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頭面禮足。散華燒香。像入城時。門樓上夫人采女。搖散眾華。紛紛而下。如是莊嚴供具。車車各異。一僧伽藍則一日行像。四月一日為始。至十四日行像乃訖。行像訖。王及夫人。乃還宮耳。其城西七八里。有僧伽藍。名王新寺。作來八十年。經三王方成。可高二十五丈。雕文刻鏤。金銀覆上。眾寶合成。塔後作佛堂。莊嚴妙好。梁柱戶扇窗牖。皆以金薄。別作僧房。亦嚴麗整餝。非言可盡。嶺東六國諸王所有上價寶物。多作供養。
子合國
其國王精進。有千餘僧。多大乘學。
竭叉國
其國王作般遮越師。般遮越師。漢言五年大會也。會時請四方沙門皆來雲集。莊嚴眾僧坐處。懸繒旛蓋。作金銀蓮華著繒座後。鋪淨坐具。王及羣臣。如法供養。或一月二月或三月。多在春時。王作會已。復勸諸羣臣設供供養。或一日二日三日五日。供養都畢。王以所乘馬鞍勒自副使國中貴重臣騎之。并諸白[疊*毛]種種珍寶。沙門所須之物。共諸羣臣。發願布施。布施已還從僧贖。其地山寒不生餘穀。唯熟麥耳。眾僧受歲已。其晨輙霜故。其王每讚眾僧令麥熟然後受歲。其國中有佛唾壺。以石作。色似佛鉢。又有佛一齒。國人為佛齒起塔。有千餘僧。盡小乘學。
陀歷國
其國有眾僧。皆小乘學。
烏萇國
其國佛法甚盛。名眾僧住止處為僧伽藍。凡有五百僧伽藍。皆小乘學。若有客比丘到。悉供養三日。三日過已。乃令自求所安。
弗樓沙國
其國佛昔將諸弟子遊行。佛鉢即在此。月氏王。大興兵眾。來伐此國。欲取佛鉢。既伏此國已。月氏王篤信佛法。欲持鉢去。故興供養。供養三寶畢。乃校飾大象。置鉢其上。象便伏地。不能得前。更作四輪車載鉢。八象共牽。復不能進。王知與鉢緣未至。深自愧歎。即於此處起塔。及僧伽藍。并留鎮守種種供養。可有七百餘僧。日將中。眾僧則出鉢。與白衣等種種供養。然後中食。至暮燒香時復爾。可容二斗許。雜色而黑多。四際分明。厚可二分。瑩徹光澤。貧人以少華投中便滿。有大富者。欲以多華而供養。正復百千萬斛終不能滿。
那竭國
其國醯羅城中。有佛頂骨精舍。盡以金薄七寶校飾。國王敬重頂骨。慮人抄奪。乃取國中豪姓八人。人持一印。印封守護。清晨八人俱到。各視其印然後開戶。開戶已以香汁洗手。出佛頂骨置精舍外高座上。以七寶圓碪。碪下琉璃鐘覆上。皆珠璣校飾。骨黃白色。方圓四寸。其上隆起。每日出後。精舍人則登高樓。擊大鼓。吹螺。敲銅鈸。王聞已則詣精舍。以華香供養。供養已次第頂戴而去。從東門入。西門出。王朝朝如是。供養禮拜。然後聽國政。居士長者。亦先供養乃修家事。日日如是。初無懈倦。供養都訖。乃還頂骨於精舍。中有七寶解脫塔。或開或閉。高五尺許。以盛之。精舍門前朝朝恒有賣華香人。凡欲供養者。種種買焉。諸國王亦恒遣使供養精舍處方四十步。雖復天震地裂。此處不動。
羅夷國
其國近有三千僧。兼大小乘學。
跋那國
其國亦有三千許僧。皆小乘學。
毗茶國
其國佛法興盛。兼大小乘學。見秦道人往。乃大憐憫。作是言。如何邊地人。能知出家為道。遠求佛法。悉供給所須。待之如法。東南諸寺甚多。僧眾萬數。
摩頭羅國
其國捕那河邊左右。有二十僧伽藍。可有三千僧。佛法轉盛。凡沙河以西天竺諸國國王。皆篤信佛法。供養眾僧。時則脫天冠。共諸宗親羣臣。手自行食。行食已鋪氈於地。對上座前坐。於眾僧前。不敢坐牀。佛在世時。諸王供養法式相傳。至今。從是以南名為中國。中國寒暑調和。無霜雪。人民殷樂。無戶籍官法。唯耕王地者。乃輸地利。欲去便去。欲住便住。王治不用刑罔。有罪者但罰錢。隨事輕重。雖復謀為惡逆。不過截右手而已。王之侍衛左右。皆有供祿。舉國人民。悉不殺生。不飲酒。不食葱蒜。唯除旃荼羅旃荼羅。名為惡人。與人別居。若入城市。則擊木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不相唐突。國中不養豬鷄。不賣生口。市無屠行及酤酒者。貨易則用貝齒。唯旃荼羅獵師賣肉耳。自佛般泥洹後。諸國王長者居士。為眾僧起精舍供養。供給田宅園圃民戶牛犢鐵劵書錄。後王王相傳無廢。至今不絕。眾僧住止房舍。牀縟飲食衣服。都無缺乏。處處皆爾。眾僧常以作功德無業。及誦經坐禪。客僧往到。舊僧迎逆。代擔衣鉢。給洗足水塗足油。與非時漿。須臾息已。復問其臘數次第。得房舍臥具種種如法。眾僧住處。作舍利佛塔。目蓮阿難塔并阿毗曇律經塔。安居後一月。諸希福之家。勸化供養。僧作非時漿。眾僧大會說法。說法已供養舍利佛塔。種種香華。通夜然燈。使彼人作舍利弗本婆羅門時。詣佛求出家。大目蓮大迦葉亦如是。諸比丘尼。多供養阿難塔。以阿難請世尊聽女人出家故。諸沙彌多供養羅云。阿毗曇師者供養阿毗曇。律師者供養律。年年一供養。各自有日。摩訶衍人則供養般若波羅蜜。文殊師利。觀世音等。眾僧受歲竟。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各持種種衣物沙門所須。以布施僧眾。僧亦自各布施。佛泥洹已來。聖眾所行威儀法則。相承不絕。
拘薩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