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詔兩京律師。詳定新舊律條列持犯。頒行天下○時禪化大行。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頭。往來憧憧。竝湊二大士之門。
  己未(十四年)
  天柱山崇慧禪師。初得法初牛頭威。僧問達磨未來此土。有佛法否。曰未來且置。即今事作麼生。又曰他家來大似賣卜漢相似。見汝不會。為汝錐破卦文。才生吉凶。在汝分上。一切自看。是年示寂。肉身不壞。數百年猶在○五月帝崩。德宗即位。

  德宗

  庚申(建中元)
  鄧隱峰禪師。因燒浴燒殺一僧。一日揭天窗呼曰。還我命來。師云。爾生耶死耶。僧曰死也。師云。爾既死已。覔命者誰。僧謝曰。我已得無生忍。乃不見。
  辛酉(二年)
  大梅常禪師。自見馬祖後。直入大梅山。住二十年。祖聞令一僧去問。見馬師得何道理。便住此山。師曰。馬師道即心是佛。便向這裏住。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又道非心非佛。師云。這老漢。惑人未有了日。任爾非心非佛。我只即心是佛。僧回舉似祖。祖云梅子熟也。
  壬戌(三年)
  (德宗。遣使召懶瓚。瓚方撥牛糞火。尋煨芋食之。寒涕垂膺未甞答。使者且勸拭涕。瓚曰。我豈有工夫。為俗人拭涕耶。竟不能致而去○自咏云。深夜一爐火。渾家團欒坐。煨得芋頭熟。天子不如我。又題其像曰。糞火但知黃美。銀鈎那識紫泥新。尚無心緒收寒涕。豈有工夫問俗人)。
  癸亥(四年)
  十月。朱泚兵反。僭國號秦。帝幸奉天○澄觀法師。著華嚴疏。以信解行證。分華嚴為四大科。凡歷四年而文成。
  甲子(興元元)
  五月復京師。七月帝還京○南岳明瓚禪師。初隱居上封。宰相李泌。乾元中入衡岳謁之。瓚誦經。泌曰。將非避隱者。有雲霄意乎。瓚唾之曰。莫相賊。泌色不為動。瓚久之見泌。立候不懈。乃曰飯未。泌曰未也。瓚撥火出芋食。泌與語久之辭去。瓚撫其背曰。好做十年宰相。至是泌用事。為帝言其高行。有詔徵之。使者至石窟。宣麻命曰。尊者起謝恩。瓚閉目盤足凝坐。略不以介意。使者不之迫。回奏其事。帝咨美之數四不已。瓚甞著歌。略曰。世事悠悠。不如山丘。臥藤蘿下。塊石枕頭。生死無慮。更復何憂(五燈)○荊溪湛然禪師示寂。翰林梁肅。題其碑陰曰。聖人不興。必有命世者出焉。自智者以法付灌頂。再世而至左溪。明道若昧。待公而發。乘此寶乘。煥然中興。其受業身通者。三十有九人。而縉紳先生。高位崇名。屈體受教者數十。師嚴道尊。遐邇歸仁。自非命世亞聖。曷以臻此。
  乙丑(正元元)
  居士龐蘊字道玄。世習儒業。父為衡陽刺史。卒于任遂家焉。居士自幼敏悟。節槩高潔。每混俗和光。甞以舡載家珍數萬。沉于洞庭之淵。人問居士何不布施不造寺。士曰。自無始來。由為因果相牽。不得解脫。自是生涯澹如也。有男名耕穫。女名靈照。日鬻笊籬於市以自活。居士是年始謁石頭和尚。忘言妙契。一日石頭問。日用事作麼生。士呈頌曰。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處處沒張乖。朱紫誰為號。溪山絕點埃。神通兼妙用。運水與搬柴。石頭然之。後之江西。參馬祖。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祖曰。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大悟。自是機辨諸方莫能禦矣。
  丙寅(二年)
  五月。詔律師道澄入宮。為妃嬪內侍授戒。賜號大圓律師。制諸寺宣講。復作蘭盆會○翰林梁肅。修天台止觀論成。著止觀統例。略曰。止觀者。導萬化之理。而復於實際者也。物之不能復者。昏與動也。照昏謂之明。駐動謂之靜。明靜止觀之體也。在因謂之止觀。在果謂之智定。使其動而能靜。靜而能明。因相待以成法。即絕待以照本也。噫止觀其救世明道之書乎。非聖智超絕。其孰能知乎。若凡夫生滅心行。三惑浩然。於言說之中。推上妙之理。是猶醯雞而說大鵬。夏虫之議層氷。其不可見明矣。
  丁卯(三年)
  法師澄觀。華嚴疏成。初為眾講之。感景雲凝停講堂前之空中。又為僧叡等。著隨疏演義四十卷。隨文手鏡百卷。
  戊辰(四年)(京師地震三十六番)
  詔迎岐州無憂王寺佛指骨。入禁中供養○三月。江西馬祖道一大師示寂。臨終偈曰。心地隨時說。菩提亦只寧。事理俱無礙。當生即不生。門弟子奉靈骨舍利。建道場于石門。相國權德輿為之碑。宣宗賜諡大寂禪師。得法弟子百三十九人。各為一方宗主。轉化無窮。禪宗至此大盛于世。
  己巳(五年)
  十月。遣中使賷詔迎澄觀法師赴闕○徑山國一欽禪師。居龍興寺。是年帝遣中使勞問○五洩靈默禪師。初參石頭。遷出門還曰。從生至老。只是這个。師大悟。棲止久之。自貞元初。入天台。住白沙道場。復居五洩。
  庚午(六年)
  十二月。石頭希遷禪師示寂。壽九十一。諡無際大師。師初閱肇論云。會萬物為己者。其唯聖人乎。遂豁然曰。聖人無己。靡所不己。因著參同契。其辭略曰。竺土大仙心。東西密相付。事存凾蓋合。理應箭鋒拄。承言須會宗。勿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