳越國王錢氏。召居報恩寺。并署禪師號。仍合華嚴李論於經。而募人彫板。得檀施。皆培植二田。略無儲畜。實納子之脩潔者也。開寶七年終。春秋六十四。法臘四十四。闍維舌根累煅不壞。
  讚曰。
  夫戒定慧  學者司南  戒捉定縛  卒用慧殲  非三而一  非一而三  根有利鈍  鮮克爾兼  脩多羅部  及阿毗曇  毗柰耶等  是討是探  蘊為玄解  發為妙談  涅槃心印  於焉久緘  付大迦葉  允也其堪  至達磨氏  法乃遐霑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九

    浙東沙門 曇噩 述

  施學

  無而必以求諸人為貪。有而以子諸人為吝。惟貪若吝。三界眾生之大患也。故先佛。教之內施以去貪。則頭目手足。齒髮膚爪。是已。教之外施以去吝。則國城妻子。服食器玩。是已。蓋愛者貪吝之本。而身又愛之本也。然同有此身。則同有此愛。夫能忘所愛。則足以遺身。推所愛。則足以利物。而貪若吝於何有。且釋迦世尊之為菩薩時。於三千大千世界。無芥子許地。不舍身命。以求菩提。噫愛而至於遺身利物。以成菩提。其愛與非也。故係二科於施學之下。為世勸云。

  遺身科
  晉僧群

  不知何許人。有高行。居羅江海中之霍山。山有大石。廣數丈。而窪其中。深可六七尺。得泉焉。味甘而色冽。且飲之能不饑。號盂泉。群因之以辟五穀。晉安太守陶夔。從群乞而遺之出山。輙臭氣不可聞。夔必欲致之。乃親渡海至山下。風雨暝晦。留數日不得往。歎曰正謂山靈。勒回俗駕耳。遂去。群庵外有澗。與盂泉隔。非略彴莫可渡。一日忽有折翅鴨。身橫略彴上。群欲舉杖撥去之。恐致鴨死。因不得飲者數日。遂沒。壽百四十。臨終曰。我少時折一鴨翅。此其報也。

  宋曇稱

  史失其氏。河北人。遊彭城。宿逆旅。主人夫妻皆八十餘。窮悴無子息。稱留視養。如己父母。畢其世。葬之而去。至駕山。駕山之人。為稱言。虎暴莫之止。稱曰。虎饑耳。我當以身飽之。乃解衣夜坐草中。祝之曰。願此血肉。作甘露味。充滿法界。使一切眾生。息貪害意。於未來際。獲無上法食。明日往視之。則餘頭顱而已。鄉里收以為塔。虎暴自是無復作。

  宋法進

  或曰道進。或曰法迎。生唐氏。涼州張掖人。少以苦行聞。為沮渠蒙遜所敬。遜沒。子景環為胡所破。弟安周立。是歲大饑。進屢請賑濟。安周不答。進則持刀褁鹽。至餓者群聚處。次第授三歸。即掛衣盔樹上。而臥於地。授刀餓者。使割身肉。以共濟。餓者未忍。乃自起割之。蘸鹽以徧啖餓者。兩股既盡。語餓者曰。我倦。汝自取之。雖皮骨。猶足以給數日。無使王知。苟知則奪而去之矣。餓者皆悲悼。不敢正視。頃之其弟子與王使至。轝以還宮。安周感悟。發倉廩存活。不可勝數。明日進乃絕。闍維煙燄亘天。火不息者七日。而舌無所壞。起三層塔[療-(日/小)+土]之。弟子僧遵有高行。

  宋僧富

  生山氏。高陽人也。少孤篤學。美儀止。偽秦衛將軍楊邕。襄陽習鑿齒皆友善。聽道安講放光般若感悟。遂祝髮為沙門。安沒。還魏郡廷尉寺謝賓客。山行見一小兒。為群賊牽去。問之則曰。欲以其心肝祭神也。兒啼垢面視富。富即脫所著衣。遺賊曰。請毋用人祭。而用羊豕祭。此衣所以為羊豕價也。賊不可。富遂從賊取刀。[利-禾+皮]其腹。血淋漓仆道旁。賊大驚皆奔散。富雖困。猶能言。行路問而悲之。因相與抱持而哭。既送小兒還其家。又急以針線。縫其腹塗之驗藥。轝歸寺。少時而差。

  宋法羽

  冀州人。年十五。為沙門慧始童子。始刻苦於道。羽落髮能嗣其行。慕法華經藥王菩薩樊身之施。於是自蒲坂以白晉王姚緒。緒曰入道多門。何必自焚。對曰。吾願如是。即服香油。以布纏其身。誦經坐火柵中。聲至眉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