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師聞云。欽師猶被馬祖惑。
  雪竇云。徑山被惑。且置。若呈似忠國師。別作箇甚麼伎倆。免被惑去。
  有老宿云。當時坐却便休。
  又有道。但與劃破。
  若恁麼。只是不識羞。敢謂天下老師。各具金剛眼睛。廣作神通變化。還免得麼。雪竇見處。也要諸方共知。只這馬師畫出。早自惑了也。
  馬大師。令智藏問。十二時中。以何為境。師云。待汝回去時有信。藏云。只今便回去。師云。傳語馬大師。却須問取曹谿。
  崔趙公問。弟子今欲出家。得否。師云。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之所能為。公於是有省。
  僧問。如何是道。師云。山上有鯉魚。水裏有蓬塵。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云。汝問不當。云如何得當去。師云。待吾滅後。向汝道。

  金陵牛頭第七世
  天台佛窟岩惟則禪師法嗣
  天台雲居 智禪師(凡一)

  有僧繼宗問。見性成佛。其義云何。師云。清淨之性。本來湛然。無有動搖。不屬有無淨穢。長短取捨。體自翛然。如是明見。乃名見性。性即佛。佛即性。故云見性成佛。僧云。性既清淨。不屬有無。因何有見。師云。見無所見。僧云。既無所見。何更有見。師云。見處亦無。僧云。如是見時。是誰之見。師云。無有能見者。僧云。究竟其理如何。師云。汝知否。妄計為有。即有能所。乃得名迷。隨見生解。便墮生死。明見之人。即不然。終日見而未甞見。求其見處。體相不可得。能所俱絕。名為見性。僧云。此性徧一切處否。師云。無處不徧。僧云。凡夫具否。師云。尚言無處不徧。豈有凡夫而不具乎。僧云。因何諸佛菩薩。不被所拘。凡夫獨縈於苦。何曾得徧。師云。凡夫於染淨性中。計有能所。即墮生死。諸佛大士。善知清淨性中。不屬有無。即能所不立。僧云。若如是說。即有能了不了人。師云。了尚不可得。豈有能了人乎。僧云。至理如何。師云。我以要言之。汝即應念。清淨性中。無有凡聖。亦無了不了人。凡之與聖。二俱是名。若隨名生解。即墮生死。若知假名不實。即無有當名者。
  又云。此是極究竟處。若云我能了。彼不能了。即是大病。見有淨穢凡聖。亦是大病。作無凡聖解。又屬撥無因果。見有清淨性可棲止。亦是大病。作不棲止解。亦是大病。然清淨性中。雖無動搖。具不壞方便應用及興慈運悲。如是興運之處。即全清淨之性。可謂見性成佛矣。繼宗得聞是語。踊躍作禮而謝。

  杭州徑山道欽禪師法嗣
  杭州鵲巢道林禪師(凡三)

  福州福清。翁氏子。卜居錢增西湖。
  有宮使會通者。因韜光禪師。勉令謁師。通云。弟子素持齋戒。不願為官。志慕出家。願和尚。受與僧相。師云。今時為僧。鮮能精苦。行多浮濫。通云。本淨非琢磨。元明不隨照。師云。汝若了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即真出家。何假外求。汝當為在家菩薩。施戒俱修。如謝靈運之儔也。通云。然雖如此。於事何益。儻垂攝受。誓遵師教。師遂與剃度。
  會通一日取辭。師問。汝欲何往。通云。某甲為佛法出家。和尚不垂慈誨。往諸方。學佛法去。師云。若是佛法。老僧此間。亦有少許。通云。如何是和尚此間佛法。師於身上。拈起布毛。吹之。通於是有省。
  大溈秀云。可惜這僧。認地口頭聲色。殊不知。自己光明。盖天盖地。
  妙喜云。大溈恁麼批判。也未夢見鳥窠在。
  白侍郎居易。守杭。謁師問云。禪師住處甚危嶮。師云。太守危嶮尤甚。白云。弟子。位鎮江山。何危嶮之有。師云。薪火交煎。性識不停。得非嶮乎。
  又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云。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師云。三藏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遂作禮而謝。

  聯燈會要卷第二
  聯燈會要卷第三

    住泉州崇福禪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五祖弘忍大師旁出法嗣
  北宗神秀大師(凡一)

  開封尉氏子。
  示眾云。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捨父逃走。

  嵩山惠安國師(凡二)

  荊州枝江。衛氏子。
  有僧坦然懷讓。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云。何不問自己意。云如何是自己意。師云。當觀密作用。云如何是密作用。師以目開合示之。坦然言下知歸。讓即謁曹谿。
  武后問師。甲子多少。師云。不記。后云。何得不記。師云。生死之身。其若循環。環無起盡。焉用記為。況此心流注。中間無間。見漚起滅者。乃妄想爾。從初識至動相。滅時亦只如此。何年月日。而可記乎。后聞加敬。
  師享壽一百二十八。

  袁州蒙山道明禪師(凡一)

  鄱陽陳宣帝之裔也。因與數十人。趂盧行者。至大庾嶺。能見師來。擲衣鉢于盤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爭耶。任汝將去。師舉之。如山不動。踟蹰悚慄。乃云。我來求法。非為衣也。願行者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