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只依文字語言。不達玄旨。猶是順承門外人。若是禪家。雖坐破六七箇蒲團。未得證悟。亦是順承門外人。謂之到家。俱不可也。是則習教者。必須了達玄旨。習禪者。必須頓悟自心。如臣等今日親登黃金殿上。親覩龍顏。方可稱到家人也。上喜。賜食而退。陛辭南歸。會徑山復危熒惑。師為竭力營建。煥然一新。癸巳六月十七日。書偈而逝。師生於嘉定己卯二月十七日。世壽七十五。僧臘五十九。塔於寺之西麓。

  湖州府何山鐵鏡至明禪師

  福唐長溪黃氏子。首謁堯叟蓂於嘉禾天寧。復見偃溪於淨慈。久之獲印證。訪清溪沅於虎丘。藏叟珍於雙徑。至元辛巳。出世何山。移大梅。大德庚子。復歸何山。
  上堂。著意馳求。驢年見面。盡情放下。瞥爾現前。香嚴聞擊竹聲。徹見本來面目。即不問。且道。恁麼熱。向甚麼處回避。歸堂喫茶去。
  上堂。原野秋陰。寒螿悉吟。楓林落葉。片片赤心。達磨頂門無骨。兒孫海底摸鍼。忽然摸著時如何。誰道龍王宮殿深。
  上堂。達磨不來東土。官路少人行。二祖不往西天。私酒多人喫。何山門前。一條大路。南來北往。知是幾多。只是中間一塊石頭。未曾有人踏著。眾中莫有踏著者麼。擲下拄杖曰。看脚下。
  上堂。今朝八月二十五。記得洞山離查渡。落在雲門網子中。有屈至今無處訴。竪起拂子曰。雲門大師來也。合喫何山手中棒。且道。過在甚麼處。不合鼓弄人家男女。
  仁宗延祐乙卯十一月十五日。呼其徒囑後事。索紙大書曰。絕羅籠。沒回互。大海波澄。虗空獨露。擲筆翛然而逝。壽八十六。

  寧波府天童止泓鑒禪師

  初住信州真如。移席天童。上堂。諸佛不真實。說法度羣生。菩薩有智慧。見性不分明。白雲無心意。灑為世間雨。大地不含情。能長諸草木。古德與麼提唱。於四諦法中。開鑿人天。不妨善巧。若據衲僧分上。何啻白雲萬里。
  上堂。拈拄杖曰。一有多種。二無兩般。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拄杖子聞與麼道。不覺忻忻笑曰。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擲拄杖下座。
  舉太陽玄問梁山。如何是無相道場。山指大士[巾*(穴/登)]子曰。者是吳處士畫底。玄擬進語。山急索曰。者是有相底。那箇是無相底。玄遂有省。便作禮。山曰。何不道取一句。玄曰。道即不辭。恐上紙筆。山笑曰。此語上碑去在。頌曰。真空無相絕名模。空底精兮畫底粗。道即不辭難上紙。西天鬍子沒髭鬚。

  天童阡禪師法嗣
  九江府廬山圓通雪溪逸禪師

  題興化像曰。中原一寶有來由。拶得君王引幞頭。到此若無青白眼。當機誰敢謾輕酬。

  雙林朋禪師法嗣
  杭州府靈隱悅堂祖誾禪師

  南康周氏子。端平甲午八月一日生。年十三。依郡之嘉瑞僧偃。薙髮受具。一日閱華嚴。至惟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忽有省。即往見別山智於蔣山。山問。近離何處。師曰。江西。山曰。馬大師安樂否。師叉手進前曰。起動和尚。未幾。至杭見斷橋倫於淨慈。慈問。臨濟三遭黃檗痛棒。是否。師曰。是。慈曰。因甚大愚肋下築三拳。師曰。得人一牛。還人一馬。慈頷之。慈逝。栢山介石補其處。一日。石室中。舉庭前栢樹子話。師擬議。石抗聲曰。何不道黃鶴樓前鸚鵡洲。師言下頓悟。即命侍香。久之歸廬山。東嚴日住圓通。延師分座。九江守聘師。出世西林。至元甲午。遷開先。又遷東林。元貞初。奉詔入對。稱旨。賜璽書通慧禪師號。并金襴法衣。大德乙巳。遷住靈隱。甞勘一僧曰。微塵諸佛。在你舌頭上。三藏聖教。在你脚跟底。何不瞥地。僧罔措。師便喝。
  問僧。釋迦彌勒是他奴。他是阿誰。僧擬對。師便打。
  問新到。何處來。曰閩中師曰。彼處佛法如何住持。曰饑即喫飯。困則打眠。師曰。錯僧曰。未審。和尚此間。如何住持。師拂袖歸方丈。至大己酉。一日集眾訣別。說偈曰。緣會而來。緣散而去。撞倒須彌。虗空獨露。乃泊然而逝。世壽七十六。僧臘五十三。

  靈隱濟禪師法嗣
  寧波府天童石門來禪師

  甞作剪刀頌曰。渾鋼打就冷光浮。兩刃交鋒未肯休。直截當機為人處。何曾動著一絲頭。

  寧波府雪竇野翁炳同禪師

  新昌張氏子。參大川。一日入室次。川舉臘月火燒山話。師擬開口。川遽拈竹篦拄之。師豁然悟旨。後縛茅仗錫峰。日扄戶書法華。甞有老來非厭客。靜裡欲書經之句。晚應雪竇。
  送僧之華頂見溪西偈曰。高高峰頂屹雲中。八十溪翁眼界空。相見莫言行脚事。累他雙耳又添聾。成宗大德壬寅中秋日。陞座辭眾而逝。

  天寧徹禪師法嗣
  岳州府灌溪昌禪師

  山居偈曰。閒來石上翫青松。百衲禪衣破又縫。今日不憂明日供。生涯只在盋盂中。

  雪峰信禪師法嗣
  紹興府大慶尼了菴智悟禪師

  生福州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