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厲。屢感鷙獸馴狎。為授歸戒。崇公深加印可。於是委其徒五百人於應聽教戒。隋開皇十二年。詔天下。妙選三學之尤者。唱導五眾。而崇於禪學。得二十五人。使遠行化。而獨推應京師寶塔寺。領三百眾。受上供養。自是聲聞益。播武德初。卒於清禪寺。春秋八十。

  唐紹闍黎

  姓蒲氏。梓州玄武人。其未出家時。甞山行見子母虎。於澗中取蝦。蝦細不復可得。縱得亦莫足以止飢。紹意以為業緣所迫。其苦如此。乃嘆曰。吾身先後。等一死耳。不如捐以濟其餓。為有益於物也。乃躶臥虎前。虎輒避去。無所損傷。
  既薙落受具戒。尤謹操行。大業初。汝州境。多虎暴。道路非三五十人羣聚。不敢行。紹聞之。因至其地。苫覆久坐。以待噬。虎遠引。境遂安靜。年百九歲而終。其將終也。謂弟子曰。吾欲露屍。以施諸蟲鳥。然生且嫌我。而況死乎。必樊之無遺盡。弟子不忍用其言。而用其志。委屍月餘。凡異類卒莫侵敗。竟收之以葬。

  唐保恭

  姓崔氏。青州人。晉永嘉南渡。居建鄴。父超道。本州刺史。恭年十一。炅法師使誦觀音經。初夜一時即能覆誦。遂許出家。會炅逝去。頃之夢。兩蛇從炅足出。入恭足。而覺。自爾神志異常日。即依開善徹法師。聽成實論。而徹以義疏。使習復之。其文如蠅頭。一領八紙。曾無遺忘。同學五百。莫不推伏。既受具。稟定業於慧曉禪師。又問成實疑沮於高昌嵩公。因從究地持十地。不逾年。大義洞明。而前疑冰釋。乃約地持以制行。而專講法華。陳至德初。攝山慧布歸自北鄴。相邀造栖霞寺。以弘禪宗。布亡誘掖加謹。隋仁壽末。獻后崩。詔入京。為禪定道場主綱正僧任。齊王暕。乞授戒。施衣五百領。皆分散無所畜。國初避地藍田之悟真寺。武德二年。詔仍舊僧任。改禪定。為大莊嚴寺。且舉十大德統攝。當時猶顧望。未遽應。詔高祖使趣起恭而諸公稍進。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卒於大莊嚴寺。壽八十。葬于京郊之西南。祕書監蕭德言銘。其碑。
  初恭甞山行。直過虎所踞地。無少懼色。楊玄感之亂。或誣恭預其謀。方升座竪義。而兵刃突入捕逮。眾驚駭欲散。恭徐曰。自省無他。俟講罷。當就辨也。其度量如此。

  唐法祥

  同州人。童稚出家。冠年登具。逮周廢教。即于祿以自活。而誦禮不輟。僚佐嘉。其誠其使長將上名臺省。顯擢之。固辭。隋興。重鬀染。住大興國寺。性高爽。不事幽蔽。所居房。悉使洞開前後門。坐臥一牀。當風而處。寒暑不易。餘三十年。道俗問訊。非俟其誦經終卷。不敢。輒爾雖問。亦不加答。甞染傷寒。或勸之藥療。弗受。又患痢。勸者如之。乃曰痢者水也。我能治之。便噉乾飯。武德七年。久病起坐。微有聲曰。佛像佛像。侍者回視之。則見西壁尊儀。光明宛具。又聞香樂。少時卒。葬城東隅。

  唐僧定

  丹陽人。始學成實。討索勞劇。遂感風癘。因嘆以為形既癈於世矣。盍亦歸心禪寂乎。居鍾山。日啜粳米白粥一杯。常坐不臥。以待殂殞。閱數年。所苦悉瘥。支體面目。一時光潔。鬚髮並生。而眉特秀異。長可寸許。室中虎跡成蹊。略無讋忤。或想慮乍浮。則通夕遊步。不間榛莽。獷獸鷙禽。見等同類。隋初詔住京師新道場。不赴。既而又詔。授上歸戒。亦辭不赴。甞傷寒劇甚。而悉屏飲食。危坐如故。至三日。弟子保恭恐其殆。請稍以飲食自持。亟揮去。徐曰。以法為藥。顧不可歟。滿七日所苦頓痊。大業之季。徙居終南太和寺。盜夜入其室。定坐不為動。盜曰。豈聞世有奴賊乎。定曰。吾郎賊且不懼。況奴賊哉。盜剝其衣。即脫予。無吝色。將挽取其所坐氈。定輒不肯。曰吾一冬惟賴此爾。鄉欲持去。寧殺我。盜相視而止。武德七年六月。以微疾坐逝。壽八十餘。

  唐滿意

  史未詳其姓氏。鄉里武德之季。鄴都法礪律師。方作疏解。曇無德律。意遂摳衣從之。見聞既博。造詣亦深。於是致徒講導者。餘三十載。而觀音大亮。越州曇一。出其門矣。

  唐慧暠

  陸安人。幼入道門。即懷遠量。希崇大品。情阻未申。時苞山明法師繼緒興皇。世稱郢匠。因從之諮稟焉。年方有立。遂為眾弘演。自爾受業分鐙。不可勝紀。然以為楚服既殷。岷邦未洽。隋大業間。泝江而上。道于成都。大張法席。或徙梓綿隨方開導。儔侶之繁。愈於前日。稍有謗其以異術惑眾者。語聞。武德初。詔窮治。事雖不實。而暠亦南歸矣。仍厭鄉里囂煩。尋屏跡西山之陰。閱五載。陶練中觀。未幾。道俗思慕。造山迎致。貞觀七年。卒於鄉里之方等寺。壽八十有七。
  暠行己嚴潔。日止一粲。隨得輙啖。不限朝中。不待營丐。
  其體羸瘁。若不勝衣者。在蜀時。門人道勤。患其不任。陰告外。辨厚供。供至。暠怪其異常。詰知其由。即斥勤出。不共住。曰邪命之食。惡可御也。故平居凡檀越送供豐美。悉命入僧如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七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