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23-中国撰述史传部编年通史-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第28页

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熈寧元年七月。司諫錢公輔言。祠部遇歲饑河決。乞鬻度牒。以佐一時之急。自今聖節恩賜並與裁損。鬻牒自此始。是歲。天下僧二十二萬六百六十人。尼三萬四千三十人。
  熈寧三年。夏四月丁卯。給兩浙轉運司度僧牒。募民入粟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熈寧五年。勅錢唐天竺觀音院。歲度一僧。以奉香火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云云。
  熈寧七年。八月丁丑。賜環慶安撫司度僧牒。以募粟振漢蕃饑民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元豐三年。勅設千僧齋。改賜譯經僧試少卿者。為三藏法師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元豐三年正月。勅大內設千僧齋。施袈裟金剛經。為慈聖太后追福。詳定官制朝儀。以自唐至本朝。譯經僧官。皆授試光祿卿。或鴻臚卿。今後改賜譯經三藏法師。試少卿者。賜三藏法師。革江州東林律院為禪席。命常總禪師居之。
  元豐五年。詔僧宗本入對延和殿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元豐五年。詔相國寺。闢六十四院。為八禪二律。以東西序為慧林智海二巨剎。詔淨慈宗本禪師住慧林。東林常總禪師住智海。總固辭許之。本入對延和殿。山呼即就榻加趺。侍衛驚顧。師方自若。賜茶舉盞撼蕩之。上問受業。對曰承天永安。上大喜。語論久之。既退。上目之曰。僧中寶也。侍者問。主上何語。曰吃茶閑話耳 按可談。元豐間。詔僧慈本住慧林禪院。召見賜茶。以為榮遇。先公侍上見宣諭慈本。上云京師繁盛。細民逐末。朕要卿來勸人作善。別無他語。
  元豐七年。王安石請以江寧府園廬為僧寺。賜額報本禪院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云云 按熈豐日曆。王安石劄子奏。幸遇聖運。超拔等夷。知獎眷怜。逮兼父子。戴天負地。感涕難勝。顧迫衰殘。糜損何補。不勝螻蟻微願。臣今所居江寧府上元縣園屋。為僧寺一所。永遠祝延聖壽。如蒙矜許。特賜名額。廣昭希曠。榮遇一時。仰憑威神。誓報無已。取進止。奉聖旨依所乞。以報本禪寺為名額。
  元豐八年。皇太子手寫佛書。為帝祈福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豐八年二月。神宗寢疾。宰相王珪乞早建儲。為宗廟社稷計。又奏請皇太后權同聽政。神宗首肯。三月甲午朔。皇太后垂簾於福寧殿。諭珪等曰。皇子性莊重。從學頴悟。自皇帝服藥。手寫佛書。為帝祈福。因出以示珪等。所書字極端謹。珪等稱賀。遂奉制立為皇太子。
  哲宗元祐元年。高麗僧義天來朝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元祐元年高麗王子祐世僧統義天來朝。勅禮部蘇軾館伴。有司供帳甚設。義天四上表。乞傳華嚴教。乃勅主客楊傑送至錢唐。受法於慧因淨源法師。復往天竺。謁慈辯諫法師。傳天台教。見靈芝照律師。請戒法及資持記。至金山謁佛印元禪師。坐納其禮。楊傑驚問其故。元師曰。義天異域僧耳。若屈道徇俗。何以示華夏師法。朝廷聞之。以師為知大體。義天既還國。乃建剎傳教。奉慈辯為始祖。復寄金書華嚴經新舊三譯於慧因。建閣以藏。
  元祐三年。勅內侍齎黃金。往東林。妝飾神運五殿佛像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云云。
  元祐五年。詔賜僧昇號曰神智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元祐五年神智昇法師來。居越之興福。時趙清戲公。抃為師。適亢旱大疫。久禱不應。遂請師迎大士入府治。懇禱一夕。雨如霔。疫病亦息。抃奏於朝。賜所居曰圓通。錫師號曰神智。
  元祐七年。詔賜佛陀波利塔院額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元祐七年。潁川守臣蘇軾言。佛陀波利塔院。祈禱屢驗。乞降勅額。詔賜光梵之院。波利在唐。儀鳳初。復回西竺。取尊勝呪經。再來譯傳。後至潁而亡。里人漆其身造塔。以嚴事之。
  紹聖元年。召僧於禁中。為宣仁作小祥道場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道山清話。紹聖改元九月。禁中為宣仁。作小祥道場。宣隆報長老陞座。上設御幄於旁以聽其僧祝曰。伏願皇帝陛下愛國如身。視民如子。每念太皇之保佑。常如先帝之憂勤。庶尹百僚。謹守漢家之法度。四方萬里。永為趙氏之封疆。既而有僧問話云。太皇今居何處。答云身居佛法龍天上。心在兒孫社稷中。當時傳播。人莫不稱嘆。於戲太皇之聖。華夷稱為女堯舜。方其垂簾。每有號令。天下人。謂之快活條貫。
  元符三年。徽宗即位。詔修嵩高少陵道場 按宋史徽宗本紀。元符三年正月。帝即位 按佛祖統紀。元符三年。詔治泰陵登封令樓昇請。因餘力脩嵩高少林道場。官民同役。一朝而具。名曰面壁蘭若。既而林中產芝草十二本。雨甘露於池上。夜有光屬於天。後山陳無巳為之記。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召僧詣禁中講經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可談。建中靖國元年。召僧詣禁中講經。賜十禪師號。及御製僧惟白續燈錄序。釋徒尤以為盛事。
  崇寧二年。勅天下建崇寧寺。賜諸僧諡 按宋史徽宗本紀。崇寧二年九月癸巳。令天下郡。皆建崇寧寺 按佛祖統紀。二年賜終南山唐澄照律師道宣諡法慧大師。天竺山慈雲大師遵式諡法寶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