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指其處也。則見於華嚴大經。所謂南海岸孤絕處有山名曰補恒落迦。觀音菩薩止住其中。鎧菴贊固是塵塵俱法界。此方獨選耳圓通。復次如來臨滅。勑諸羅漢留身住世。或四。或十六。或九十九億。如基之布。散影十方。或海島。或山間。不可得而知也。按寶雲經。列十六大士之名。各有百千眷屬。及其住處。然後乃云。如是聖人皆不涅槃。應人天供。為世福田。於刀.疾.飢三灾之時。人壽十歲。佛法盡滅。而眾生壽復更增至百歲時。十六羅漢與諸弟子下閻浮提。說法教化。乃至人壽至七萬歲時。弘法乃畢。時諸羅漢以佛經典。及舍利等收聚起塔。乃共集會。結跏趺坐。圍繞是塔。當入涅槃。與世寶塔俱沒于地。不復出現。于時佛法一時盡矣。又於此時。千億支佛出現于世。說法利物。乃至減劫。人壽八萬歲時。彌勒佛出。又法華信解品四大弟子述偈。我等今者。真是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我等今者。真阿羅漢。於諸世間。天人魔梵。普於其中。應受供養。又法華論。有四種聲聞。一曰決定性。二曰增上慢。三曰退大。四曰應化定性。若到法華則名元住小。元小退大。得記之後。竝堪受佛遺囑。住世應供。據法住記。諸大羅漢各承佛囑。住一世界一方所。為後人津梁。今永嘉鴈蕩.天台石橋.眉陽中巖.西蜀牛頭。皆化現異迹之所。又賓頭盧曾為樹提長者。現通。佛擯不容涅槃。勑令為末法四眾作大福田。然玅覺果人。究竟十號。方有應供之名。令諸大士。本證小法。亦同藏佛。得此名者。葢已斷見思。出分段。即能應彼人天供養。況經法華開顯。進破無明。所謂真阿羅漢者乎。所以勑其久住世者。葢若如來住世無異也。禪者頌云。五百小乘癡齪漢。一生把定死蛇頭。神通玅用不如汝。佛法須還老比丘。茲葢不知聖賢以權引實之化。法華開顯之旨故云。鎧菴疏。位居已辨。雖現聲聞之形。惑破無明。實祕菩薩之行。已受上.中.下之記莂。長為正像末之良因(云云)。又末代比丘.比丘尼三惑浩然。諸戒多犯。亦稱應供者。葢祝髮。染衣。實住持三寶之一。猶假儒衣冠非儒。而何所以與彼真僧同稱良福田也。故如來留白毫一分功德。供養末世弟子。又受兩國三千寶葢。獨留其一覆護末世弟子。令得供養。豈無自耶。復次如來滅後。寶誌現於梁朝。僧伽來於唐代。布袋化於鄞水。猪頭顯於雙溪。襄陽啖蛤。姑蘇餌蝦。羅什吞針。童進飲鴆。隱峰倒卓。灌谿步歸。或大吼而休。或翻舡而往。此皆菩薩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者也。今之人往往竊服假形。叨濫上聖。能為其易者。不能為其難者。猶負塗之豕。躡應龍之足。其可得耶。
左溪(八)
  新羅純英  理應  法融支硎道遵
  靈源  道欣  法盛  靈輸  慧照  靈徹  智昂

僧統神邕
  進明

  婺州清辨  行宣  圓淨  法開  會稽大義  法源  明州道源  衢州道賓  慧從  常州守真  杭州法燈  法真  弟子傳禮  王元福

  法華(六)教主(四)
  天竺真觀  國清普明  天台智越  華頂波若  天台法彥  福林大志  國清智璪  佛隴智晞  法忍等觀  玉泉道悅  玉泉法盛  國清普朗  九江智鍇  國清慧威  碧閒法俊  興皇慧弉  金陵法慎  南嶽慧稠  當陽抱師  玉泉關王  天台山龍王  得深心三十二人  得門千數

  北齊(二)  龍樹(一)南嶽(三)
高麗玄光
  入水光三昧二人  入火光三昧一人  升堂受莂一人  高閒慧旻

南嶽大善
  縣令陳正業

  南嶽僧照  枝江慧成  悟真慧超  雲峰慧涌  仙城慧命  江陵慧威  鐘山智瓘  枝江慧瓘  般若方合淨人  影堂二十八人  南嶽帝君  大都督吳明徹  業高四百  信重三千

章安(五)
  玉泉道素  荊州弘景  南嶽大慧

  天宮(七)  荊溪(九)
荊溪
道遼
  素師  最澄廣脩
  維蠲  光韶  敬文  良諝物外
慧凝
  玄廣  處原

  敬休元琇
常操
義從
德儔
  慧[(文*民)/(〦-一+貝)]  修雅

清竦
義寂
行靖
  契能  慶文

  瑞先義通
清曉
遇成
  守仁
有基
  定祥

  異聞  體源  知禮遵式
祖韶
元淨
若愚
  義誠

  梵光

  可昇  居白慧辨
從雅
仲元
  慧觀

  德賢  慧日  思尚永堪
  子琳

  思義

  清鑑  法潤  本融  思悟  胡則文昌
  天授

  寶翔  澄或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