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入火聚。呼華入。華慚汗不敢正視。帝大悅。賜崇惠。號護國三藏紫衣(佛道論衡)。
  乙卯 十年。忠國師。入辭代宗。帝曰。師滅度後。弟子將何所記。忠曰。告檀越造取一所無縫塔。帝曰。請師塔樣。忠良久曰會麼。帝曰不會。忠曰。吾有侍者應真。(後住躭源)却知此事。至十二月九日。右脇而逝。全身建塔。諡大證禪師。帝尋召應真入內。舉前話問之。真良久曰。聖上會麼。帝曰不會。真答偈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黃金充一國。無影樹下合同舡。琉璃殿上無知識。(浮山九帶云。牛頭南馬頭北。中有黃金充一國。云云 第五理事縱橫帶載 僧史)。
  大曆十四年己未 五月代宗崩○德宗即位。
  庚申 建中元年。制不許諸鎮奏置寺觀。及度民為僧道罷宮中盂蘭盆會。
  澤潞間有僧溥滿。或歌或笑。言事多驗。建中初潞州佛寺題詩云。此水連涇水。雙朱血滿川。青牛將赤虎。方號太平年。此水泚字。涇水自涇川兵亂。雙朱乃朱滔朱泚也。青牛興元二年乙丑。乙木丑牛。是歲改元貞元。丙火寅虎也。當年賊平○建中四年十月。朱泚兵反。僭國號秦。帝幸奉天(詩話)。
  華嚴疏主澄觀字大休。初大曆三年。詔入內。與不空譯經。為澗文大德。而辭入五臺山大華嚴寺。覃思愽覽異學。著華嚴疏以信解行證。分華嚴為四大科。凡歷四年。至癸亥而文成。
  甲子 興元元年。五月。復京師。七月帝還京。
  南岳明瓚禪師。初居上封。乾元中。李泌入衡岳謁之。瓚誦經。泌曰。將非避隱者。有雲霄志乎。瓚唾曰。莫相賊。泌色不為動。瓚久之見。泌立候不懈。乃曰飯未。泌曰未也。瓚撥火出芋食之。與語至之辭去。瓚撫其背曰。好做十年宰相。至是泌用事奏其高行。帝遣使詔之。使者即其所言。天子有詔。尊者幸起謝恩。久寒涕垂頤。凝坐略不介意。使者回奏其事。帝咨美不已。甞作歌曰。吾有一言。絕慮忘緣。巧說不得。只用心傳。更有一語。無過直與。細如毫末。大無方所。本自圓成。不勞機杼。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間長流。山雲當幕。夜月為釣。臥藤蘿下。塊石枕頭。不朝天子。豈羨王侯。生死無慮。更復何憂。水月無形。我常只寧。萬法皆爾。本自無生。兀然無事坐。春來草自青。又東坡詩註云。李泌甞讀書于衡岳寺。與明瓚禪師游。察其所為。非凡人也。聽其中夜梵唱響。徹山林。泌頗知音。能辨休戚。經梵音聲。先悽愴而後喜悅。必謫墮之人也。時將去矣。中夜潛往謁焉。瓚命坐。撥火出芋。以啗之曰。分半芊與汝福子孫。慎勿多言。領取十年宰相。泌再拜而退。
  乙丑 改元貞元元年。
  丙寅 二年。諸寺宣講。復作盂蘭盆會。
  戊辰 四年。京師地震。三十六番詔迎岐州無憂王寺佛指骨舍利。入內庭供養○明年十月。澄觀法師署教授和尚。
  辛未 七年六月。帝幸章敬寺。觀譯經。帝賦詩。太祖群臣皆和。
  柳子厚。製南岳彌陀和尚碑。略曰。代宗時法照國師言。其師南岳長老有異德。天子南面而禮焉。度其道不可徵。乃御札名其居。曰般若道場。用尊其位。洎德宗朝。申詔褒之。是為彌陀寺。人從其化。以萬計。
  癸酉 九年四月。聖節有司具儀輦。釋部皷吹。迎教授和尚。入內敷揚華嚴宗旨。賜號清凉國師(通鑑)。
  甲戌 十年九月。上欲修神龍寺。須五十尺松。不得。裴延齡曰。近見同州一谷木數千條。皆可八十尺。上曰。開元天寶間。求美材於畿甸。猶不得。今安得有之。對曰。天生珍材。固得聖君。乃出開元天寶。何從得之(同上)。
  釋皎然。有逸才。為顏魯公于頔諸名公所敬。陸羽至。則清談終日。士夫服其標致。耻以文章名世。嘆曰使有宣尼之愽識。胥臣之多聞。目前矜道侈義。適足以擾真性。豈若岩松雲月禪定。相偶無言而道合。至靜而性同。吾將杼山矣。裒所著文火之。後中丞李洪刺湖州。枉駕訪之。請及詩文。曰貧道投筆硯。二十四年。一無所得。冥搜物累。徒起我人。今棄之久矣。洪搜之民間。僅得十卷。然沒後相國于頔。序之進于朝。德宗詔藏秘閣。
  乙亥 十一年律師靈徹。字源澄。居越州雲門寺。一時公卿負才望。若劉長卿嚴維皇甫。曾皆投刺結交徹詩與皎然僧標齊名。著律宗行源二十一卷。初徹游京師。名聞輦轂。緇流嫉其盛。造飛語浸誣。得罪徒汀州。入會稽遂終老焉。相國權德輿。曾作序餞之。有觀其容。鑒其詞知其心。不待境靜而靜之語○陸德輿又與玄禪師善。玄歸天竺。以序餞之。略曰。桑門患為外見所雜。既得之患。為內見所縛。今玄公翛然。二見之間。不外不內。冥夫至妙。且以勾吳山水之絕境。天竺又經行之淨界。振錫而往。其心浩然。蓋隨緣生興觸物成化而不為外塵所引也。
  丙子 十二年。上生日故事。命僧道講論於麟德殿。至是以儒士參之辨論。上大悅(通鑑)○帝命法師澄觀同罽賓三藏般若。番譯烏茶國所進華嚴後分梵夾。帝親預譯場。一日不至。即差僧云。皇帝國事因緣。如法僧事。與欲清淨。譯就進上。群臣大集會。觀升座。開示華嚴宗旨曰。極虗空而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