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24-中国撰述史传部编年通史-续佛祖统纪-宋-佚名-第80页

和合義。人空法亦空。二空亦復空。住心三空寶。是名三歸處。見若不染色。知若不取識。是名真實見。亦名解脫知。佛觀離生滅。諸法等如是。
  庚午(十八)
  金剛智。又出曼殊五字心。及觀音瑜伽要○唐朝傳譯緇素。至是已有三十七人。所出經律論及傳錄等。總三百一部二千一百七十卷○沙門智昇。撰開元釋教錄二十卷。銓次大藏經律論凡五千四十八卷。(自天地玄黃字號。止笙字函。后數十函係傳錄。及唐宋新譯經)昇又撰續內典錄一卷。續譯經圖紀一卷。又續佛道論衡一卷○帝御花萼樓。召二教偉匠論義。法師道氤。與道士尹謙。對辨四十往反。謙義負。有旨編所論入藏。題曰開元佛道論衡。
  辛未(十九)
  御注金剛經。頒行天下。
  壬申(二十)
  八月。金剛智法師。跏趺而逝。賜諡灌頂國師。救中書杜鴻漸。撰紀德俾。智初從龍智阿闍梨。傳密教。及來東土。弟子不空。傳其教。智授以瑜伽五部。及毗盧遮那經。蘇息軌範(通論)○是歲禪師義福示寂。福得法於神秀。帝欽重之。在京城傳教二十年。人皆宗仰。有旨賜號大智禪師。
  癸酉(二十一)
  方士張果。有長年秘術。自言數百歲矣。帝召至闕。變化不測。後懇辭還山。下制賜銀青光祿大夫。號通玄先生。果入常山。後不知所終。
  甲戌(二十二)
  長者李通玄。在神福山。造華嚴論。初開元七年。至太原孟縣高仙奴舘之。齋中三年。遷馬氏古佛堂側。閱十年。負經書而去。行二十里。偶一虎當塗。長者撫之曰。吾將著華嚴論。能為擇棲止處否。即以經囊負其背。隨至神福山原下土龕之前蹲駐。長者乃於龕著論。每夕口出白光。以代燈燭。有二女子。日長為者汲泉炷香奉紙墨。每食時輙具淨饌。置長者前。齋畢撒器而去。如是五載。至長者著論畢。遂滅迹不見(本傳)。
  乙亥(二十三)
  三藏無畏示寂。春秋九十九。詔鴻臚丞李現。監護喪事。全身塔于龍門西山廣化寺。畏本讓國出家。道德名稱。為天竺之冠。所至講法。必有異相。甞過龍河。一托駞負經沒水。畏懼失經。遽隨之入水。於是龍王邀之。入宮講法。為留三宿而出。所載梵夾。不濕一字。其神異多此類。
  丙子(二十四)
  三藏不空游西域。博求師匠。增廣其學。於師子國。從普賢闍梨。求金剛灌頂及大悲胎藏建壇之法。其王有群象奔逸。不空遽於路坐。象至跪伏。由是舉國神敬之(本傳)。
  丁丑(二十五)
  藥王姓韋名古字老師。疎勒國人。身衣毳袍。腰懸數百葫蘆。頂戴紗巾。手持蔾杖。常以一黑犬同行。時人疾患。稍多疼因。師遂發願。普施藥餌。無不痊平。覩之者便愈。后乃圖形供養。 皇帝敬禮。為藥王菩薩。自昔曾五度化身。來救貧病。其犬化為黑龍背之。冲天而去(出本草序又神仙傳)○丞相宋璟薨。璟素奉佛法。每師曇一法師。求詢法要。
  戊寅(二十六)
  詔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以紀年為號。曰開元寺。
  己卯(二十七)
  沙門法秀。夢異僧勸置袈裟五百。入終南山。施回向寺僧。遂造之。至山遍訪。無所謂回向寺者。忽道逢一僧曰。吾導汝入回向寺。秀隨之入山。二日至深絕處。唯見雲掩巖洞。乃鑽燧出火。焚香拜之。忽雲開見崖半有朱門高聳。秀與之而入見。諸僧皆奇偉。出袈裟遍寺施之。其寺僧擕秀入一空房曰。此唐天子舊居也。向在此好聲樂。故降為人主。久當復歸。乃授以玉簫。并袈裟一條。囑曰。持歸獻唐天子。秀還詣闕。表上所寄袈裟玉簫。帝覽之。因取玉簫調弄。宛如夙御焉(通論)。
  庚辰(二十八)
  三月。華嚴李長者。坐化于神福山龕中。先一日出山辭里人。里人至已示寂矣。壽九十五。著華嚴論四十卷。及決疑論。會釋十門玄義。緣生解迷十明等論。十玄六相百門義海偈贊等。竝傳於世(本傳)○十二月。青原行思禪師示寂。師初見六祖。問當何所務。即不落階級。祖曰。汝曾作什麼。曰聖諦亦不為。祖曰。落何階級。曰聖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祖深器之。及居青原。弟子頗眾。得法深者石頭遷(傳燈)○是歲。京都普寂禪師示寂。寂事秀禪師。秀薦於則天。得度為沙門。秀歿。天下奉釋氏者。咸師事之。中宗聞其高行。制令代秀統其法眾。開元中。有旨。移寂於都城居止。王公士庶爭來禮謁。及卒。凡士庶曾謁見者。皆制弟子之服。敕賜號大照禪師。葬日河南尹裴寬及妻子。竝衰麻列于門徒之次。士庶傾城哭送。市易幾廢(舊唐史)○是年法師道氤卒。帝降詔傷悼(本紀)。
  辛巳(二十九)
  壬午(天寶元)
  九月。太子詹事嚴挺之卒。挺之自預為墓誌。有曰。以某月日。葬于大照和尚塔次之西禮也。初挺之師事大照禪師慧義。深明釋典。及遺命葬大照塔次。示不忘其德(舊唐史)。
  癸未(天寶二)
  帝遣中使楊庭光。入司空山。採常春藤。光因詣無相寺。問本淨禪師佛道之義。師云。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會道。無心是道。光迴闕以師聞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