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日明帝崩。帝在位五年。常持六齋。務脩十善。誦法華般若等經。寫一切經。建歸依寺造千金像(方志)○釋法安。少有慧聲。立年即當法匠。文宣何胤。一時名士。竝稟服文義。是年卒○釋法願。善唱導。又能占相。王侯士庶。竝師受戒法。時寺側遭燒火必及寺。弟子欲輿願出寺。願曰。佛若被燒我何用活。即苦心歸念。於是三面被焚。唯寺不燼(本傳)。
己卯(東昏侯 永元元)(二十三)
  釋僧印。學涉眾典。而偏以法華著名。宋大明中。何點請印為法匠。聽者駢集。文宣徐孝嗣。皆敬其風。是年卒○釋慧通。自宋元嘉中。言未然之事皆驗。是年忽就人求酒云。欲遠行為謝諸相識。竝宜精勤脩善為先。酒畢至墻邊臥地。就看已死。後復有人時見之(本傳)○四月魏高祖孝文帝崩。帝在位二十九年。甞於鄴造安養寺。手不釋卷。暇則自講六宮侍女。皆持六齋。其精進誦經。慕道者。放令出家。供施諸僧。每加豐厚。所度僧尼。萬四千人(辨正論等)○是月世宗宣武皇帝(恪)即位。下詔曰。緇素既殊。法律亦異故。道教彰於幽顯禁勸各有所宜。其僧犯殺人。已上罪者。依俗格斷餘犯。悉付昭玄。以內律僧制判之(魏書)。
庚辰(二)(宣武帝 景明元)
  釋法度法紹。時號北山二聖。紹業行清苦。譽齊於度。而學解優之。竝為竟陵王子良等師敬。度甞為琅琊山神受戒。又常願生安養。故偏講無量壽經。是年遷逝(傳史)○釋僧侯。宋孝建初。至京誦法華維摩光明。常二日一遍。如此六十餘年。一生食素過中不食。是年合掌而化。壽八十九○釋僧惠。初南陽劉虬。立陟屺寺。請以居之。惠常欲渡江。津吏以舟小未及過之。惠已在彼岸。又至病人家。惠嗔者必死。喜者必差。又能分身赴人之供。是年示寂。神異甚多(本傳)○東昏侯。於瓦官寺解王像琢釵。釧賜嬖姬。以為盛飾。東昏之毀玉像也。初截其二臂琢釵。及其亡也御刀黃。泰平夜以刀傷其膝仆地。遂遇害其報速哉。
辛巳(和帝)(寶融)(三月改中興元)(十二月東昏侯遇弑而卒)(二)
  敕釋慧球。為荊州僧主。訓勗之功。有譽當世。天監三年卒○智稱律師。說法四十餘年。道俗欽慕。是年卒(弘明)。
  壬午二
  三月和帝遜位于梁王蕭衍○齊七主二十四年中。譯師二十人。所出經律論錄七十二部三百五十卷。寺二千十五所。僧尼三萬二千餘人。

  歷代編年釋氏通鑑卷之四
  歷代編年釋氏通鑑卷之五

    宋括山一庵釋 本覺 編集
    明如如居士 畢熈載 較訂
  南北朝
  梁 蕭姓。都建康。四主。共五十六年。禪于陳。
  魏 元氏。至孝武分東西(東魏都鄴。一主一十七年。禪于齊。西魏都長安。三主二十三年。禪于周)。
壬午(梁武帝)(衍)(天監元)(魏世宗景明三)
  四月梁武帝即位。時年三十七。帝既登極。思與蒼生。同契等覺。共會遍知。垂拱臨朝。盛敷經教。廣延博古旁採遺文。扇以淳風。利于法俗(三寶紀)○帝召寶誌至闕。甚尊寵之。因下詔曰。誌公迹居塵俗。神遊冥寂。水火不能焚浸。蛇虎不能侵。懼語其佛理。則聲聞以上。談其隱論。則遁仙高者。豈得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自今隨意行化。勿得復禁。誌由是多出入禁內(本傳)○僕射沈約啟。帝敕請惠約法師。居省中供養。時講法焉○敕以釋慧超。為大僧正。超形過八尺。腰帶十圍戒德內脩。威儀外潔。凡在緇侶。皆遵成訓。天子給傳詔羊車局足徤步衣服等供。自聲教所被。五部憲章。咸稟風。則甞于講論之暇。忽見大力善神。言當集同緣。共來飡受。及就講之日倐然滿座。容貌瓌異。莫有識者。竟席方散。其威迹徵異若此(本傳)○冬天竹求那毗地卒。地自至江淮。譯出要經。王公宗事。建寺養徒。德業甚著(釋錄)○天竹僧智藥。自西土來。泛舶至漢土。尋流上至韶州。曹溪水口。聞其香掬。甞其味曰。此水上流有勝地尋之。遂開山創立寶林。乃云。此去百七十年。當有無上法寶。在此演法。今六祖南華是也(事文類聚)。
癸未(二)(四)
  天竺國。獻梁帝珊瑚佛像(統紀)○法雲寺雲光師講經。天為雨花。帝意其證。聖夜於含光殿。焚疏請寶誌。偕法雲雲光二師齋。翌日誌獨赴。而雲光未知帝敬誌焉(僧史)○帝一日召誌公至闕賜坐便殿。誌忽顰蹙。引頸興歎。帝恠問之。誌曰仇敵生也。帝罔測。蓋是年侯景生於鮮卑懷朔鎮。即東昏侯後身也(隱子論)○沙門慢陀羅(此云弱聲)出寶雲等經十一卷○初帝妃郗氏。適帝有三女。帝為雍州刺史而妃薨。其性酷妬。及是化為巨蟒。入于後宮通夢于帝。求功德拯拔離苦。帝閱大藏。製慈悲道場懺法。為其請僧禮佛懺罪。尋化為天人。於空中謝帝功德。已得生天。帝畢世亦不復議立皇后(出南史)○法雲法師。帝欽禮之。敕出入諸殿。時揚法要。甞講法華經。感天華如雪。誌公敬之。呼為大林法師(本傳)。
甲申(三)(正始元)
  四月八日。帝率道俗二萬餘人。升重雲殿。捨道奉佛親製願文。略曰。弟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