堺界。皆如其圖。覺而述偈曰。惡業因緣近契丹。一年朝貢幾多般。夢中忽到中華地。可借中宵漏滴殘(編年)。
乙亥 太宗即位。
丙子 太平興國元年。幸開寶寺燒香。見僧看經。帝問看什麼經。云仁王護國經。帝曰。既是寡人經。因甚在卿手裏。僧無語。雪竇顯代云。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帝見僧來朝。問甚處。僧奏云。靈山一別。直至于今。帝云。以何為驗。僧默然。雪竇代云。貧道得得而來○帝因寂大師進三界圖。帝問。朕居何界。寂無對。保寧勇代云。陛下何處不稱尊○帝一日擎鉢。問宰相王隨。既是大庾嶺頭提不起底。為甚在寡人手裏。隨無語。石霜代云。陛下有力○帝常夢神人。請陛下發菩提心。早朝宣問左右街。菩提心作麼生發。雪竇代云。實謂今古罕聞。
己卯 五年。僧錄贊寧。撰僧史十卷進呈。有旨入藏。贊寧仍充史舘編修。壽至八十四。時王處訥亦在舘中。通星曆。推其命。孤薄三命禽略六壬遁甲。俱無壽貴之。處訥謂寧曰。師生時。正天貴星臨門。必有烈士侯王在戶否。寧曰。母長謂生時方臥草錢。文穆王元瓘。往臨安縣拜瑩。至門雨作。避於屋簷之下甚久。浣浴襁褓而去(綿綉萬花谷)。
錢鏐甞奏。釋迦真身舍利塔。在明州。是阿育王所造。八萬四千。而震旦得十九之一也○太宗命取舍利。禁中供養。御製佛牙讚曰。功成積劫印文端。不是南山得恐難。眼覩數重金色潤。手擎一片玉光寒。煉時百火精神透。藏處千年瑩彩完。定果薰修真秘密。正心莫作等閑看。廢開寶寺地。造浮屠十一級。以藏之(楊文公談苑)。
帝甞謂近臣曰。朕曩世甞親佛座。但未通宿命。不能於此了了見之耳(同前)○帝一日。幸開寶寺塔燒香。見僧問曰。卿是何人。僧云塔主。上曰。寡人塔為甚卿作主。僧無對。雪竇代云。合國咸知。
辛巳 有梵僧法賢。法天。施護三人。自西域來。太宗受佛記。遂建譯經院。募童子五十人。令習學。得江南李王之子惟淨。慧悟盡能通天竺之文。歷晉及唐。有梵僧自五天來。及華人善竺音者相譯。迄開元凡經律論集。共五千四十八卷 國朝會要曰。太平興國七年辛巳六月。造譯經院成。秋七月。車駕幸譯經院。詔梵學僧。筆受綴文。左右街學僧詳定。十二月。選梵學沙門一人。為筆受。義學沙門十人。為證義。其後以惟淨。為梵學筆受○隋文帝。以沙門彥宗。為翻經舘學士後。始命僧以官。唐以不空。為開府儀同三司試鴻臚卿。亦加朝散大夫。筆受以朝臣為之○佛陀多羅。譯圓覺經。房融為筆受。楞嚴經。亦融為也。宋太宗。雍熈四年。法賢。加試光祿卿。階朝散大夫。法天。累試鴻臚卿。加朝散大夫。惟淨。以故吳主煜弟從鑑之子。為梵學筆受。大中祥符間。同譯經。為試光祿卿也(注太祖朝。僧元靄。亦加朝散大夫也 事物紀原)。
上。製金剛經序。略曰。歎不脩之業溥。傷強執之愚述。非下士之所為。豈淺識之能究。大哉聖人之言。深可信服(云云)。
丞相呂公蒙正。洛陽人。微時生緒牢落。大雪彌月。徧千豪右。少有周急者。作詩曰。十謁朱門九不開。滿身風雪又歸來。入門懶覩妻兒面。撥盡寒爐一夜灰。途中遇一僧。怜其窘延歸寺。給食與衣。遺遣鏹之。纔經月罄盡。再謁之。僧曰。此非久計。可移家就寺房廊。隨眾給食。可為久計。呂如其言。既不為衣食所困。遂銳志興籍。是年獲鄉薦。僧備僕費衣裝津遣入都。省圍中選殿試。唱名為大魁。初任西京通判。與僧相見如平時。十年除執政。凡遇郊祀俸給並寄閣。上一日問。卿累經郊祀俸給不請何耶。對曰。臣有私恩未報。上結之。以實對。上曰。僧中有如此人邪。賜紫師號以旌異之。呂公逐日晨興禮佛。對天祝曰。不信三寶者。不願生我家。願子孫世世。食祿於朝。
戊戌 真宗即位。改元咸平。內翰王禹儞。疏陳五事。一曰。澄汰僧尼。恐驚駭。且罷度人修寺。一二十年。容目銷鑠。亦救弊之一端也(言行錄)。
二年。參政陳晉公恕。素不信佛。不喜其徒。常謂。廢譯經院。辭甚激切。真宗曰。三教之興。其來已久。前代之毀者多矣。但存而勿論也。
甲辰 景德元年。東吳僧道源。續開平已來。宗師機緣。統集寶林聖胄等傳。為傳燈錄三十卷。詣闕進呈。上覽之嘉賞。命翰林楊億等刊正。入藏頒行。
二年。太宗。陳國公主。八月進封吳國。入資聖寺出家。號慈恩正覺大師。賜名清裕。別建崇真院。以居之。受具戒日。詔天下寺院。各放度一人(並前事物紀原)。
戊申 改大中祥符。九年秋七月。飛蝗蔽天。上詣開寶寺塔。祈禳有感。御製讚曰。西方有聖釋迦文。接物垂慈世所尊。常願進脩增妙果。庶期饒益在黎元○上注遺教經序。夫道非遠。人教本無類。雖蠢動之形各異。而常樂之性斯同。由愛欲之紛綸。致輪回之增長。是以迦維之聖出世。而流慈舍衛之區。隨機而演法。使含靈而悉度。將順俗以歸真。猶於雙樹之間。普告大乘之眾。示五根之可誡。問四諦之所疑。期法奧之宣揚。俾眾心而堅固。大悲之念。斯謂至乎。朕祇嗣慶基。[(厂@?)*頁]慚涼德。常遵先訓。庶導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