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執法修行。驢拽磨要行。便行要坐便坐也。不精進也。不嬾惰一卷無字經。逐目為功課。有時深深海底行。有時高高山頂臥。幾生修得做閒。人肯為虗名被羈鎖。云云。
何山明禪師法嗣
寧波府恭都寺者
廉介自持。日誦法華。因聆鐵鏡上堂語。遂得心要。甞夜坐有偈曰。點盡山窓一盞油。地爐無火冷如秋。話頭留向明朝舉。道者敲鐘又上樓。鐵鏡因陞堂。特稱賞之。臨終無疾。更衣坐逝。闍維舌根不壞。人爭奇之。
天童鑒禪師法嗣
湖州府道場玉溪思珉禪師
象山張氏子。首參雲峰于徑塢。次謁止泓于天童。泓問。近自何來。師曰。徑山。泓曰。未離徑山。一句作麼生道。師曰。平如鏡面。險似懸崖。泓曰。昨夜山前。因甚虎齩大蟲。師擬進語。泓與一掌。師忽有省一日侍。次泓舉。外道問。世尊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意旨如何。師叉手進前。泓曰。外道讚歎曰。世尊大慈。開我迷雲。令我得入。又作麼生。師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泓喜其類己令典藏。元大德庚子。出世郡之吉祥。遷金文大梅保福。帝師賜佛心明妙之號。至順壬申。廣教府聘主婺之雙林。元統甲戌。行省選住道場。
示眾。此事如鐵壁。銀山如大火聚。湊泊不得。回避不得。你輩合作麼生。直饒脚不點地。別有通霄活路也。是不快漆涌。
上堂。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拈拄杖卓一下曰。六月不熱正穀不結。
至元丁丑四月。示微疾。至二十八日。書偈而逝。
蘇州府萬壽竺田汝霖禪師
四明昌國王氏子。從慈溪永樂寺梅澗福。祝髮受具。參止泓于天童。典侍者一日室中舉。趙州狗子無佛性話。師忽然有省。已而見悅堂誾於靈隱堂。命典記室。其受業師祖方會。赴隆興上藍。以師侍行。因遊百丈謁晦機。機命分座。未幾繼會席。出世上藍久之。陞明之雪竇。閱三載。松江澱山虗席屈師。俄寺燬。師為新之。晚主萬壽。僅一載。臨寂更衣書偈訣眾而逝。當至正乙酉五月廿五茶毗設利五色如菽粟者。不可勝數。壽六十六。臘五十。
靈隱誾禪師法嗣
九江府東林無外宗廓禪師
南昌魏氏子。久依悅堂。一日室中舉。溪聲盡是廣長舌。因緣機契。遂授記莂。出世雲居。晚遷東林。送僧之東吳偈曰。佛是西天老比丘。何緣臥倒在蘇州。憑君此去輕扶起。問取二千年話頭。臨終集眾說偈曰。吾年七十一。世緣今已畢。挨倒五須彌。夜半日頭出。語畢而逝。
續燈正統卷之十四
續燈正統卷十五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臨濟宗
大鑑下第二十二世
筏渡慈禪師法嗣
洛京相國一言道顯禪師
鴈門人。生而岐嶷。穎悟英特。年十二。自願出家。父母難之。師曰。兒志決矣。未可強留。遂落[髟/采]於郡之西山。聽圓覺至知幻即離章。頓然默契。恍若舊識。乃辭師。師曰。汝志宗門。正其時也。遊汾州。謁筏渡。渡一見器之。命入侍寮。一日渡舉竹篦。問曰。畢竟喚作甚麼。師方進語。渡驀頭便打。忽然大悟。便禮拜曰。和尚且止古人道。佛法無多子非虗語也。渡曰。汝今方知吾意耶。師曰。和尚大恩。碎身難報。渡囑曰。汝年且幼。時至理彰。師執勞座下。一十七載。
洪武丙辰。出住汝州風穴。上堂。臨濟燒黃檗禪板禍起蕭墻。香嚴哭溈山。拄杖勾賊。破家有般漢。聞風穴。與麼道暗。自差排道。老漢辱他先聖。破釜沉舟。箇樣師僧。何堪共語。山僧亦有先師所付。底正欲舉。似諸仁隨。拈拄杖曰。看看。且道。與古人差多少。乃擲下拄杖。
永樂癸巳五月十三。忽告眾曰。吾將行矣。囑諸弟子。皆法門大事。泊然而化。壽八十有五。夏七十有七。塔於汴京之南阜。
徑山銘禪師法嗣
嘉興府天寧西白力金禪師
蘇之姚氏子。幼依寶積院出家。造徑山。見古鼎銘。銘舉。德山見龍潭因緣示師。師繹之。久而有契。至正丁酉。出世瑞光。洪武初。遷淨慈。辛亥春。詔住天界。壬子冬。敕建無遮大會。命師陞座。車駕幸臨。一日示微疾而逝。塔于嘉興城西。
徑山及禪師法嗣
杭州府靈隱空叟悟禪師
洪武庚戌。住崇寧。閱八年。遷中竺會靈隱。虗席師補焉。居無何以前住持舊事。逮至京病卒於途。臨終書偈曰。我年五十五。甞把虗空補。踏斷死生關。夜半日卓午。門人道淨等。依法茶毗。舌根數珠不壞。奉骨歸。瘞靈隱東岡。復分餘骼。葬西溪九曲之原。時洪武年辛未五月三日也。
杭州府天龍斯道道衍禪師
長洲姚氏子。諱廣孝。自號逃虗。子年十四。出家於妙智菴。元季兵亂。遨遊江湖。深自韜晦。參徑山愚菴。及盡得心髓。掌內記三年。出世普慶。遷天龍。甞自題肖像曰。看破芭蕉拄杖子。等閒徹骨露風流。有時搖動龜毛拂。直得虗空笑點頭。洪武中。以高僧應選。侍文皇於燕邸。永樂中。以佐命功。上欲官之。不可。一日召見。上潛令人以冠服被體。進爵太子少師亟命宣謝。不得已拜命。故人皆以少師稱。然終不蓄髮。戒行尤謹。賜妻妾。堅辭弗受。甞有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