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25-中国撰述史传部编年通史-释门正统-宋-宗鉴-第44页

四律師。詳定新舊律。條列持犯。順行天下。憲宗元和二年。制法師端甫為僧錄。
  初梁慧皎撰高僧傳而宣律師繼之。於唐循名紀實。則盛德大業不泯沒於後世。見賢思齊。使方來者不墮於流俗。如斯而已。德宗之末。乃有金陵沙門慧炬撰寶林傳。誇大其宗。至與僧傳所紀如皂白氷炭之不相入。迨及我宋吳僧道原。進傳燈錄於景德之初。李遵勗集廣燈錄於天聖之七。惟白禪師集續燈錄於建中靖國。後有所謂普燈者。有所謂聯燈者。而皆以寶林為口實。故鎧菴論之曰。寶林說詭。非特達磨.慧可事跡與僧傳不同。其最虗誕無稽而流俗至今。猶以為然者。七佛說偈。世尊拈華是也。且七佛緣起前之三者。乃空劫之前。已入滅度之佛也。後之四者。乃賢劫千佛最初出現之佛也。經所引者。葢明釋迦行因。經涉前後七佛。亦長壽天皆所曾見故也。所經劫波。前後隔遠。豈有遞相說偈付法之事。縱若有之。未審吾佛何處舉似梵僧。何年譯至此土耶。又據涅槃經。佛以聲召眾。雙林高會。迦葉為定所持。阿難為魔所罥。以故二士不來。世尊將入涅槃。乃云。我宣正法眼藏。分付摩訶迦葉。良以迦葉。頭陀第一。能為四眾而作依止。可以匡持法藏故也。茲其所以為付法初祖。豈約臨涅槃時。一時契悟與不契悟耶。彼寶林傳乃以拈華笑悟為迦葉最初傳法。有一人傳虗之後。或拈。或頌。便為口實。且如來在世大小眾中。契悟不少。無非傳佛心宗。何獨迦葉而已。殊不知迦葉自於法華了此大事。豈待涅槃會上重新微笑而受法耶。然名公鉅卿如楊內翰.黃侍讀。皆為其所惑。一則傳燈作序。一則廬阜書石。東坡有言太史公云。蓋公言。黃老賈誼.晁錯明申韓錯不足道也。而誼亦為之。乃知邪說移人。雖豪傑之士有所不免。況眾人乎。二公之謂矣。
  元和九年。百丈懷海禪師始立天下禪林規式。謂之清規。議者恨其不遵佛制。猶禮樂征伐。自諸候出。是歲百丈卒。
  元和十四年。詔迎鳳翔法門寺佛骨入內供養。侍郎韓愈上疏詆斥。貶于潮州。同時有柳子厚者。愈之所敬畏也。深明內教。廣贊台崖。審思篤信。明辨力行。當永州龍興寺淨土堂之成也。雖經始再造於李.馮二刺史。而周延四阿。環以廊廡。公實為之繢二大士侍佛之像。繒蓋.旛幢。種種嚴好。書十疑論於墻宇。而旦明告夫人曰。此天台顗大師之所弘宣。而求無生之生者之舟栰也。以詔當世。以訓方來。則記文存焉。又於無姓碑曰。佛道逾遠。異端競起。唯天台大師為得其說。生物流動。趣向混亂。唯極樂正路。為得其歸。其見之明。其辭之確。世未有如子厚之至者也。初柳人信祥而易殺。傲化而偭仁病。且憂則聚師正用鷄卜。始則殺小牲。不可則殺中牲。又不可則殺大牲。殺而又不可則訣親戚。飾死事曰。神不置我已矣。因不食弊面死。以故戶易耗。田易荒。而畜字不孳。公始至。逐祥于隱遠而取其地。其傍有小僧室。闢之廣大。逵達橫街。北屬之江。告于大府。取大雲寺故名。作大門以字揭之。立東西序。崇佛室為學者居。會其徒而委之食。使擊磬皷鐘以嚴其道。而傳其言。而人始去鬼息殺。而務趍於仁愛。公之力行有如此者。且憂切弱喪。弘闡誠實。使怙終娑婆者有所懲而進趣。清泰者有所慕。則東海若一篇(見本集)。我元祐中。東坡書以遣淨住院僧。從本使刻而置之無量壽佛堂。蜀僧曇橘州跋焉。
  文宗開成二年。制皇帝誕節。禁屠宰。武宗會昌四年正月。署趙歸真道門教授先生。制罷聖節斷屠。嫌其出自釋典。帝素不喜釋。歸真等乘間切詆。宰相李德裕助之。五年四月勅祠部撿挍天下寺院蘭若。凡四萬四千六百餘所。僧尼凡二十六萬五百人。七月詔毀寺院。罷僧尼為民。銅像等委鹽鐵使鑄錢。鐵像等鑄為農具。金銀像等銷付度支衣冠土庶之家。所有金銀像等限一月納官。違者如法處分。凡兩京及諸路上郡各存一寺。六年三月帝服金丹。熱躁發狂旬日不能言而崩。大臣迎皇叔光王立之。是為宣宗。改元大中。五月赦書於左右兩街。各添置佛寺八所。遂誅道士劉玄靖等十二人。捕趙歸真.鄧元起等二十四人。皆以蠱惑先帝。竝集朝堂誅之。仍勅。會昌季年併省寺宇。雖云異方之教。無損為理之源。中國之人。久行其道。釐革過當。事體未弘。其天下州府靈山勝境應會昌五年所廢寺宇。如有宿舊名僧復能修創。一任住持。所由不得禁止。時史議之曰。徒見蕭衍.姚興之謬學。不悟秦皇.漢武之非求。遂惑左道之方。偏斥異方之說。況天竺西來之教。向欲千年蚩蚩之民。習以成俗。畏其教甚於國法樂。其徒不異登仙。安可一朝隳殘燔棄。結怨於膜拜之流。犯怒於鄙夫之口。哲王之舉。不駭物情。前代存而勿論。實為中道矣。七月詔列李德裕罪惡。流潮州。再貶崖州而卒。五年勅天下州縣國忌行香。
  朱梁開平三年。制聖節。百官入寺行香祝壽。周太祖廣順三年。勅臣僚遇誕節。集于寺觀。起置道場。世宗顯德二年詔。併省天下無額寺院。及歲造僧帳。
  國朝太祖皇帝。乾德元年進士李藹坐誹謗佛經。特旨決配沙門島。太宗皇帝太平興國三年。吳越錢忠懿王納土薦贊寧僧統。令其奉真身舍利寶塔入朝。越六載。詔寧修大宋高僧傳。久之又詔充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