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勑有司。別鑄金印。加清凉國師澄觀號。國師主教門事(舊史)○明年。帝問國師曰。華嚴所詮。何謂法界。奏曰。法界者。眾生身心之本體也。從本以來。虗明廣大。唯一真境而已。無有形貌。而森羅大千。無有邊際而含容方有。昭昭於心目之間。而相不可覩。晃晃於色塵之內。而理不可分。非徹法之慧目。離念之明智。不能見自心。如此之靈通也。故世尊初成正覺。嘆曰。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於是稱法界性。說華嚴經。全以真空簡情。事理融攝。周遍凝寂。帝一聽玄談。廓然自得。
常州刺史孟簡。字幾道。遷太子賓客。工詩甚精。好佛學。常與劉伯蒭。譯次梵言。伯蒭寶曆中。為監察御史(舊史)。
甲午 九年。柳子厚作南岳大明律師碑。略曰。儒以禮立仁義。無之則壞。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則喪。是以離禮於仁義者。不可與言儒。異律於定慧者。不可與言佛。達是道者。惟大明師。凡浮屠之衰。其徒必少律而去經。大明恐焉。於是究戒律。而大法以立。通經教而奧義以脩。凡衣服器用。動有師法。言語行止。皆為物軌。
丙申 十一年。鄧隱峯之五臺。道由淮右。屬吳元濟阻兵蔡州。與官兵戰。師曰。吾當少解其患。乃振錫空中。飛身而過。兩軍仰觀嘆異。鬥心頓息。以是官軍。得成其功焉(僧傳)。
居易白侍郎作撫州景雲寺律師上弘裨銘。略云。佛滅度後。薝蔔香襄。孰反是香。景雲大師。景雲之生。中興毗尼。景雲之滅。法將疇依。昔景雲來。入室者歸。今景雲去。入室者悲(碑刻)。
歸宗智常禪師。目有重瞳。用藥按之。而目眥俱赤。世號拭眼。江州刺史李渤問曰。承聞。芥子納須彌。莫妄談否。師云。人傳史君讀萬卷書是否。曰然。師曰。摩頂至踵。如椰子大。萬卷書向甚處著。渤俛首而有省焉。
佛心才禪師頌云。芥納須彌特地疑。琴書拋下扣禪扉。忽聞萬卷難藏處。瞥轉禪機只自知。只自知丹桂和根拔得歸。
丁酉 十二年。馬郎婦欲化陝右。往其所。人見以女貌風韻。欲求為眷。曰我亦欲有歸。但一夕誦得普門品者則事之。至明誦徹者二十餘輩。婦曰。女子一身豈配汝等。可誦金剛經。至旦通者十數。婦更授法華七軸。約三日通。至期獨馬氏通。婦令俱禮成姻。馬氏備禮迎之。婦曰。適體中不佳。俟少安相見。客散而婦已死。既而壞爛。遂葬之金沙灘。數日後。有老僧杖錫來詣馬氏。問其所由。馬氏引至葬所。僧以錫撥見。尸已化。唯金鎻子骨在焉。僧以錫挑骨。謂眾曰。此菩薩憫汝等障重。故垂方便化汝。宜思善因。免墮苦海。飛空而去。陝右自此奉佛者眾。
戊戌 元和十三年。功德使上言。鳳翔法門寺塔。有佛指骨。相傳三十年一開。開則歲豐人安。來年應開。請迎之。明年正月。上遣中使杜英奇。押宮人三十。持香華。率眾僧。以法樂。迎至京師。上御安福門迎拜。留禁中供養三日。五色光現。百僚皆賀。帝大悅。乃歷送諸寺。具釋部威儀。及太常。長安萬年。音樂旌旛吹。騰踏盈路。王公士庶奔走膜拜。瞻奉捨施。唯恐弗及。有然香臂頂供養者。有竭產充施者。憧憧不絕(舊史)。
刑部侍郎韓愈上表切諫曰。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流入中國。上古未曾有也。昔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少昊在位八十四年。年百歲。顓頊在位八十四年。年九十八歲。帝嚳在位七十年。年一百五歲。帝堯在位九十八年。年一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此時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延長。而此時中國未有佛也。其後殷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書史不言其年壽。所極蓋亦俱年不減百歲。周文王年九十七歲。武王九十三歲。穆王在位百年。此時佛法亦未入中國。非因事佛而致然也。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十八年矣。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唯梁武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用牲牢。盡日一食。飱菜菓。其後竟為為侯景所逼。餓死臺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反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高祖始受隋禪。首議除之。當時群臣材識不遠。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明聖。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惟。睿聖文武皇帝陛下。神聖英武。數千百年已來。未有倫比。即位之初。不許度人為僧尼道士又。不許剏立寺觀。臣常以為。高祖之志。必行於陛下之手。今縱未能即行。豈可使之轉令盛也。今聞。陛下令群臣迎佛骨於鳳翔。御樓以觀。舁入大內。又令諸寺遞令供養。臣雖至愚。必知陛下不惑於佛。作此崇奉以所福祥也。直以年豐人樂。順人之心。為京都士庶。設詭異之觀。戲翫之具耳。安有聖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難曉。苟見陛下如此。將謂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聖。猶一心敬信。百姓何人。於佛更惜身命。以故焚頂燒指。百十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倣傚。惟恐後時老少奔波。棄其業法。若不即加禁遏。更歷諸寺。必有斷臂臠身。以為供養者。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夫佛者。本夷狄之人。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