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令最下座僧對之。時釋曇顯位居末席。酒醉酣盛。扶輿上座。因立而笑。語李宗云。向誇現術。一之與二。深有其致。即於座上翅一足而立曰。吾已現一。卿當現二。各無言對。顯曰。呪諸衣物飛舉者。試卿術耳。命取稠禪師衣鉢呪之。皆無動搖。帝勑十人舉之。不動如故。乃以衣置諸梁木。怗然無驗。諸道士相[(厂@?)*頁]無顏。猶以言辨為勝。乃曰。佛家自號為內則小也。詺道家為外則大也。顯應聲曰。天子處內。定小庶人矣。靜與其徒。緘口無言。文宣處座。自驗臧否。其徒求哀濟度。皆捨邪歸正。勑令剃染。曰號神仙者。並上三爵臺。令其投身飛游。悉委尸于地。偽妄斯伏。乃下詔曰。法門不二。真宗在一。求之正路。寂泊為本。祭酒道士。世中假妄俗人未悟。乃有秪崇。麴蘖是味。清虗焉在。瞿晡斯甜。慈悲永隔。上異仁祠。下乖祭典。宜皆禁絕。不復遵事。頒勑遠近。咸使知聞。其道士歸依者。並付昭玄大統上法師。度聽出家。廣如別傳。于時齊境一心奉佛。國無兩事。迄于隋運○顯公者上統。揣其骨則千里驥足異世同駕。以皃取人。失之自古。則徒節玄黃矣。何能抗禦之哉。
丙子 天保七年。齊文宣在晉陽。使人騎白馲駝向我寺。取經凾去。使問不知何寺。帝曰。但任駝行。自知寺處。日晚出城。駝行至急。奄然如睡。忽至一山。名曰冥寂。山半有寺。群沙彌曰。高洋駝來也。便引入寺。見一老僧。拜已。問曰。高洋作天子何似。曰聖明。曰爾來何為。曰令取經函。僧曰。洋在寺懶讀經。令北行東□是其房。可取凾與之。即乘駝而反。又如睡夢。奄至晉陽。以凾反命。帝不久行至谷口水井寺。有捨身癡人。不解語。忽語帝曰。我先行爾後來也(感通錄)。
丙子 梁敬帝。大平元年。西魏恭帝。禪位于宇文覺。是為北周孝閔帝。十二月即位。
丁丑 梁大平二年九月。敬帝禪位于陳高祖。
論曰。觀梁之興。有以異於魏晉。觀梁之治。有以成今。於宋齊史。褒以斯文德。有此武功。始自湯武之師。終濟唐虞之業。此其實錄也。梁豈有慚德哉。武帝受命之後。數十年間。禮樂文物。為南朝冠。此梁之治。獨出於江在五朝。南北八代之右也。宋景文新史曰。梁蕭氏興江左。實有功在民。終無大惡。以寢微而亡。餘祉及其後裔。唐興得八業。宰相未聞。貶梁以好佛而致之也。文中子知之。故著中說曰。齋戒修而梁國亡。非釋迦之罪也。蓋疾史臣不知梁何以亡。爭以近跡。而引咎於佛矣。武帝不求賢才。擢用庸鄙。春秋既高。留神爼豆。泥情佛教。而在廷無諍臣矣。知子莫若父。況三蠧並殲。獨全養嗣正德。不即大戮使陰召逆。雛咫尺玉墀。鞠為茂草。故侯景得以稱名犯順。知梁有名將。棄而勿用。士不知戰。有可乘之機故也。何謂名將。王神念羊偘王僧辨侯瑱徐世譜陸法和。數子之才。梁不任之。杜僧明周文育侯僧都麥鐵杖等。皆有將材。梁不用之。反以資篡臣。湘東無御將之道。侯景未梟。而陳氏問鼎矣。梁室速傾。其患在此。而議者以為仁義禮樂戒律定慧不幸而亡梁。非也。仁義禮樂。堯舜三代。皆資而大治。不聞始而大亂也。所以亂者。其後嗣失德而已。戒律定慧。漢明帝求其人。與教傳世。二百載。唐太宗大興之。不害其為正觀之治。而傳世三百年。宋太祖大宗。大興佛教。其傳世三百餘年。以是明之。則佛不為王化之蠧。反以資於治也。夫言佛之亡梁者。殆非正論(隱子梁室論)。
歷朝釋氏資鑑卷第四
歷朝釋氏資鑑卷第五
閩扆峯沙門 熈仲 集
南北朝
南
陳(陳氏覇先。受梁禪。都建康。自丁丑盡己酉。五主。三十三年) 後梁(蕭詧。都江陵。三主。三十八年)
北
齊(高氏洋丞受東魏禪。都鄴。自庚午盡丁酉。五主。二十八年) 周(〔字〕文覺。受西魏禪。都長安。自丙子盡辛丑。五主。二十五年)
陳高祖武帝受梁禪。九月即位。改元永定。帝膺寶歷以君臨。起會昌而司牧。身長九尺。鬚長三尺。垂手過膝。神明高放。戡剪多難。復梁舊政。崇重釋氏。金陵舊來七百餘寺。侯景焚蕩幾盡。帝既登極。悉皆修復。翻經講道。不替前朝。越六日出佛牙於杜姆宅。設大會上。出闕前膜拜。次年大會。供僧布施。放生宥罪。弘宣十善。汲引四民。寫經度僧。鑄像造寺。並皆宏麗。為國莊嚴。爰逮群靈。五月幸莊嚴寺。捨身。群臣表請還宮。己卯帝崩(卞正論)。
周孝愍帝。自丙子十二月。受西魏禪。帝明裕研機。疎通弘達。天縱神武。民歸獄訟。握金鏡以居。尊齊玉衡而建極。大弘像化。廣闢慈門。海內名德。咸慕義歸仁焉。惜乎天不假其壽矣。丁丑九月崩。
丁丑 九月。世宗孝明帝。毓即位。帝上奉三乘。內親九族。乃至本枝維翰。列辟庶官。五向十行。俱識歸依之道。外觀內覺。同登解脫之門。歲戊寅。為先皇造盧舍那織成像一軀。并二菩薩。高二丈六尺。等身檀像一十六軀。各二菩薩。及金剛師子等。麗極天成。妙同神製(卞正)。
己卯 陳高祖將欲修葬。造溫凉車。文帝欲取梁武帝重雲殿中佛帳珠佩。以飾送終。人力既足。忽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