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天冊府供養。
  辛巳 龍德元年。蜀主。吳王。屢以書勸晉王稱帝。乃令有司。市玉造法物。黃巢破長安。魏州僧傳真大師。得傳國寶。藏之四十年。至是傳真以為常玉。將鬻之。或曰傳國法也。真詣行臺献之。將佐稱賀(通鑑)。

  後唐

  李氏存勗。都鄴遷洛。四主十四年。
  癸未 春二月。莊宗即位于晉陽。改元同光。即龍德三年。十月滅梁。
  甲申 同光二年。五臺山誠慧。自言能降伏天龍。命召風雨。帝尊信之。親師后妃皇弟太子拜之。誠慧安座不起。群臣莫敢不拜。天時大旱。帝自鄴都。迎之至洛陽祈雨。應期。士民朝夕瞻仰焉。
  乙酉 三年。帝幸華嚴寺。問休靜禪師。這箇是什麼神。師云。護法神。帝云。沙汰時向甚處去。師云。天垂雨露。不為榮枯。帝悅。賜寶智師號。
  丙戌 明宗即位。改元天成。四月莊宗崩。即同光四年。
  庚寅 長興元年。四年十一月。明帝崩。愍帝從厚即位。
  甲午 歲四月。潞王從珂。莊宗養子。兵至。愍帝出奔。五月。潞王即位。改元清泰。
  乙未 二年。金陵國主。迎法眼文益禪師問法。居報恩。賜號淨慧禪師。次遷清涼。立法眼宗○王請師入內庭。看壯丹花索詩。師云。擁[袖-由+毳]對芳叢。由來逈不同。髮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乃頓悟其意。
  清泰三年十月。石敬瑭兵至。而帝自焚死。十一月敬瑭立。唐國滅。

  後晉

  石氏敬瑭。都汴。二主十一年。
  丙申 高祖十一月即位。改元天福。
  己亥 上竺僧道端。一夕見山間光明。往視之。得香木。命工刻觀音像。白光煥發。夜亡列燭之光。晝掩大陽之景。像成靈感尤盛。乾祐戊申。有僧從勳見曰。吾游洛。得古佛舍利一顆。寶之久矣。今願置菩薩毫相中。以助其神翊。師從之。至今舍利現頂冠肉鬢間(萑音文)。
  庚子 五年。閩王曦。度民為僧。萬一千人。次年於城南西埠。建石塔七層。功未半而光發如盖者三夕。既成而光耀隆天者又三夕。王慰幸。遂勑額曰淨光。而於其下建僧宇焉(長樂集)。
  辛丑 劉知遠。微時為晉陽李氏贅婿。甞牧馬。犯僧田。執而笞之。知遠至晉陽。首召其僧。命坐慰諭。贈遣特厚。眾心大悅(通鑑)。

  後漢

  劉氏知遠。都汴。初即位太原。後都大梁。二主共四年。
  丁未 三月。高祖即位。更名暠。不忘晉。稱元天福十二年。
  戊申 十三年正月。漢高祖崩○隱帝立。改元乾祐。
  庚戌 乾祐三年。遣使訪河中鳳翔。收瘞戰死及餓莩遣骸。時有僧尼聚二萬矣。

  後周

  郭氏。都汴。三主共十年○勑聖節寺院。建道場(見前紀原)。
  周太祖 辛亥正月即位。改元廣順。
  吳越錢王。命永明道潛禪師。入府授菩薩戒。賜定慧慈化禪師。一日潛欲請塔下羅漢銅像。過新寺供養王曰善矣。昨夜夢十六尊者。乞隨入寺。何昭應之若是於師號加應真二字。留潛兩月還山。
  癸丑 三年。韶國師。因吳越僧義寂曰。智者之教。年祀寢遠。必多散矣。唯新羅國有善本。願藉禪師慈力。使再開東土人天眼目。師以聞王。王乃遣使航海。傳寫以還。迨今天台俱備者。皆忠懿王。與韶國師之力也。而韶適與智者同姓。疑其後身也(僧史)。
  甲寅 四年。太祖崩。紫世宗立。改元顯德。明年勑。天下寺院。非勑額者併之。凡三千餘所。僧尼凡欲出家者。必聽祖父母。父母。伯叔父之命。惟兩京大名俯。京兆府。青州。聽設戒壇。禁僧俗捨身。斷手足。煉指炷香。帶鉗之類。幻惑流俗(通鑑)。
  乙卯 二年。詔郡國。歲造僧帳。有死亡歸俗。皆隨時開落。是歲寺存者。二千七百。廢三萬三百餘(通鑑)事物紀原載。明皇開元十七年。八月十日勑。僧尼宜依十六年舊籍。則僧尼供帳。始於此。又僧史略曰。唐文宗太和四年。正月。祠部請。天下僧尼。具名申省。以憑入籍。造帳自太和始也。
  丙辰 有僧仁。及為節度使。周行逢信任軍府事皆預之。亦加檢校。司空畜室。出入導從。如王者(通鑑)秋七月。帝以縣官久不鑄錢。而民間多銷錢為器皿佛像。錢益少。九月。始立監。采銅鑄錢。自非州縣官。法物軍器。及寺觀鍾磬鈸鐸之類。聽留。外自餘民間銅器佛像。五十日內。悉令輸官。給其直。過期隱匿不輸。五斤以上者。其罪死。不及者論刑有差○上謂侍臣曰。卿輩勿以毀佛為疑。且佛以身世為妄。而利益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尚欲割截布施。況此銅像。若朕身可以濟民。亦非可惜也。由是群臣不敢言○鎮州大悲觀音像極靈。州之士民。願以錢代之。制不許。方毀其胸。群力皆墮腕。而遂停其半○時沙門法敏。苦諫不納。乃著顯驗論(北山錄)。
  己未 六年。世祖北征。疽發于胸。夏六月。殂于道。年三十九。時恭帝宗訓即位。方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