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因撰佛成道疏曰。發見精於午夜。叟曰。何不道泯見精於午夜。師不覺股栗汗下。如發蒙蔀。徹見叟垂手為人處。自是韜晦甚堅。雖雙林遷智者。兩提鈯斧。乃為人所強耳。皇慶壬子十月二十五日。與客語笑次。忽命侍僧取筆。書偈而逝。
無方安禪師法嗣
枯木榮禪師
有三祖贊曰。風恙纏身世莫醫。家貧遭劫更堪悲。誰知覓罪了無處。正是賊歸空屋時。
育王觀禪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佛智晦機元熈禪師
豫章唐氏子。師與兄元齡。俱習舉業。齡既登第。師乃從西山山明祝髮。將遊方。母具白金為裝。師謂。財足喪志。辭之。依物初於玉几。初。與語驚異。後謁東叟穎於南屏。典記室。至元間。楊璉真加奉旨取育王舍利。躬詣師求記。因招與俱。師辭曰。我有老母。兵後存亡不可知。遂辭歸江西。元齡死難。獨母在堂。師奉之。以孝聞。元貞丙申。出世百丈。至大初。繼席淨慈。
上堂。雲門道。箇普字。盡大地人不奈何。殊不知雲門四稜蹋。地當時若與震威一喝。待他惡發。徐徐打箇問訊道。莫怪觸忤好。非但扶起此老。管取話行天下。
上堂。三界無法。何處求心。白雲為葢。流水作琴。古今無間。誰是知音。擊拂子曰。一曲兩曲無人會。雨過夜塘秋水深。
上堂。獨坐大雄峰。寒灰撥不紅。一星螢火出。孤鶴過遼東。
結制上堂。以手作結布袋勢曰。南山今日結却布袋口了也。汝等諸人。各各於其中。身心安居。平等性智。忽有箇衝開碧落撞倒須彌底。莫道結子不堅密。良久曰。漫天網子百千重。
舉太原孚聞角聲悟道話。頌曰。琴生入滄海。太史遊名山。從此揚州城外路。令嚴不許早開關。
延祐甲寅。復遷徑山。已而杖策歸南屏。而百丈大仰。爭來迎請。師不獲已。遂返仰山。居三年。將示寂。手書辭所與遊者。復書偈訣眾。擲筆而化。當元仁宗延祐己未閏八月十七日。世壽八十二。全身[療-(日/小)+土]於金鷄石下。復分爪髮。塔於淨慈西隱。
徑山聞禪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雲峰妙高禪師
福之長溪人。世業儒。母阮。夢池上嬰兒合爪。坐蓮華心。手捧得之。覺而生師。因名夢池。神彩秀徹。嗜書力學。尤耽釋典。依雲夢澤。薙染受具戒。首參癡絕。次見無準。後之育王。見偃溪。典藏鑰。一日。溪舉譬如牛過窓櫺。頭角四蹄都過了。因甚尾巴過不得。師劃然有省。遽曰。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溪曰。也只道得一半。會溪遷南屏。師與俱。後出世住宜興大蘆。繼遷江陰勸忠。霅川何山。奉朝命居蔣山十三載。德祐乙亥。寺被兵。軍士有逼師求金者。以刃擬師。師延頸曰。欲殺即殺。吾頭非汝礪刃石。辭色了無怖畏。軍士感化。棄刃而去。元至元庚辰。遷徑山。先是。寺罹回祿。草剏纔什一。不數年遂還舊觀。
示眾。前念是凡。後念是聖。一刀兩段。更莫遲疑。是以涅槃會上。廣額屠兒。放下屠刀。便言。我是千佛一數。雖然。若無舉鼎拔山力。千里烏騅不易騎。
示眾。言前辨旨。句下明宗。東計山熾然。說法湛凟水。專為流通者裡搆得。未免遞相鈍置。若或尚存觀聽。擾擾匇匇。晨雞暮鐘。
上堂。聲色為無生之鴆毒。受想乃至人之坑穽。者般說話。阿誰不知。然粗餐易飽。細嚼難饑。
上堂。世界未形。乾坤泰定。生佛未具。覿體全真。無端鏡容大士。向鷹巢躍出。擘破面皮。早是遭人描邈那。更缺齒老胡。不依本分。遙望震旦國。有大乘根器。迢迢十萬里。來意在攙行奪市。直得鳳樓鼓響。阿閣鐘鳴。轉喉觸諱。插足無門。合國難追。重遭揭露。新蔣山。迫不得已。跨他船舷。入他界分。新官不理舊事。畢竟如何。拍禪牀曰。戍樓靜貯千峰月。塞草閒鋪萬里秋。
上堂。五峰峭峙。到者須是其人。一鏡當空。無物不蒙其照。祖師基業。依然猶在。衲僧活計。何曾變遷。著手不得處。正好提撕。措足無門時。方堪履踐。直得山雲澹泞。澗水潺湲。一曲無私。萬邦樂業。正恁麼時。功歸何所。車書自古同文軌。四海如今共一家。
至元戊子春。僧錄楊輦真加奉旨。集江南教禪諸德。朝覲論道。上問。禪以何為宗。師進前奏曰。禪也者。淨智妙圓。體本空寂。非見聞覺知之所可知。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上又曰。禪之宗裔。可歷說乎。師曰。禪之宗裔。始於釋迦世尊。在靈山會上。拈金色波羅華。普示大眾。惟迦葉一人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於汝。迦葉受囑。由此代相授受。而至菩提達磨。達磨望此東震旦國。有大乘根器。航海而來。止少林九年。而得慧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為禪宗也。上嘉之。師因從容奏曰。禪與教。本一體也。譬如百千異流。同歸於海。而無異味。又如陛下坐鎮山河。天下一統。四夷百蠻。隨方而至。必從順承門外而入。到得黃金殿上。親覩龍顏。方可謂之到家。若是教家。只依文字語言。不達玄旨。猶是順承門外人。若是禪家。雖坐破六七箇蒲團。未得證悟。亦是順承門外人。謂之到家。俱不可也。是則習教者。必須了達玄旨。習禪者。必須頓